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封闭式管理初探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封闭式管理初探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封闭式管理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封闭式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初,就学校管理而言,封闭式管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众多的追求之的。且不说,众所周知的私立学校,即便是一大批公立学校也在秉承这办学理念,实行封闭式管理。甚至有众势所趋的时髦。对此,不免要问,封闭式管理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其管理基础与理念又是什么?又如何运行呢?现实演绎的图景给我们的感觉恰恰是对概念的“窄化”、“物化”甚至是极端意义上的“异化”,以至简单地认为封闭式管理即“关起门来办学”以及严格的制度管理。显然这与我们管理的本质出现了明显的裂痕。由此不难想像在此观念背后运作的一些必要的所谓“制度”,也不难想象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生存境遇。

现实写真:

1.据报,2000年初,在湖南某个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一个初中部男生因无法忍受学校严厉的生活处罚制度而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歧视和排斥,竟以死来解脱。与此同时,有一位学生因无法忍受学校单调乏味的生活,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不顾禁令翻墙而出,竟摔成重伤。[1]

2.据报,浙江有的学校实行教师"168"小时值班制,教师吃住也全在学校。被戏称为“校内出差”。当然,不难想象在此情境下学生的现实境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两例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反思之余,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分析封闭式管理到底存在哪些弊端,又如何消解这些弊端呢?

一、解读弊端

(一)反观封闭式管理,恰恰是从抽象意义上的人性出发,以致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生生命的漠视。学生的情感严重缺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言以蔽之,剥夺了学生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最大可能性生成及所必需的生长权利与自由,所以他们欣赏不到“江山如此多娇”;更不用说“今天改革开放的绚丽图景”,有的只是在闭塞,狭小环境中的憋闷、狭隘、牢骚。[2]由此观之,封闭式管理下,学校几乎成为一座孤岛,对此,甚至有人尖锐指出“封闭式管理”是一个变异了的世外桃园!药石之言,一语中的。那么在此情境下,学生生命世界和情感世界生成的又是什么呢?人的全面发展又谈何可能呢?再进一步追问,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又何以前进、发展呢?

(二)封闭式管理下,学生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失真。其间凸显的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三重疏离下人的迷失。封闭式管理下,学生不能完整地体验、经验生活;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而是被囿于狭小的生活时空。铁的规约,不仅扼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成长的天性及交往等的自然本性,而且学生始终被置于预定的轨道上,失去了基本的生存与选择的自由。它不仅封杀了学生的思想,还造成了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甚至出现了一系列反社会、反生活的病理性毒性因子。

(三)封闭式管理与时代精神、教育思潮相背离。在“三个面向”及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潮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映照下,封闭式管理不仅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而且给整个时代步伐、节奏等带来相当大的负面情结。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在封闭式管理下失去了主战场;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成也成为一种乌托邦。学校应是快乐的地方,应是有生命气息的地方,这乃今天教育思潮的本然旨趣。然而,封闭式管理惟有对人的教育的遮蔽、对时代教育根本特性的扭曲、对人的“尊重”的异化。

二、转换思维

在社会转型与多元化冲突等众多社会大气候下,封闭式管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些管理者的短期效应意识,又与特殊时代背景下诸如升学的压力、单子家庭的增多、信息时代的冲击等因素息息相关。诚然,就此而言,它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封闭式管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的终极旨趣相关?封闭式管理能在多大程度上消解这些无法回避的外在因素?封闭式管理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适应还是一种潜在性灾难?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封闭式管理定位应在哪里该作必要的反思了,需作思维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了。

(一)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完善人。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而未来是多元的且竞争尤为激烈,所以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力。据媒体信息表明,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相对而言较弱。就人的发展、人的需要而言,其从低到高有三种需要:生存、发展、享用需要。其中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而封闭式管理恰恰造成了对学生生存需要的戕害。所以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一方面,必须关照人的精神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现代人素质的要求。就今天而论,学校管理尤其应凸显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即需以精神意义、人格为主旨,要使人不断地从既定状态下解放出来。

(二)封闭式管理下的“笼中之鸟”与现实生活发生严重脱离,以至于学生接触社会后发现社会中现实与理想存在着极为强烈的反差,由此产生了众多的错位与明显的不适应。封闭式管理善良的愿望——尽可能使学生在学校免受不良影响。岂知,在这一善良的愿望下管理无异于让儿童在床上练习游泳,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学校不应也不可能把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立起主体选择、鉴别能力及评判标准,以此之实现其对社会、他人及自我的理解与认同,选择实现和提高自我价值的现实途径。在今天看来,学校管理必须根植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基础。我们知道,开放是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校管理要与时俱进,必须最终走向开放。尤其是在大变革的今天,必须寻求与顺应管理的新发展,新形势,新理念。适者生存,唯变永恒。学校管理走向开放乃时代之使然,乃教育之应然追求。

(三)从管理的视角来看,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由此,教育的终极使命必须赋予管理内涵新的理念:提升管理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身的解放力,最终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工具论”走向“自我论”。“教育解放是要使教育由工具论逻辑转换为主体论逻辑,从而使其有能力有资格更加主动地关怀社会;使其有能力,有资格担负起更加神圣的社会发展使命;使其有能力,有资格由被动复制社会转换为积极地构建社会。”[3]日美两国以“野营拉练”等方式造就学生符合时代需要的个性、生存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身心发展空间与机会。这无疑给学校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场。由此,我们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行为也必须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根本管理人、提升人。此乃当前教育的根本逻辑和核心性使命。人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学校管理的逻辑与依据就在于“成人”。

(四)学校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导向。从学校管理的演进及发展趋势来看,柔性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等的管理理念的出现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学校管理的内部去考察其逻辑,也要从外部去探究其影响因素,而不能采取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以此完成学校管理模式及管理行为的适应性变革。为此,学校管理必须充满智慧与艺术。让人的解放与自由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过程是在受教育者转向客观世界和人类世界中完成的,所以必须站在教育的视角审视管理,站在时代的前沿反思管理。这不仅需要改变现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那种被动的单维的关系,而且需要提升人的主体、民主、独立意识,从而使他们超越自己的自然本性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发展与变革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学校管理也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为此我们需作以下适应性的变革。

1.未来的学校管理应是一种和谐管理。和谐就意味着师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之间应一切以美为旨趣。其间,管理应被赋予丰富的人性内涵,凸显文化性人格,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这就需要变革以前那种单向的、片面的、失衡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在此基础上,予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即在管理中要沟通人、理解人、尊重人,赋予其智慧与艺术,张扬其生命与情感;在关爱、对话、理解、尊重等基础上追求“无为境界”。

2.未来的学校管理应是一种价值化管理。学校管理不应只停留在物质、技术、行政、制度层面,而应致力于精神的、文化的乃至学校哲学的建构。不仅融东方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精华与现代管理新理念于一炉,而且要体现一种时代文化的内涵,体现一种创新的张力。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去真正地视学生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关照、宽容、锤炼他们,从而走向一种“生命管理”大视界。

3.要不断汲取现代新的管理思想精华,进而在学校管理中变通、整合,使之具有文化学的性格与品性。学校管理是一种人对人的管理。所以在我们看来,学校理应让生命自由生长的时空,管理也已不单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伦理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就此而言,我们必须动态地、多维地审视人在管理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拓宽视野与思维,从而最终走向超越。

综上所述,封闭式管理的理性反思绝非仅仅是对一个概念的简单批判,更是对其思想与行为的一个否定与超越。学校管理作为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面,其隐性的深层的问题绝非冰山一角。就教育的未来重大使命而言,我们必须置学校管理于教育的终极旨趣与根本逻辑下重新审视,从而在思索、矛盾与张力中寻求一个更为有效的、有生命力的平衡支点,以此体现“管理是人学”的时代趋向,此乃当前学校管理必须达成的一种共识。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充满文化的深层内涵;唯其如此,我们的学校管理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存与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期待。

标签:;  ;  ;  ;  ;  

学校封闭式管理初探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