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现有防误机制的不足及继电保护运维误操作的原因,本文对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硬压板误投补救技术、装置检修隔离安措防误技术和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等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总结的部分方法可以为智能变电站运维防误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
前言
目前智能变电站已经建立了一次设备的五防闭锁规则,实现了一次设备防误操作的五防功能。但是一次设备的操作防误规则仅以变电站一次系统模型及一次设备状态为基础,并未考虑相关二次设备的模型及状态,没有体现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保护功能,可能造成一次设备在二次设备保护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带电运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用光纤组网代替了电缆连接,在装置虚拟二次回路中存在SV接收软压板、跳合闸出口软压板、GOOSE发送/接收软压板等软压板。软压板投入时装置才能正常接收和发送通道数据,虚回路软压板的误操作将会导致保护功能不正常投入或退出;而虚回路软压板数量众多、不直观、无明显电气断点,容易引起漏投退和误投退等误操作,导致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异常。继电保护设备检修时需将其从系统中有效隔离,误投检修压板可能导致运行装置的功能闭锁。装置就地操作时,由于相似间隔的装置具有相似的模型和外观,容易造成装置的误操作。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在智能变电站中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升变电站的信息采集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很多数字化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保证了网络信息的顺畅度,在保证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可以发挥网络信息的应用优点,对变电系统中的配电装置进行统一控制。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
2.1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现
一是在进行操作防护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装置在一体化配置技术控制实施下,进行操作实施。二是将继电保护装置实施范围内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等都做出及时的建设和评估。三是对防误设备的检查力度应该逐渐加大,保障在防误技术的处理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整体的电力传输运行信息,以及电力传输中的二次设备工程概况明确,便于相关的施工人员运行施工工序时,减少失误性因素出现。
2.2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继电器保护实施中的母线控制而言,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为了能够提升装置应用的效果,在进行防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继电器保护中的间隔SV接收板做出了整改,按照电压接收效果,相关的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实施的因素去控制相应的电力继电传输因素,比如借助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落实实施母线装置继电保护措施工序,相关的继电保护措施管理者,应该针对主动综合防误技术的实施进行控制,将原有的SV接收板转换,降低在接收板转换中的电力损耗,保障电力的运行和输送安全。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将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施应用归纳为以下样图实施,在该样图的实施中,其对应的防误技术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
图1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应用实施效果图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措施实施
3.1装置检修防误操作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中,由于相应的技术维护实施措施存在差异性,为了能够将整体的防误技术实施效果体现出来,需要对装置检修技术的操作进行分析,保障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装置检修技术实施提供参考,保障整体的技术控制应用规范。由于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采用二次回路光纤组网代替电缆连接传输,这种装置的应用中,没有物理端子和物理连线,实现了装置传输的虚拟化构建传输,整个装置虚拟化传输中的构建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致使SV接收板的存储过程中,软压板的控制能力不够,要想实现整个装置传输控制的虚拟化运行,还应该注重对装置应用的检修防误操作处理分析,确保在装置的检修操作处理分析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电力装置运行效果。
3.2装置检修隔离安措防误技术
按照电力系统建设传输中的检修技术实施规范,进行装置的控制检修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整体的装置控制效果,相关的装置控制管理人员,针对装置传输控制进行了专门的控制整改,进行专门的装置可视化操作处理。根据装置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检修装置实施规范,将其整个技术防误实施线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对于装置运行的检修维护定义;二是针对装置运行的检修状态编辑;三是针对装置运行的检修图示可视化处理;四是对于装置检修运行的状态运行执行。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装置就地操作防误
4.1装置就地误操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的继电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实施中,为了能够将整体的装置应用效果发挥出来,相应的装置控制管理人员,在进行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特别针对装置控制运行中的就地操作因素进行了分析,保障在装置就地控制操作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装置控制应用效果。在该装置的控制运行过程中,注重对检测区域内的装置就地操作效果分析,通常情况下,失误性操作出现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相似间隔的装置控制面板,在区分上具有一定的混淆性,使得运维过程中,将间隔装置的控制失误操作,形成了装置控制应用的就地操作失误。二是在装置的控制操作实施过程中,其对应的装置控制存在着同一类型的名称,使运维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装置采集的数据有限,很难对整个装置就地中的数据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4.2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根据装置就地操作中的防误因素分析,将其整个防误技术的实施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装置的控制中,运维人员需要按照装置应用的需求,对整个装置控制实施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就地操作的应用性能提升。二是在装置的就地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针对装置就地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借助对装置就地防误技术的应用分析,协调好相应的技术。三是在装置就地控制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装置控制操作者,应该针对装置设计中的自动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装置控制的指令操作以及装置控制的条件判断确定其就地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以及就地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因素等。
5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中的变电保护系统决定了变电站的运营安全性,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现状,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在运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操作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误技术,提升了现有一次设备的防误效果,健全了二次设备的防误机制,实现了覆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涵盖变电站运行、操作和检修等各个环节的综合防误体系,在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误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研究[J].电子测试,2018(03).
[2]叶雷.殷自力.考虑二次设备的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06).
[3]马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J].电气技术,2015(06).
论文作者:牛步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装置论文; 变电站论文; 操作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智能论文; 压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