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论文_苟维杰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论文_苟维杰

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 四川广元 628300

【摘 要】目的 分析对比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常规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患儿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0.4±0.1)ml,平均手术用时(24.1±3.2)min,2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及术后线头异物反应现象,术后无复发,术后1~2d出院,住院时间(1.2±0.4)d。治疗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综合疗效满意,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安全有效、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疗法。

【关键词】二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

作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主要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损伤较大、恢复慢、易损伤健康组织和诱发并发症[1]。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种种缺陷。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案,对比了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患儿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儿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4.6±2.8)岁;均为单侧疝,病情首发。治疗组患儿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4±2.1)岁;均为单侧疝,病情首发。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治疗组予以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术前4~6h禁饮水,尿液排空后,根据年龄准备手术,年龄≥6岁的患儿硬膜外麻醉处理,年龄<6岁的患儿予以骶管阻滞+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全组患儿头低脚高位仰卧接受手术。气腹压力8~10mmHg在脐轮上缘穿刺并建立气腹,5mmTrocar做观察孔放置30°腹腔镜,在其水平线对侧腹直肌外缘5mm部位以Trocar取操作孔,通过腹腔镜设备观察双侧内环口部分,查看隐匿性疝情况。在疝内还口部分以腹腔镜辅助取0.2cm大小的戳口,通过戳口将GraNee卡钩针刺入口内,自内环口外上部分以缝荷包法沿内环口外办周将腹膜缝合处理,在内下方、内环口下方部分将卡钩针打开,将缝合线取下并在腹腔中留置缝合线端口,缝合线留一段置于腹腔之外,卡钩针闭合,沿内环口半周缝合处理,在汇合第一针部分将卡钩针打开,留置腹腔内缝线于针孔当中,将卡钩针闭合后退出,将缝线从腹腔内取出,将体外和体内的缝线两端均打结,对腹股沟管、阴囊挤压以促使排出疝囊中的二氧化碳,连续打结后将缝线剪断,查看内环口状况,确定没有空隙后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2]。

密切关注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包括是否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术后有无病情复发及线头异物反应,有无并发症和不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康复住院时间[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2±0.7)ml,平均手术用时(21.4±3.4)min;治疗组术中出血量(0.4±0.1)ml,平均手术用时(24.1±3.2)min,2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预后效果

对照组发现阴囊囊肿24例、精索粘连6例,3例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线头异物反应,术后3~8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0.4)d。治疗组未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及术后线头异物反应现象,术后无复发,术后1~2d出院,住院时间(1.2±0.4)d。治疗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且远比直疝发生率更高,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首选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手段。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有一些难以消除的弱点,而腹腔镜技术的运用下应运而生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损伤小、用时短、美观、恢复快,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4]。

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案,对比了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迅速、用时短的优势。治疗组未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及术后线头异物反应现象,术后无复发,术后1~2d出院,证实腹腔镜技术与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结合确实使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恢复更快。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微创与美观主要是因为手术只需要通过腹壁2个0.5cm的戳孔完成,不需要大的切口,因而创伤更小,手术也无需像从传统术式一样对提睾肌产生损伤、解剖腹股沟管组织,手术操作更精准,不会误伤正常组织,术后只有很小的瘢痕,且瘢痕位于脐轮部分,位置隐蔽且愈合后淡化,术后美观度更好。临床上还尝试在脐孔左右两侧取戳孔,美容效果更佳。

腹腔镜手术还利于及时发现隐匿性疝,很多单侧疝患儿很可能在对侧部分存在隐匿性疝,腹腔镜技术辅助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此种情况,在术中一并高位结扎处理疝囊,手术治疗更彻底,一次性治愈率高,创伤更小、免除再次手术的痛苦,医疗费用更低。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多数能够在10min内完成,相比传统手术模式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很快可以出院,恢复速度更快,术后无需拆线,十分方便[5]。根据手术实际治疗经验,尽管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便捷有效,还是要在以下方面防控病情复发和并发症的产生:规范卡钩针腹膜缝合操作,控制进针、出针点间隙,完全缝合,确保严密性;缝线要结实完整,以免影响缝合效果,发现缝合问题立刻重新处理;若腹膜活动性大、松弛,注意加固缝扎处理,将脐内侧皱襞组织向内环口覆盖,必要时联合自体组织修补、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1]李同义,孔庆元,张华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6(6):511-512.

[2]孟繁杰,王海刚,李燕书等.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1):38-40.

[3]傅忠,刘辉,钟斌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48(30):106-107.

[4]谭洪育,吴红,薛峰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江西医药,2012,44(3):231-232.

[5]刘顺顺,周旭坤,李平罗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64例报告)[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35(2):138-139.

论文作者:苟维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论文_苟维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