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李勃锟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李勃锟

山东省烟台市工程建设第一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实施的监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对传统监理模式进行创新的一种新思路。随着传统建筑行业的日渐发展,随着大众对建筑质量及功能需求的日益丰富和完善,监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监理理念,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当然所谓精细化管理并非存在于具体的某一流程和阶段中,而是贯穿于监理的全过程,工作人员自然需要全程关注、且不可半途而废。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

1 建筑施工监理与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建立的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施工组织建立、施工材料监理、施工测量监理、施工进度监理、施工过程工序监理、施工质量监理、投资成本监理、施工安全监理共计八个方面。而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监理过程中对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分工,以达到管理的效果和目的。具体来说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要对所要监理的建筑项目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划分;二是要将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序列化、量化和流程化,以便对整个监理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监控;三是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管理流程纳入“信息化”轨道,以最为快速、简单的操作,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2质量控制监理的现状

现行法规规定,监理是从施工开始到建设项目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通常的质量控制往往集中在各种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过程检查和质量评估上。即使在检验的测量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质量的精细控制。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参数标准进行控制。众所周知,质量控制一直是监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投入质量控制阶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是最明显的。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监管管理意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监理行业也顺应了井喷的趋势。大量的建筑工程师已经转移到监管行业,导致一些监管公司的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监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公司建立并始终具有监督服务,具有扎实的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监督职责,控制质量管理。当然,有些公司只是以盈利为目标,缺乏公司内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和企业发展理念。在实际项目的监督过程中,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现场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项目监督,有必要提高质量控制意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项目质量。

2.2监管行业的无序竞争

建筑行业井喷带来的监理业务无序竞争。多年来,监理行业对市场需求的比例一直严重失衡。特别是近年来,建筑业市场一直疲软,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这种无序竞争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些机构的目标是赢得竞标并经常以非常低的价格获得项目。这样的监理公司很难以低价提供优质的管理,支持有效监理服务的成本难以维持,更不用说精细监督所需的专业人员了。缺乏这些技术管理专业人员也是行业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问题尚未解决,项目现场管理的控制,特别是质量管理的控制,只能处于严重的疲软状态。

3施工项目监理质量精细控制的内容

3.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动态监管

由于国内的建筑监理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监理和施工“各自为营”的问题与弊端,所以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一问题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就无所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与落地。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改变双方“各自为营”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突破:首先,在监理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质量的监察,如每周进行一次基本的监察,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监察,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与纰漏,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解决;其次,在监察施工之后,可以采用动态的监管模式,即当下最为流行的“评价”(也可以叫做复审),来对建筑施工情况进行评估——这种精细化的、动态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清理、解决,还能间接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3.2 注重人员培训,做好技术规范

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理制度后,就要针对具体的监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针对经验不足及经验传统、落后问题进行科学化的调整。首先,在监理人员的录取和考核上,要从综合视角切入,择其优者。综合素质较好、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刚毕业大学生可以留其培训,作为储备性人才;其次,对于已经选择的监理工作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案例培训、先进技术培训及“科学规范操作”理念的灌输,促使其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强烈的敬畏心,建立严谨的工作态度。

当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达到标准后,监理工作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包括流程、安全管理规定、卫生管理规定、每天施工开始和施工结束后的自我检查等,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潜藏各种安全和质量的隐患,避免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引发后续的争议和纠纷。

3.3监理公司自身的发展并不完善

建筑领域有许多监理公司。有些企业设置周期短,企业内部结构尚未形成规模,管理体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人员配置。缺乏优秀的监理人才导致一些监理单位在获得监理项目时分包或外部监理人员。但是,太多的外部监理机构必然导致相互制约较弱,缺乏对工作的信任,很难很好地实施监管规范。越来越多的监理公司往往缺乏对主管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外部监理机构。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不上,监理人员对项目不够熟悉,工作水平较低。此外,公司人员素质和资格的缩水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好声誉。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监理行业的发展。

3.4组织结构中精细结构的实施

要实现项目质量的精细控制,首先要完善组织结构,精简人员和不必要的工作,制定详细的项目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工作分工,明确项目成员的责任。作为领导者,工程师们有效地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管理手册中规定的职责主要是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专职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质量报告技术,对工程材料抽样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和特殊施工计划审查。

3.5人事管理实现细化

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切都与人类密切相关。监督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精细的人员管理。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必须考虑到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工作态度,责任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这要求公司不仅要评估专业人员的专业性,还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特别是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其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有必要提高监管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相关工程和结构接的检查绝对不能局限于“差不多”。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本身的质量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使社会各界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和精细化管理日渐重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渐澎湃的浪潮中,建筑领域的安全施工和科学管理如何驶向更为快、准、稳的空间,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具体的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建筑的最终品质及受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洪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8):148-149.

[2]甘元玉.精细化管理理念引领下的建筑工程监理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111.

[3]朱玉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的精细化管理[J].建设监理,2018(07):21-22.

[4]蒋浩宇.高速公路施工监理精细化管理研究[J].交通世界,2018(18):142-143.

[5]陈桢.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8(04):330.

论文作者:李勃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李勃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