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姚先文

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姚先文

姚先文(四川省冕宁县回坪中学 四川 冕宁 6156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心里而丧失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63-01

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道德与法制教育开始受到中小学的广泛重视,传统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中,一般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单调的讲授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教学的内容。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困境和对策进行分析。

1、道德与法制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困境

1.1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边缘化。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主要的教育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却一直存在严重的问题,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改革,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从我国的升学以及教师的评定指标中就能够看出来,学生的智育仍然是考核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硬性指标,而德育只是辅助的软指标,这也是影响我国德育教育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道德与法制教育无法实现协调统一。一直以来,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都是由学校完成的,但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基础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在学校中需要纠正和再教育,这无疑增加了学校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难度。

1.3 道德法制教育与生活活动脱轨。德育法制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以教材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入生活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判断力,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教育在生活中得到实践。但是从现代的道德法制教育情况来看,课堂教育与生活严重脱离。很多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对道德法制教育的践行考核,同时在教学中没有引用生活例子的意识,使教学内容单调、刻板。

2、中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策略分析

2.1 转变传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模式。传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难以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提起兴趣,而且这种生硬的讲解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有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想将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的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或者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对教学进行改善。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以及与其他规章制度的区别。在讲解完法律的意义后,教师可为学生例举几个例子:(1)违反学校的规定,迟到早退。(2)违反商场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3)违反公共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致人重伤。然后问学生哪一条属于违法行为。这样通过生活例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违法的概念以及法律与一般性规定的区别。

2.2 加强对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力。当前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中,仍然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空谈,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讲解中需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2.3 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环境。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导者,所以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学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还需要注意校园风气和环境的营造。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要求

3.1 要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全面提升个人修养,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感化和影响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思品课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教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教师的人格而坚信思品课的科学性,坚信该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2 要与时俱进,增强教和学的和谐性。 在信息时代,思品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并彻底改变照本宣科的状况,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收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热点材料以及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案例,和教材联系起来,增强教材的可信度,变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的兴趣。

3.3 语言要注意艺术,讲课要注意节奏。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产生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思品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对德育教育的忽视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完善,使得道德与法制教育与生活脱节,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有余,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婷.纵观新加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及其启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3):8-11.

论文作者:姚先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_姚先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