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30例的保守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王荣,李黎,宋红,王鸿儒,宋斌,王伟,黄华,崔

贵州省骨科医院骨内科 550002

【摘 要】目的:对骨质疏松症的保守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多肽类药物、维生素D、鲑鱼降钙素以及钙剂等进行治疗,并辅以穴位注射、理疗、卧床休息、护理干预以及功能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程度,并对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一周、两周后的VSA值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守治疗骨质疏松症方法简单,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97-01

课题: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基金课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250HD2、250HD3相关性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骨质疏松症是一项世界性健康难题,具有骨量低、骨脆性高以及骨强度低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以改善患者骨质丢失情况为主。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保守方式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集中在69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72.6±3.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胸腰背痛,部分患者表现为束带状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因疼痛难忍入院接受治疗。入院查体发现患者有明显的胸腰背部叩击痛与压痛感,无明显神经根与脊髓压迫症状;经X线检查显示患者脊柱蜕变增生情况突出,部分患者压缩椎体已经变形为双凹型或楔型。

1.2 治疗方法

1.2.1 理疗与卧床休息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卧硬板床保持休息状态,以平卧位最佳,并辅以热敷与红外线等多种理疗措施。重视对症治疗,如果患者进食少,则应进行输液,补充患者体内的电解质与水,预防电解质紊乱情况。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休息状态,因此应重视护理工作,定期帮助患者肢体按摩、翻身以及叩背,引导患者及时咳痰,针对无法自行排尿的患者应进行导尿。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气压治疗,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1.2.2 维生素D与钙 选择阿法骨化醇0.5μg,每天一次,口服,连续服用三个月;钙尔奇D600mg,每天一次,口服,连续服用八周。

1.2.3 降钙素 选择鲑鱼降钙素,每支50U,每天剂量100U,采用肌注方式,连续使用十天后转为每天剂量50U,连续使用20天。

1.2.4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通常在患者入院初期用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到胃肠道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双氯芬酸钠类,每天75mg,饭后口服,在患者疼痛感缓解后停止使用。

1.2.5 穴位注射 取穴悬钟、足三里、三阴交以及太溪,使用红花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次每穴2ml。

1.2.6 多肽类药物 每天一次,静脉滴注,一个疗程为15到20天。

1.2.7 双磷酸盐 选择唑来膦酸钠100mg,静滴,一年一次;或者阿仑膦酸钠70mg、口服,一周一次,连续服用3-5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程度,并对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一周、两周后的VSA值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进化性疾病,会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主要特点表现为骨粉碎、复位非常困难、容易发生二次骨折以及内固定性不稳定等。当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多为加快骨形成药物、骨矿化药物以及抑制骨吸收药物等,维生素D与钙剂等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性药物,能够有效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改善骨代谢与吸收的平衡状态,并对神经肌肉的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反应能力进行改善。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以及磷酸盐等,但是长期服用雌激素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宫颈癌等,不建议长期服用。内源性CT能够对钙代谢进行调节,但是其分泌与储备功能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可以有效抑制骨盐溶解,降低骨转化率,并能够加快骨的形成,其制剂全部是天然成品,鲑鱼CT能够发挥的作用最优。所以,能够通过小剂量进行治疗,止痛效果理想,使用范围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通过能够避免长时间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而 出现的不良胃肠道反应。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多肽类药物、维生素D、鲑鱼降钙素以及钙剂等进行治疗,并辅以穴位注射、理疗、卧床休息、护理干预以及功能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30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一周、两周后的VSA值明显小于治疗前,因此,保守治疗骨质疏松症方法简单,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鲁尚德.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8)

[2]王伟,宋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0例诊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11)

[3]黎承南,张伟宏,尹保和.补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05)

[4]陶亚军,李雪琦.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09)

[5]刘作宏.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0)

论文作者:王荣,李黎,宋红,王鸿儒,宋斌,王伟,黄华,崔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症30例的保守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王荣,李黎,宋红,王鸿儒,宋斌,王伟,黄华,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