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杨瑛

杨瑛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内一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疗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依据疗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硝酸甘油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85-02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严重病症,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胸部闷痛以及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等不良现象,其起病快、病情恶化迅速,临床致死率普遍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效控制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是基本原则,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但是治疗有效率较低,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多。陈永艳,薛建光[1]指出,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优化治疗效果。为了深入地分析上述联合疗法的应用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得以确诊,均伴有两个及以上的导联ST 段的抬高现象。依据疗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0.2±3.5)岁,病程为1~5h,平均病程为(2.3±1.2)h,合并症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11例、9例、6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60.5±3.5)岁,病程为1~7h,平均病程为(2.4±1.4)h,合并症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10例、10例、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主要内容为:使用硝酸甘油(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43182)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300mg的阿司匹林(上海显锋药业,批号H57430021)进行口服治疗。

1.2.2观察组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

观察组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具体为:在200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150 万 U的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次/日;使用50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H23021194)进行皮下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已完全消失,患者的心电图已经恢复至正常;好转:症状有一定缓解,患者的心电图已经基本趋于稳定;无效:症状无任何明显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常规方法包括卧床静养、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但是效果较差[3]。尿激酶属于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能够促进纤溶酶的迅速生成和聚集,可以使纤维蛋白得到有效讲解,因此有着显著的抗凝功效[4]。而肝素的重要作用在于抗凝血,能够对凝血因子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血小板粘附现象,同时也可以保护血管内皮,使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阻塞区的血流量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肌梗死病情[5]。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低分子肝素钙属于一种肝素亚硝酸盐,其生物利用率显著较高,且有着较长的半衰期,对人体中的抗凝血酶原Ⅲ有着明显的激活作用,可以改善血小板集聚现象。在联合使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时,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保持血管的畅通,可以使心肌梗死的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够防治各种并发症[6]。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永艳,薛建光.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早期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9(24):85-85.

[2] 孔令峰,卢艳丽.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0):6281-6281.

[3] 许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06(2):157-157.

[4] 黄萍.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32(9):93.

[5] 吴冰.8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7):208-209.

[6] 董俊芳.82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5):197.

论文作者:杨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杨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