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奥运金牌的分析与对策_奥运金牌论文

我国奥运金牌的分析与对策_奥运金牌论文

中国奥运金牌的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奥运金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从1984年参加第23届奥运会以来,已连续四届参加举世瞩目的奥运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第25、26届奥运会均取得金牌第四的突出成绩,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是和我国制定并执行“奥运争光战略”密切相关的。我们应总结我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经验与教训,发挥中国人的特色,使强项更强,使奥运争光计划得到全面贯彻,争取更大成绩,为中国争光,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中国在四届奥运会上获金牌一览表

届数23届 24届 25届26届总计

(洛杉矶)

(汉城) (巴塞罗那) (亚特兰大)

体操 51 2

1

9

跳水 12 3

3

9

乒乓球

未设此项 2 3

4

9

羽毛球

未设此项

未设此项 0

1

1

游泳 00 4

1

5

田径 00 (女子竞走) (女5000米) 2

举重 40 0

2

6

射击 30 2

2

7

1

1

女子柔道 未设此项

未设此项 (72公斤以上)(72公斤以上)2

女排 10 0

0

1

击剑 10 0

0

1

共计 15516 16 52

二、金牌的分布

我国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比赛,总共获得52块金牌,其项目分布如上表。

三、金牌的分析

从金牌项目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1)获金牌最多的是灵敏类技艺型,如体操9块,跳水9块, 这是由中国运动员的素质特点和技术特长决定的。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特点和灵活的身手,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经过多年奋斗,走出了一条通向奥运冠军的成功之路。

(2)短距离,轻级别,如女子短距离游泳,男子轻级别举重, 这和中国人小巧精干的体型特点不无关系。同时,属于轻级别体型的人口众多,挑选余地大,参加训练的苗子多,优秀运动员就能脱颖而出。

(3)安静型、准确类,如射击就获得过7块奥运金牌,射箭项目虽未获得奥运冠军,但曾打破世界纪录,获世界冠军,也有望进入奥运冠军的殿堂。这些项目所共有的特点是:优良的器械(枪、弓、箭)、稳定的心态、准确的目测和健康的体魄,运动寿命较一般项目要长,如王义夫1998年获得多项世界冠军,同时取得了进军奥运会的入场券并获金、银牌。

(4)非身体接触类的对抗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 女子排球等。隔网对抗避免身体直接接触,这对礼仪之邦、身体素质不及欧美诸强,但很灵活的中国人来说,无疑可以避弱呈强,夺金掠银为国争光。如中国乒乓球队,特别是女乒,长期在世界乒坛独领风骚,在第26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全部四块金牌。

(5)从夺金牌的性别来看,阴盛阳衰是中国又一显著特点, 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经常出现中国的巾帼英雄。金牌榜上,女子要占大半个天;还有女足、女篮、女垒等女子项目都曾获得世界亚军,离冠军之路,也只是一步之遥。

(6)个别大级别、长距离的项目也曾获奥运金牌,如女子柔道、 女子长跑。男子举重108公斤崔文华曾获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 但毕竟只有少数人,并未形成群体,偶而冒尖,很不稳定,起伏较大。

四、金牌的启示

上文金牌的分布与分析,给予我们如下的启示:

(1)形成强项发展优势

从参加四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来看,体操(9块)、跳水(9块)、乒乓球(9块)、射击(7块)、举重(6块)、游泳(5块),这六个项目就获得45块金牌,占52块金牌的80%。这些项目是中国运动员的特长,并已逐步成为中国的强项。强项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并历经多届奥运会实战,夺得多块金牌,才得以形成。目前,这些强项已形成了完整的训练和管理体制,培养出了一支科学的、具有丰富训练经验的教练员队伍;同时也已形成一套有自己创新的独特技术专长,掌握了一套领先世界水平的科学训练方法。因此,我国“奥运战略”,首先应是“强项战略”,要紧紧抓住强项不放,从经费投放的倾斜、管理体制的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科学研究和训练的结合等,都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统筹安排,统一管理,作为奥运战略的重中之重,决不能掉以轻心。须知强弱不是一成不变的,稍不留意就会滑坡。例如跳水等项已呈颓势。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狼来了!”。

(2)女子项目,夺金掠银

在中国奥运军团中,女运动员已成为夺取金牌的主力,不仅游泳、跳水、射击破记录夺金牌,女子乒乓球、女子羽毛球是生产金牌的“机器”;女子竞走、长跑,威震田坛,就连对抗激烈的摔跤、足球、篮球、垒球也曾夺金掠银;女排更有五连冠辉煌的战绩;击剑、自行车、赛艇等都是世界水平;女子举重已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这更令各国望中国女选手之项背而兴叹。总之,只要中国女队员参赛,就势必为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她们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

中国女子项目为何如此之强,究其原因,一是举国体制的政府行为,可统一调配集中训练,并用男子陪练,这是其他各国所难做到的;二是中国女队相比男队容易管理,女子训练更刻苦耐劳,“马家军”便是最好的例证。

(3)个人项目,一人多金

纵观中国参赛的四届奥运会上,所获52块金牌,除女排集体配合项目外,其余51枚金牌都是个人项目,其中5块属双人配合。 个人项目属单兵作战,只要抓好一人就能得金牌,许多项目抓好一人,可得几块金牌,像李宁、邓亚萍、伏明霞、王军霞(一金一银)等,省去相互配合,减少了许多矛盾。集体项目不仅管理困难,人际关系复杂,更要化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精力和金钱。所以如能培养几个像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波波夫那样的运动员,一人多金,中国的金牌总数,就能更上一层楼,事半而功倍。这对将我国有限的体育投资用在刀刃上更显得特别重要。

(4)隔网项目,扬长避短

奥运比赛项目,竞争相当激烈,有直接对抗,还有间接对抗。直接对抗比赛中,又有身体直接接触和无身体接触之分,像足球、篮球、摔跤、拳击等项目就是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民族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决定了在直接身体接触比赛中,一遇上欧、非、拉就明显处于下风。而隔网竞赛则能发挥中国人身手灵活、机智多变的特长,女排、女羽、女乒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并不是说中国人不适合有身体接触对抗激烈的项目,例如在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上,还是可能冒几个尖的。但男足、男篮等项目恐怕还要走漫漫长路。

(5)名师项目,大放异彩

名师出高徒,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名言,中国奥运金牌得主无不验证此真理。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能打破跳高世界纪录,是有黄健、胡鸿飞这样的名师;马俊仁率领的马家军几乎包揽了女子中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跳水的徐益明、游泳的陈远鹏和周明、体操的张健、高健和黄玉斌、乒乓球的张燮林和蔡振华、羽毛球的李永波、女排的袁伟民……等等,在这些敢于创新,善于带兵的名师指点下,一大批奥运冠军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它启示我们要重视名师项目,建立名师工程,培养更多的金牌选手,例如清华大学专门建造跳水馆,聘请培养出伏明霞的名师于芬担任教练,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这样就能和各省、市跳水队,甚至和国家队形成竞争机制,能为国家培养出大学生优秀跳水运动员。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为大学如何办高水平运动队,树立了榜样。清华大学选择跳水,因为它是中国强项,培养一个优秀选手,就可以拿几块金牌,跳水队人数有限,相对经费较少,而中国在跳水项目上有许多名师,调走于芬对国家队并无影响,伏明霞也恢复了训练,这是一举多得、前途无量的战略决策。

五、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从金牌分布、金牌分析到金牌启示,提出以下战略建议:

(1)发挥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

中国能连续二届取得奥运会金牌第四的好成绩,打破欧美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为中国争光,为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争气,这样优异成绩的获得首先要归功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国体制,统一领导,政府行为,全国一盘棋,国内竞争,一致对外。这种优势,是其他国家所羡慕的,也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这种体制上的优势,不能有任何动摇。

(2)发扬中国人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特长,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道路

中国人小巧灵活、快速准确的民族特点,在技艺型、准确型、灵敏型、短距离、轻级别的项目上有其优势,我们应当重点研究和发展这些适合中国民族特点的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技术风格和训练特点,使这些特点转化成项目优势。

(3)发展单项战略,分类指导,重点突出

对奥运项目的各单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有的项目需投入较多,但具有观赏性、群众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如足、篮、排、乒乓、羽毛球等,可以推向市场,由单项俱乐部去运作,国家可以减少投资,甚至还有利润分成可增加收入。国家应将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重点项目。目前国家已成立各单项体育中心,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但有些项目尚需加大改革力度,实行目标管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单项管理体制。

(4)抓好强项战略,使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国家体育总局应研究确定在历史和竞争中形成的中国强项,重点抓好个人项目、女子项目和隔网项目,资金分配应向强项倾斜。各省、市应根据自己的传统和特长,有重点地抓好传统项目和民族特长的强项,如江苏的乒乓球、羽毛球、击剑,内蒙的摔跤,上海的游泳和辽宁的田径等,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强项战略。这样,国家强项就有了牢固的基础,甚至形成和国家队的竞争实力,那将使我国的强项更强。

(5)建立名师战略,确立体育名师的人才培养工程

竞技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体育人才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缺一不可。美国NBA的公牛队,能两次三连冠, 除去有“飞人”乔丹,还有运筹帷幄的杰克逊,二者不可缺一。王军霞能拿奥运5000米金牌,离不开马俊仁的训练。可以这样说,奥运冠军的背后必有名师。我们要大声疾呼:重视名师,重视人才,重视名师战略,建立名师人才培养工程。

名师战略有二大工程,一是名师培养奥运冠军工程,让名师实行目标责任制,有财权、有选择权、有训练自主权;二是名师人才培养工程,让名师培养接班人,把他们宝贵的训练经验传下去,培养更多的名师。

国家体育局要把名师战略放到突出位置,建立名师选拔申报制度。名师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培养过奥运冠军,他的训练经验是科学的而且应是可以重复的,他的待遇应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相当的,我们暂且称其为体育院院士。

(6)奥运金牌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相结合

全民健身战略是奥运争光战略的基础,两个战略要紧密结合。如何结合?我们认为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时要重点推行奥运项目,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奥运项目,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强项,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要从幼儿园、小学抓起。乒乓球和羽毛球均具有游戏性、竞赛性、趣味性,要将它们纳入小学、中学的教育。学校可举行各年龄段的比赛,并辐射到家庭。企业、社会也可举行这种花钱少、时间短、有组织的比赛,提倡企业办高水平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和省市队进行对抗。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运动水平,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奥运金牌选手。

标签:;  ;  ;  ;  ;  ;  

我国奥运金牌的分析与对策_奥运金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