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后的教育改革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论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后的教育改革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论改名信息管理系后的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信息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By distinguishing the concepts and differences of library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tudies,especially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uilding of informationresource management studies and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soical develop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eratives of education reforming as well as the thought,method and process of education reforming,along with changing the name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Keyword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management/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我国几乎所有的图书情报学系都在1992年科技情报改名为科技信息之际,纷纷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图书情报学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是否要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教育改革的思路、方法和进程会因人的认识差异而不同。更名后,应依据什么样的认识,提出教育改革的思路、方法和进程呢?

1 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信息管理系进行教育改革的必然性,一是体现在为了“名符其实”上;二是体现在建立和确立学科地位上;三是体现在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上。

1.1 内涵外延的扩大

图书情报学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既换了一种叫法,又进行了“概念”置换。“图书”、“情报”、“信息”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尽管这些概念之间和这三个学科之间有相容、交叉关系,但它们却是不同的概念和三个不同的学科。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培养造就人才。情报学“专门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特性,以及研究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1],情报学教育从目前看,主要就是为科技界培养造就科技信息人才。信息管理学是“将信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研究的学科”,它的“基本注意力是人和所构成的社会群体的信息交流活动”[2],信息管理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各级各类信息机构培养造就信息管理人才。“图书”、“情报”这二个概念间的内涵大部分可以交叉重叠,但不能完全包容。作为“消息、信号、数据、资料、情报、报道、新闻、知识等总称”的信息[3],在其中就包容了“图书”、“情报”。图书情报学系改称信息管理系,不仅使概念的内涵、外延扩大了,而且这种叫法显得也更准确了[4]。概念的内涵、外延扩大后,原有的图书情报教育内容显然就完全代替不了信息管理系教育应传授的内容。

1.2 确立学科地位

改名为信息管理系之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理论框架、理论边界和研究范围就没有一致公认的说法,致使图书情报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理论依据。课程不是根据一个总的理论框架来设置的,而是根据图书情报工作的具体流程来设置的。课程设置不系统,课程间缺乏衔接和内在联系,未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5]。改名后,建立和确立信息管理学科地位的任务就更重了。信息管理系在建立和确立信息管理学科地位的同时,必然要在“信息科学”这一领头的科学领域下调整、增减一些课程,使信息管理系的课程设置能体现出“信息管理科学”完整合理的内涵。

1.3 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名之后,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信息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的日益现代化等等,信息管理系必然要调整、改革从图书情报学系原有基础上继承下来的落后、过时的教育。

1.3.1 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人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管理系加强经济信息(特别是市场信息)方面的教学,加速为工商企业培养造就经济信息管理的人才。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多少,卖给谁,卖什么价,都由政府一手包揽,企业对经济信息可以漠不关心。如今,企业若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市场信息)仍然漠不关心,不搜集、整理和利用经济信息,那么企业的产品就有可能卖不出去,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目前,工商企业大都十分重视经济信息的管理,急需经济信息管理人才。但是,信息管理系当前开设的课程主要还是根据如何培养造就图书馆、档案馆和科技文献管理人才而定的,开设经济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还不多,单独开设经济信息专业,培养造就经济信息人才几乎仍是“初始”。

1.3.2 造就通才基础上的专才 社会信息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信息管理系为社会培养造就出“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当前,社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变动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行业和各部门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依赖的程度愈来愈高,社会中的各种竞争也日趋激烈等等。在这种的情况下,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社会中成倍涌现,另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的需要也日益强烈、多样[6]。各级各类图书馆需要能胜任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大学生、研究生,科技事业需要能胜任科技文献管理的大学生、研究生,工商企业的发展需要能胜任经济信息管理的人才,金融界、体育界和其它社会各界也需要。但是,信息管理系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目前很难胜任除图书情报以外的其它类型的信息管理工作,如市场信息的管理,产品信息的管理,金融信息的管理和体育信息的管理等等。

1.3.3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随着信息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信息管理系要培养造就在信息产业中会管理、懂经营的信息经营管理人才。“产业”是界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从微观经济看,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集合;从宏观经济看,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信息产业化就是把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和非经济的信息活动,以及分散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与信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从经济行为的角度组合起来,形成产业[7]。随着信息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信息机构将会更多地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来组织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在信息产业化过程中,各级各类信息机构急需大量的信息经营管理人才。但是,目前从信息管理系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许多还不具备对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及评价的能力,以及对信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

1.3.4 增设现代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的日益现代化,要求信息管理系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方面的教学,培养造就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管理信息的各类信息管理人才。长期以来,管理信息所采用的技术与手段,大都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现代化生产方式管理信息,较之原来的图书馆和文献管理已产生了质的飞跃。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存储和传递以计算机机读形式为介质的信息,同用手工作坊式的方式处理、存储和传递以纸为介质的信息,就具有划时代的差异。信息技术,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显示各种介质信息的技术总称。计算机与通信结合,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信息技术还包括输入、复印、缩微、视听、显示等技术。然而,绝大多数信息管理系目前还不能开设能够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内涵的课程,一般都是以开设一些计算机课程来代替应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因而显得比较简单、零散。

2 教育改革的思路方法和进程

信息管理系进行教育改革的思路、方法和进程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思路、方法和进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信息科学”之下,尽快搞清楚信息管理科学的框架结构,为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教育改革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三是根据信息管理系生存发展的需要,来安排、制定教育改革的进程。

2.1 加强学科建设

只有尽快搞清楚信息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理论边界和研究范围,信息管理教育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地搞清楚信息管理科学的框架结构,从而为建立有别于图书情报学系原有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信息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结构目前还比较模糊,但仍可以根据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站在对信息和信息管理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已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更合理。公共基础课,就是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按规定开设的课程,如政治、外语、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就是开设能反映信息管理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内涵的若干课程,如信息学概论、信息管理原理,信息经济学研究、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技术概览等等。专业课,就是按照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而开设的、学科界线分明的、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的课程,如市场信息学、金融证券信息、企业信息管理、体育信息管理、房地产信息管理、竞争信息管理等等。

2.2 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发展方向

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改革和专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能减少盲目性,专业发展才更具有针对性,信息管理系培养造就的信息管理人才才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当前,与信息管理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特点和趋势,主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强烈、多样,信息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日益现代化等。这些社会发展特点和趋势要求信息管理系,要对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落后过时的教育作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当前,图书馆被“冷落”了,信息管理系就应削减图书馆学专业的招生,压缩合并一些内容相近交叉的课程(如分类、编目合为一门课),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减少课时,或改以讲座、实习等形式代替;对反映用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管理利用图书馆的一些课程(如图书馆自动化技术),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用“大情报观”在情报学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情报学的专业领域;在当前重点抓好情报经济和科技情报的教育,以适应信息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抓住更改系名内涵外延扩大的机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设和加强经济信息专业教育,为企业培养造就经济信息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主动与金融、法学、房地产、经贸、体育等院系取得联系,一旦待时机条件成熟,双方采取一定的形式(如先后在不同的二个院系完成学业的“两段制”,主辅修双学士制和联合招收研究生等),共同教育培养学士、双学士和研究生层次的金融信息管理、法学信息管理、房地产信息管理、经贸信息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强烈的信息需求。

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但只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就不能覆盖信息技术的大部分内容;在加强计算机课程建设的同时,增开一些能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如通信技术概览、缩微技术概论、视听通介等课程,增加学生上机和其它实验的课时,尽量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的日益现代化。

2.3 根据需要制定教育改革的进程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从图书情报学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后,第一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完善与充实提高原有的图书情报教育,同时尽快搞清楚信息管理科学的框架结构,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思想理论武器。第二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在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信息管理科学总的框架结构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第三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在“信息科学”的统领下,把分散的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信息工程等学科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学科的综合优势。第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是在图书情报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修修补补”式的改革,目的是为了站稳脚跟;第二阶段的教育改革,是在学科建设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开创性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求发展;第三阶段的教育改革,是站在“信息科学”制高点上进行的综合性的改革,目的是为了集中发挥“信息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优势。

标签:;  ;  ;  ;  ;  

论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后的教育改革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