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论文_陈爱娥1,金全华1,顾青1,周水英2,伍学珍3

 陈爱娥1 金全华1 顾青1 周水英2 伍学珍3

(1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青浦 201708)

(2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 上海 杨浦 200090)

(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腰痛穴配合腰部运动与局部取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5例。观察组针刺腰痛穴(威灵、精灵),同时活动腰部;对照组先针刺腰部局部穴位,取针后再活动腰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2.2%,二者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腰痛穴组疗效优于局部取穴组。

【关键词】 针刺;腰痛穴;急性腰扭伤;局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35-02

急性腰扭伤是指因腰部肌肉不协调收缩引起的腰部肌肉、筋膜的撕裂及腰部关节扭伤,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1]。近两年,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腰痛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进行验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为2014年至2015年本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抽取预先产生的随机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对照组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1.2 诊断标准[2]

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2];②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③病程在3d之内的患者;④年龄在18岁~55岁,性别不限;⑤在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疗法;⑥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骨折、骨结核、肿瘤等病史,排除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②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55岁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⑤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中止及脱落标准

病情持续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者;治疗超过3d,患者因疗效欠佳而自行放弃治疗或擅用其他方案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2.治疗方法

2.1 腰痛穴组

取双侧腰痛穴。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直刺进针,深度为1.0寸;施以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针感要求局部酸胀并可扩散,每隔5分钟重复一次。同时进行较大幅度的扭腰、弯腰及下蹲动作,每个动作持续1min,如此循环,20min后取针。每天治疗1次,3 次为一个观察疗程。共一个疗程。

2.2 局部取穴组

取腰夹脊穴、膀胱经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常规方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每隔5分钟施以提插捻转手法,20分钟后取针。再进行腰部运动,方法同观察组。每天治疗1次,3 次为一个观察疗程。共一个疗程。

3.治疗效果

3.1 疗效指标

分别在3次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参考2003版《上海市中医药病症诊疗常规》[2]。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由表2可见,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2.2%,二者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针刺腰痛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其疗效优于腰部局部取穴配合腰部运动疗法。

注:χ2=7.671,P=0.022。

4.讨论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学“痹症”、“腰腿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急性腰扭伤多由猝然受暴力损伤,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腰部姿势不当等因素导致腰部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文献记载。本项目采用针刺腰痛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远端、近端配穴与单一近端取穴之间产生的差异。观察组远端针刺腰痛点穴,同时近端采用大幅度活动腰部,即构成肢体与躯干的整体联系,刺激腰部督脉、华佗夹脊穴及膀胱经学,加强了远端穴位与近端腧穴、经络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感应,这种经外奇穴与十四经穴之间产生的密切关系激发一身之经气的传导,起到疏通经络之气滞血瘀,并促进机体正气修复腰部受损组织,这种疏通、修复能力可能与经络、穴位的某种密切关系及经络实质有关。

相比较而言,对照组中针刺腰部局部穴位,因取俯卧位而不能同时活动腰部,且穴位与经络的联系仅仅局限腰背部,不能到达肢体远端,难以建立近端穴位与远端穴位以及经络之间的信息沟通通道,从而机体难以做出即时调整,这可能与奇穴和经络及十四经穴的应答即时效应有关[3]。委中、后溪、人中等穴并不属于经外奇穴,综合文献看来,针刺配合腰部活动同样能收得良好的临床疗效[4-9],我认为可能也与这种应答即时效应有关。

【参考文献】

[1] 孙树椿,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6:855.

[2]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87-388.

[3]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27.

[4] 李宝玉.针刺后溪、太冲穴复加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82例.中医临床研究,2013,5(14);78-78

[5] 周景辉,吴耀持.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活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405-40.

[6] 汤杰杰[1],马培锋[2].强刺激速刺委中穴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痛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43-43.

[7] 张会莲.针刺后溪、手三里配合运动疗法加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4);91-92.

[8] 李建波.人中穴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1);4-5.

[9] 张俊清,时会君.针刺内迎香治疗急性腰扭伤85例.中国针灸,2008,0(S1);110-111.

课题来源: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社区中医药特色项目Shjczyynlts-sqzyyts-46

论文作者:陈爱娥1,金全华1,顾青1,周水英2,伍学珍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论文_陈爱娥1,金全华1,顾青1,周水英2,伍学珍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