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周丽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周丽

(达州市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国内电网建设愈加成熟,在保障各行各业用电平稳性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引入电力工程技术,引导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未来的电网建设发展道路,能够显著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征,然后探讨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不断提升国内电力电网发展水平。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探究

1智能电网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迅猛,这也离不开能源的充分供应。能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反之,能源短缺也遏制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存在的目的在于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高速发展的城市,这些都给电网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智能电网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保证人们日常用电安全。在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智能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电网类型,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上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智能电网的原型是物理电网,智能电网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进行了科技化和技术化的改进,采用了自动化的控制方式调控电网的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生产效率。智能电网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物理电网的发展模式。智能电网可以保障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还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输出,而且对环境的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更加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效率,促进了智能电网的科技化和自动化,并且使得智能电网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2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意义

智能电网通常指的是智能电力、电网智能化及电网2.0等,主要以双向、高速、集成的通信网络为基础,凭借各种先进决策系统、控制方法、技术设备与测量方式等,让电网的安全、高效与可靠得到保证,能够达到提高电能质量、抵抗攻击、保护用户与自愈等多种功能。建设智能电网时若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建设智能电网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意义重大。第一,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整体的效率。通过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效率,充分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使智能电网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还可以明确采集的数据。除此之外,可以全面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第二,提升电网数据采集能力。传统的电网技术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不能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运行效率普遍偏低。对于收集的数据信息不能完成自动化划分。当前,智能电网运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将电网设备数据自动化收集,同时进行自动划分。在电网建设的技术投入和系统完善方面都有所改善。确保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和便利性。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应用的领域

3.1.1电源

电力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智能电网供电的连续性,且供电方式包括直流、交流电两种形式。其中交流电又可以被区分为变频、恒频两种。在不考虑交流、直流电源自身使用情况的条件下,高频开关电源可以在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中应用,因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稳定供电。

3.1.2电力输送

我国电能输送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输电方式,都有其适用性,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输电的安全、稳定。电力工程技术在输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结束,这两种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由于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在电力的输送上主要以高压线为主进行长距离的运输,通过变压器使其降低到220V。高压输电技术的运用也能够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3.1.3发电

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设更多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逐渐调整发电过程的能源结构,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多种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是电力工程技术的一项基本功能,并弥补智能电网在设备方面的不足,合理监控设备的耗电量。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过程的电力工程技术有无功发电技术、电气传动技术等。

3.1.4配电

传统电网的配电过程使用数字变电站进行调控,这种变电站能够提供的功能种类有限,在配电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方面存在一定弊端。智能电网中,将数字变电站升级为“智能变电站”,利用电力工程技术自动采集配电信息,提高配电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敏度,使得配电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此外,电力工程技术还可自动调节配电系统中的双向流动和输送终端的电压。

3.2具体应用

3.2.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就当前电网运行的情况来看,直流输电系统中交流电环节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实际上仍然是用直流电来完成整个输电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管段作用元件构成的换流器,是可以满足电力输送的各方面需求的,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等等诸多特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电网运行的各方面压力。这一项技术,在海岛、边陲地区的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高压直流电技术方面将会更加完善,且在应用距离、容量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而这一项技术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也会更为广泛,最大程度上提高智能电网建设的有效性,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3.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该技术可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范围,是电力技术、通信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一体化的体现,能够实现对交流电的灵活控制。当前,我国智能电网主要是用于输送超高压输变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引入清洁能源,实现能源隔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相结合是大势所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加快电网的建设速度,有效提升输电能力与承载力。

3.2.3改善电能质量技术

建设智能电网时运用这一技术,应在完善的评估体系与严格的电能等级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供用电接口当前经济性,构建技术等级评估机制与用户经济性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优质性与经济性。同时,运用的改善电能质量技术主要涉及关键滤波器技术、电能控制器技术、供电平衡技术、补偿无功技术及有源直流滤波器技术等。

3.2.4转换能源技术

能源未来将会朝着低碳经济能源的方向不断发展,就是控制污染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使二者尽可能地处于最低水平,其核心是通过先进技术进行转换能量方面的创新探索,最终实现高效地利用能源。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多的是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自然能源,基于这些能源的转换能源技术是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国内运用并网技术较多,该技术的电场规模较大,有利于智能电网的开发。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大范围的并网技术将会变成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和分析国内外转换能源技术发现,该技术在国内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有待于研究人员展开深入地开发。将转换能源技术运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与不同类型的并网技术。

4结束语

智能电网建设给电力工程技术创建了更广阔的利用空间,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又使得智能电网的性能不断全面、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普及,会对电力工程技术提出更加多元化的功能要求,因此需要积极进行电力工程技术的革新与研究。促进智能电网发展建设,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最终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津铭,马蕾.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7:34-35.

[2]胡坤.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0:38-39.

[3]钟永颉,吴凯,张甦涛.试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J].电子制作,2013,19:69+67.

论文作者:周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