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探讨论文_程兴浩,侯晓英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探讨论文_程兴浩,侯晓英

自贡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灌区建设日益发展起来,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更需要在农田灌溉的过程中有效节约水资源,从而提高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引言

水对于工业、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发展节水农业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水源紧缺时代,水将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所必须解决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供水安全和农作物生产需要,有利于建立节水型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1节水灌溉的涵义

水利工程开展节水设计,更有利于运行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庞大,灌溉功能实现也需要众多基础设施的共同参与,如果施工期间不能将节水理念引入其中,干旱季节所存储的水分很难满足灌溉需求,因此加强节水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硬性标准。节水灌溉是管理理念与技术的结合,在基层人员参与支持下才能够高效完成。除水利自身的建设要求之外,实现节水灌溉还需要对灌溉方式做出设计,使农田与水利设施共同形成科学的灌溉系统,这样才能够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将灌溉过程中的损耗降至最小。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水是重要的资源,是农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传统的灌溉方式中,将农作物生长需求放在首位,忽略了对灌溉技术的研究,反而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水利工程运营过程也更科学合理,加快了水利工程节水技术发展速率。

2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在农业技术创新开发方面也给予了较大比例的财政支持,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有喷灌、微喷灌、滴灌以及渗灌等,在灌溉设备上也创新性的运用了时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和绞盘式喷灌机等。可以说,我国的灌区节水技术在理论上和设备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发现,我国仍然有将近半数的农田面积没有施行现代化灌溉节水技术,甚至没有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农业耕种主要依靠人力,没有现代化的作业设备;灌溉方式以漫灌和挑水灌溉为主,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即便是部分地区采用了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发挥节水技术的真正作用,导致灌区节水设备成了“摆设”。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还在不断发展。首先,创新是灌区节水技术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良,才能研发出智能化、自动化、普及化的“万能型节水技术”。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但是随着农业趋于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对节水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广大节水科研人员要根据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在现有的灌区节水技术上不断进行再创新。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状况不一,加上作物种植条件的不同,给灌区节水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阻力,因此,如何做好优良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成为了未来灌区节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将节水技术推而广之,才能使之发挥应用的作用,才能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3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3.1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在灌区节水管理上,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3.2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灌溉主要采取水资源调配等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对于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灌溉技术,从而提高节水灌溉的效率,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等已经应用到节水灌溉中,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对水和营养的需求,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利用计算机分析农作物的相关数据,根据农作物各个时期需要的营养和水量,进行适当的施肥或者灌溉,使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

3.3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对工程进行完善

节水灌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规划阶段是整个工程的起始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与节水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环境因素,掌握勘察资料,从而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节水灌溉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分配和管理水资源时,应确保农业灌溉工程的节水性和高效性,根据农业灌溉的需求和相应的指标来确定每个灌区的水量。将农业的发展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灌溉工程的作用。

3.4改造灌溉设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3.4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较多,其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需要加快节水灌溉设施的改造,推动传统灌溉方式的改革,利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来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不断推进,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水资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沈壮宇,郭云朋,王琳.简析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

[2]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

[3]李方领,董春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

[4]李步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

论文作者:程兴浩,侯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探讨论文_程兴浩,侯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