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下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功能的影响论文_左若群,罗艳群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康复医学科 长沙 410016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下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 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36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应用电动起立床进行不同角度下负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3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的差异和功能性步行FAC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3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步行级别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不同角度下的电动起立床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电动起立床;步行功能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关节病和骨质疏松的高发率的影响下,髋关节置换术的数量成倍增长。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肉群的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本课题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科进行康复治疗的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入选标准:1.内固定后髋部骨性结构力学稳定(主要根据手术方式、术后拍片及医生的判断)2.无认知障碍能配合指令。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其他严重疾病2.有其他部位的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术前肌力有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骨科专科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术后2d,卧床。主动活动踝、足趾,臀中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6d训练从坐到站。术后第12d,训练上下楼梯,开始使用拐杖。术后第21天开始训练步态。

2.实验组:骨科专科护理和常规康复训练外加用LA268-4型电动起立床训练。方法:术后第3d开始30°电动起立床训练15分钟,站立时用固定带固定患者的胸、髋、膝。以后,每周增加电动起立床20°,每次站立时间15-20分钟,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负重能力,伤口愈合情况逐渐解除固定带,训练时间到术后3周。

1.3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①Harris[ 2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分级,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术后第3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②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步行功能的评定,该量表分为0-5级共6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患者步行功能越好。髋关节评定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的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所有患者疗效评定均由同一位康复治疗师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harris评分,开始独立步行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术前1d harri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周harris评分比较均客户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分级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恢复到4级甚至5级,而对照组患者大多处于2级、3级。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每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可以达到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术后的康复训练对增加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及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坚强内固的患者早期负重步行训练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与Barone[3 ]等的研究是相符的。

电动起立床训练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倾斜角度,使患者逐渐适应由仰卧位到直立的体位变化,不仅可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压疮等。还可以有效地刺激关节和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应力作用于骨折伤口,促进骨折的临床愈合,增加下肢的负重能力,可以有效预防下肢伸屈肌肌力的减退,加快患者下肢动能恢复,为早日获取站立及步行功能奠定基础。

为保持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髋关节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在平卧时可用枕头、梯形垫或外展夹板放在两腿之间,防止患肢内收、内旋;进行上肢肌力训练,为使用拐杖下地行走做准备。髋关节在内旋、内收及屈曲90°以上体位时不稳定。术后应尽量避免上述不稳定体位;日常生活中做到 “三不 ”(不过度负重,不盘腿、跷二郎腿、单髋负重,不坐矮凳子)、“四避免 ”(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避免 6个月内髋关节内收、内旋,以免髋关节过度受力,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避免在高低不平路上行走)。

总之,对髋关节置换术者,在假体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负重和步行训练,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不同角度下电动起立床训练能更有效的缩短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莉,李漪,高旭光.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lI(5):376—377.

[2]HarrisTH.Traumaticarthritisofthehipafterdislocationandacetabular fractures.Tfreatmentbymoldarthroplasty,anend-resultstudyusinga newmethodofresultevaluation[ J].JBoneJointSurg,1969,51:737-

[3]BaroneA,Giui A,PizzoniaM,et.Factors associated with¨im•mediate weight-beafin8andelyambulationprogramforolderadultsafterhipfracturerepair,Arch PhysMed Rehabil,2009,90:1495—1498.

论文作者:左若群,罗艳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不同角度下的电动起立床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功能的影响论文_左若群,罗艳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