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的比较论文_李小珍

湖南省邵东县仙槎桥中心卫生院 湖南邵东 422804

【摘 要】目的:探讨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受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的6个月~2岁儿童2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接受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观察组128例,接受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较高,对预防流行性脑膜膜脊髓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经呼吸道传播,多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婴幼儿。接种疫苗是现阶段有效控制脑膜炎球菌的手段,以往多采取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使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随着Nm菌群的变迁以及耐药现象的不断增加,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佳策略是对易感人群采取多价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1]。近年,A群、C群流脑病例明显增加,且C群流脑病例有升高趋势,且该病病程进展快,死亡率相对较高。随着预防疾控人员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不断研究,发现A群C群脑膜炎球菌接种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关于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尚少见报道[2]。本文研究年龄≤2岁儿童人群中接种于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受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的6个月~2岁儿童256例,入选儿童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儿童。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男78例,女50例,年龄(1.6±0.3)岁。观察组128例,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男76例,女52例,年龄(1.8±0.4)岁。2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按疫苗接种程序,对照组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提供,批准文号S10820031,有效期2年,疫苗规格0.5ml/瓶,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50ug,采用2剂次接种程程序,两针间隔时间需超过3个月。观察组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由江苏无锡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20070201,有效期2年,疫苗规格0.5ml/瓶,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50ug,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50ug,采用2针接触免疫程序,建议在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

1.3 观察指标

接种疫苗30min后观察即时反应,并于接种后6h、24h、48h、72h观察其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皮疹、瘙痒、硬结、红肿、疼痛等,全身反应包括头痛、发热、咳嗽、睡眠状态改变、疲劳乏力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完成组间疗效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反应分析

观察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个月~2岁婴幼儿。早在2008年,我国将流脑免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疫苗接种。现阶段,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对2岁以上儿童以及成年人是安全有效,但对于2岁以下儿童,其对多糖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水平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在于2岁以下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接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后,不能有效激活体内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胞,不能诱导其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且会产生短暂性的IgM抗体,免疫保护时间较短[3-4]。

近年,我国采用A群、C群脑膜炎球菌作为流脑疫苗生产的菌株,将A群、C群脑膜炎球菌分别进行培养,灭活后提取多糖,并有效与蛋白载体结合,经超滤、纯化后,将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多糖按一定比例配制完成后,与蛋白有效联合,经冻干成结合疫苗,通过有效激发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胞,诱导其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适用于2岁以下儿童以及2岁以上人群的免疫应答。车鑫仁[5]等文献报道,对2岁以下儿童分别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恢复快、持续时间较短,经对症处理后即可痊愈,但相比较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及胃肠道反应,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局部不良反应、全身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与莫少玲[6]报道结果相似。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应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但鉴于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适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

总的来说,随着近年C群脑膜炎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多,在C群脑膜炎流行的情况下,选择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十分可行的,同时也应对其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以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章冰,王少芳,夏志才等.宣城市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观察[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4):78-80.

[2]孟繁岳,庄菱,胡月梅等.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34-1536.

[3]丁瑞华,曾培宇,周剑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0):97-98.

[4]崔雪莲,吴昕,黎明强等.大规模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43-146.

[5]车鑫仁,许二萍,潘金仁等.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的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51-53.

[6]莫少玲.A、C群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64-165.

论文作者:李小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的比较论文_李小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