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导下机械专业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研究论文_吕友萍

工匠精神引导下机械专业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研究论文_吕友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目前,匠人事迹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和传颂的热点话题,匠人精神中蕴含着热爱事业、细致专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养成的。但是,很多高院院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中,仅仅关注技能培训,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限。本文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和职业素质的关键性问题出发,讨论学生在学习阶段中职业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同时将以实训为突破口坚守养成教育、以课堂培育为根据地贯彻思想教育、以顶岗实习为转折点帮助教育升华三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来揭示在机械专业课中职业素质的渗透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机械专业;职业素养;渗透教育

一、引言

经济的飞速增长导致物质世界丰富多彩,大众受到的诱惑更多。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追求财富,遇到问题时轻易放弃,对于五千年来的“工匠精神”早就抛之脑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工匠精神得到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弘扬与宣传。然而学生必须注意到,大国工匠讲究的是对职业和工作的热爱,大国工匠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职业素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当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中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在校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对于精神层面的职业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环环相扣。如此,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会逐步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质的培养模式种类繁多,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职业岗位工作中,除专业技能外(并不单单指技术层面的能力),还应该具备的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这种素养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感等。

我们知道,职业素养包含着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两个层面,其两个层面有着相互影响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将职业素养细化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一般情况下所谈论的职业素养多集中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也就是隐性层面。通常情况下,隐形职业素养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表现和工作态度,只有在自身素养较高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职业生涯中的平稳发展。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自身能力和职业道德共同组成了个体的工作价值,但是当今社会上评价一个人工作价值时,往往会过度评价工作能力和技巧,忽略了职业素养层面的重要意义,所以很多人只能够展现出三成到五成左右的真正实力。若想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出个体的工作潜能,那么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于个人的职业素养培养。诚然,也必须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但是技能积累只是个人工作中的前提和保证,但是若想更进一步地发展或者取得更多的成就,通常都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养。

三、工匠精神引导下机械专业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对策

(一)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是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应当以教材为核心出发点,在教材中发现和职业素质培育能够相联系的内容,并且对教学方式进行规划。以最自然准确的时机在课堂授课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教育,让关注技能培训的授课内容中增加对职业素养的培训。例如,机械制图这一门学科当中对于文字以及画法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学生在执业中保持着同样的标准和规格,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制定标准,不能够马虎出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绘图软件的性能越来越佳,因此,手工绘图已经不需要花费时间掌握了。但是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手工绘图关乎着基本功问题,还能够巩固已经具备的知识,这种对细节问题的态度更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看法,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当中。除此之外,能够运用好辅助性绘画软件,对将来的工作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机械制造中对制造零部件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钳工或车工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工作标准和作业要求的同时,重点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这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此外,在该领域内具备丰富经验的权威性人士和专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定期邀请这样的人士开设讲座也是不错的方式;另外,同辈人之间的交流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吸收,所以可以请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可以较为开放,让新老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知名企业中的“巨匠”他们具有较高的工匠精神,其经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工作中的各种规范以及要求,培养学生严谨工作、细致入微的意识。注重安全标语和警示牌的设置,在训练场地应当注重文化宣传区域,通过宣传海报等方式传播“匠人”精神,帮助学生在训练时也能够感受文化韵味。深入实施7S管理方法,学生应当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积累,之后才能成为具备一定素养的好员工,最后才有机会成长为“匠人”。学校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都很非常关键,前文中提到的7S管理包含了安全、整理、节约、清洁、素养、整顿、清扫等七个方面。若能够将7S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同时坚持7S管理的原则,创新开发出全新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门的检查小组,具体的人员组成应当由教务处、实训中心等有关教师构成,定期对机械专业的课堂和实训中心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或钳工、数控和车工实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整改。为了保证检查工作切实有效,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确保师生都可以严格执行标准。

(三)顶岗实习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学校应当加强和实习企业的联系,保证培养的连贯性。可以在实习开始之前邀请企业有关员工介绍企业的经营模式、用人标准、企业文化等等;此外,企业也可以邀请教师到企业来进行授课。如此一来,学校和企业相互联系,帮助两方成长,互利共赢。引进“四阶梯式”模式,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例如,机械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就可以引进此种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场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能受到企业的熏陶。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在这些因素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学生可以对专业素养有更深的体会,也会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职业习惯,对学生未来执业的风格、态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打下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坚实基础,让学生将职业技能内化为职业素养。

四、总结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应当体现于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化,培养一批技能过强,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才能够保证学生对自我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的重视,不断将大国工匠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渗透给学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希跃.“工匠精神”牵引下的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8(9):45-47.

[2]曹畅.“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12):46-48.

论文作者:吕友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工匠精神引导下机械专业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研究论文_吕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