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_世界历史论文

论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_世界历史论文

试论全球化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过程中论文,试论论文,相互关系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全球化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空间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全球化不是一种“新”现象。早在19世纪下半叶到“一战”爆发的近50年期间里,人们已看到潮水般的商品,大量的资金,数以万计的人口进行跨国流动,但随着一战的来临而又突然中止了。战后进入了贸易保护主义时期。二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的建立,资本流动得到控制。但经济大国为减少贸易壁垒而建立关贸总协定(GATT),来组织一系列谈判,减少进口关税(1995年已被世界贸易组织WTO代替)。 本世纪70年代早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自由浮动汇率的确定,标志着世界金融市场重新诞生。自此以后,全球化浪潮一浪胜过一浪。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全球化运动呢?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看出:第一,技术是全球化运动的一个“动力源”。由于交通、通讯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成本的降低,使阻隔国家与国家市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壁垒在不断减少。第二,来源于贸易自由化的推动。由于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减少贸易壁垒。“尽管贸易自由化浪潮,在不同地区发展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其趋势是世界性的。在过去10年里,外国直接投资以三倍速度增长,国际贸易额以十倍的速度增长”。(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7年10月18日。)

尽管如此,但全球经济还远远未到一体化的程度。首先,产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被夸大了。测量产品市场一体化的一个尺度是对外贸易量与产品产量之比。根据这个尺度,虽然自195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这一比例在不断提高,但英国比1913年仅略有提高,而日本则与那时差不多。另一个尺度是比较世界各地市场产品的价格。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同一品牌的产品价格在世界不同市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还要维持好长时间。此外,国家间贸易往来远远达不到国内贸易水平。其次,金融市场依然没有实现一体化。尽管国际投资的主体日益增多,但专家根据一些标准来测量,金融市场在本世纪初比现在一体化程度更高。英国在1880—1913年期间,净流动资金平均占GDP的5%,最高时达到10%。最后,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比产品、资本市场更为缓慢。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00万人口到国外工作。这种流动性赶不上19世纪下叶,当时大约6000万人口到国外寻找“新的世界”。不过,以上这些情况也并不意味着“全球化”仅仅是一个神话。目前,在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全球化进程正在静悄悄地进行。它对各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就业难度加大,资本市场需要更为复杂的手段控制等等。这将使一些“愚蠢”的政府重新回到保护主义“大伞”之下,远离全球化进程。但考虑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护主义的政府将更难遏制住这种潮流。况且,今天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因此,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世界一体化进程尚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程度。目前,随着国际形势继续趋向缓和,当然其重要条件是大国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人们将会更加认识到,大国间调整彼此关系,这是各国面向21世纪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旨在构筑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那么,面对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该如何来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呢?

(二)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资本主义转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人类所处的时代逐步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演变为以“一球两制”为社会经济基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得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空前紧密。遥看始于50年代中期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其主要标志是: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高潮导致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结束,使社会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对比出现了较稳定的均势;以三个世界所组成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趋向形成;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创伤的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并发展;新技术革命形成高潮。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4—105页。)这就是说,现时代的主题是要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战争与革命已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如此说来,和平与发展则成为影响全球化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谓“和平”,是个政治概念,意指维护全世界和平,防止发生世界大战或核战争;和平问题的矛盾焦点是东西方关系,解决和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世界政治新秩序。所谓“发展”,是个社会经济的概念,意指寻求世界经济发展的出路,防止贫富国家差距的日益扩大及其所造成的危机;发展问题的矛盾焦点是南北关系,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当然,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和平就不会有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和良性发展,不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就难以消除影响世界和平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既和平共处,又激烈竞争;经济竞争(即发展)已成为各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竞争的核心问题,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

2.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发展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平等的经济往来已导致富国与穷国之间差距的日益扩大,大大削弱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能力。战后的世界经济可谓飞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却是以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基础的。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从70年代初的近1000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1.4 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欠发达国家的债务约达1.096万亿美元。再如, 发达国家喋喋不休要求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措施,但又对穷国设立贸易壁垒,富国建立的这种国际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外援的10倍。(注:美国:《洛杉矶时报》,1992年4 月24日。)可见,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亦即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如果不能建立起比较平等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如果发达国家将自己的发展继续建筑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基础上,那么整个世界经济就难以形成良性的发展,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可能就没有出路。”所以,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2页。)

3.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

世界和平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同时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引发战争的力量。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各国经济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提高,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的拥有者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使核战争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核威慑手段一旦变成核打击,可使交战双方乃至整个人类毁灭,故核武器已成为制止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当然,并不排除核武器的滥用,所以,控制、裁减乃至消灭核武库仍是世界和平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

战争的危险还存在,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第一,二战以后,形成了以苏联、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40多年来,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关系先后经历了武力对峙、冷战与缓和的三个阶段,但军备竞赛从未停止过,争夺各自势力范围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从而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大威胁。第二,80年代末,在苏联动乱、衰落和单方面退让的情况下,美国却仍然坚持其核武器现代化的计划。第三,随着苏联的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互为对手的政治格局宣告结束,世界政治也随之向美国、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等多极化的格局迅速过渡。在这个过渡时期,由于国力衰退的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也由于日、德经济上的强大而试图争得政治上更多的“发言权”,美、日、德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必将加剧。第四,日、德等国内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极右派势力的抬头,核武器的蔓延,不断发生地区性军事冲突,却是诱发世界大战的潜在因素。总之,旧的政治平衡已被打破,而新的力量平衡还未建立起来,必将产生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新的动荡和冲突,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

(三)

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汹涌澎湃的科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便于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事实,再一次向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尖锐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问题。这一问题也正是如何看待全球化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根本性所在。在此必然首先全面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新旧时代交替)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必须肯定,当今的时代是由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是现今时代的本质特征。这本来是已为社会主义制度问世以来70多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但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的失误,遭受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发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严重情况,这使一些人对时代本质的提法产生困惑,提出种种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必须要认识到这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成败优劣的依据,更不会因此而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重要的是,要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以利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走上新的振兴之路。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将出现以不同主题为内涵的发展阶段。任何大时代都是一个跨越几个乃至几十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把16世纪作为资本主义的起点,那它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此每个时代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列宁曾经把资产阶级开辟的大时代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71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和全盛时代;第二个时期是从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资产阶级的绝对统治和开始衰落时代;第三个时期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这是帝国主义时代,是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这三个时期,也就是三个发展阶段,或叫做三个子时代。因此,我们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且由于这个新旧时代交替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这个历史过程将是漫长的,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要经过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在这个历史过程,将呈现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并存并进行历史性竞争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竞争将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内涵和方式,也就是主题转换、特点各异的若干发展阶段。我们的大时代也将是由这样的若干子时代所组成。

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的世纪风云,我们既要正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又要敏锐地认识到世界潮流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既要看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竞争激烈的世界,同时又要看到它是一个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种力量对立共存、相互制约的世界;既要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形成,表明当今时代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又要认识到这只是从世界全局的发展趋势上说的,新旧格局的转换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和平与发展目前还是一种经过努力才能争取实现的目标。邓小平在论及国际形势时指出:“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估计,完全符合目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特点。

基于上述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必须把握和利用历史提供的机遇,加速自身的发展,这将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战后逐步兴起的科技革命的浪潮,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面貌。这对于原来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确是争取奠定在先进的科技基础上发展的有利时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使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为各国发展经济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而上述情况又充分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在加快,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关系大大加强了。目前,面对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大国关系正在进行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总体形势的继续趋向缓和,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是,竞争也将继续。如果说二战以前是殖民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冷战期间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那么现在是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不仅表现在市场有序自由化、生产经营跨国化,还表现为信息网络化、金融一体化等多方面。这一切就是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面对的现实,这些现实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5页。 )他特别强调在我们面临的种种挑战的情况下,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利用国际间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打破来自西方的封锁和自我封闭,汇入统一的世界市场,这不仅是改变不同制度国家关系,谋求和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经济发展,借鉴各国先进经验和引进有益东西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需要。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让我们为中国社会主义对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一时成败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我们坚信,人类社会的明天将更加光辉灿烂,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收稿日期 1999—04—28

标签:;  ;  ;  ;  ;  ;  ;  ;  ;  ;  ;  ;  

论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