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堂吉子

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堂吉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校区,广东 广州)

摘要:少数民族学员队作为我校民族特色教学的重要体现,汉语文课程不仅是其基础文化课程还是其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学好汉语的重要性对少数民族学员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图结合自身的观察研究,分析目前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学员;汉语教学;教学对策

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教学是我校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发展,陆续招收了一些少数民族学员,成立了民族学员队,开设了相应的基础文化课程。而作为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汉语及其通识教育,对于我校民族特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促进民族学员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文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学员尽快熟练掌握汉语文并通过汉语学习更多文化知识这个问题也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试图结合观察研究,总结分析目前汉语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少数民族学员学习汉语的特殊性

我校少数民族学员的民族构成以内蒙古和新疆籍为主,其中来自内蒙古和新疆方向的学员各有三个队。一般来讲,母语是他们的本民族语,汉语是第二语言。他们的汉语学习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第二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蒙古族学员为例:虽然母语是其本民族语言,但由于成长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所处汉语语境较好,语料充沛,部分学生甚至完全生活在汉语的语境中,因此,对于这些学员来讲,汉语既不似外语生疏,也不如母语流畅,是介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第三种状态”。集中表现在学生们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没有障碍,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交流,听力普遍过关;另一方面,要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亟待提高。从这个角度讲,跟我们通常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正好相反。正是这种可上可下,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导致许多学员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汉语水平,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极端自我判断:或者过于自卑,觉得自己跟周围同学比起来汉语说得不好,有口音,不敢开口,害怕使用汉语交流;或者过于自负,觉得自己说得和汉族学员一样标准,满足于现有的汉语水平,不能认真对待汉语学习。这两种情绪对于学校的汉语文教学都有着不良影响。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习最困难的是对于语义场的深刻理解。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讲,最困难的是基于文化理解的语言掌握。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便是阅读。文本最能体现一种语言的特征及其变化,最能展示语言不同层次与结构,也是一种语言特有的修辞、隐喻和象征的最直观、最整体的呈现。对文本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表达的前提,也是学习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的必然且重要的过程。此外,语言是活的语言。通过文本阅读,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培养语感,直观体验汉语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在阅读中提高学员对语言的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因此,汉语阅读教学是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员学习动机强烈,但学习方法不甚正确。对于少数民族学员来讲,学习汉语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没有汉语这个“工具”,学校的学习不能顺利完成;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熟练地使用汉语,都将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汉语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欣赏性,掌握好汉语,对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两者兼备,非常强烈。与此相矛盾的是,在汉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尤其是汉语文阅读的学习,过度依赖课堂,依赖教师,思维定式比较严重,甘当“配角”,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现阶段,汉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仍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学员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围绕着教员这个中心来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很难实现阅读的拓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很明显,这不但跟不上如今开放式的大学教学理念,也不符合语言阅读学习的一般规律。在课堂上,主要依赖教员的讲解,教学内容仍主要停留在解字释词、语法教学、段落大意讲解等基础知识上。教学过程中学员学习热情不够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扩展性思维,汉语的应用性没有充分发挥。

再次,学员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民族地区汉语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同一个班的同学汉语水平不一,来自城市的学员整体汉语水平较高,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同学由于缺乏汉语的语境,存在表达不流畅的问题。由此衍生出统一的教学难度不能满足学员不同学习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为教员的教学制造了一定的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对策

(一)引导学员正确估计自己,明确汉语学习的目标

对于少数民族学员来说,汉语学习是校园学习生活的基础准备之一。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提高汉语水平对他们来说有着最直接的功用。针对学员或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或急于求成等不良心态,教员要认真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要与学员零距离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实际水平。尤其对于汉族教员来说,因为存在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差异,更要多了解学员的需求,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的不同。其次,要指导学员正确估价自己的汉语水平。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既有水平,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指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恰当控制学员的动机水平,要让学员真正领悟到语言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坚持。此外,针对部分学员狭隘的民族观和语言观,要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汉语观。让学员认识到汉语同世界上的任何语言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好汉语,是打开更广阔世界的一把钥匙。尤其对于在校学员来说,只有学好汉语,才可能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才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对于少数民族学员来说,掌握双语甚至三语也是他们非常独特的优势。

(二)课前准备,整体感知,开展合作学习

阅读是学员、教员、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缺一不可。为了改变以教员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在进入文本之前,要学员先行,教员围绕文本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发动学员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会主动地进行延伸性阅读,背景拓展阅读,带着充分的准备和自己的想法走进课堂,为展开课堂讨论打好了基础。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汉语文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的普遍参与,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大家参与归纳问题,赏析文章,总结收获。少数民族学员活泼好动,勇于表达,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将明显优于教师中心模式。

(三)以读为主,强调言语感受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古训对于少数民族学员而言,除了大量的阅读,还包括大声的朗读。言语感受一直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步骤,对于阅读和说话能力相对较弱的学员而言尤其重要。凭借文字的感知,通过吟诵、推敲、揣摩、鉴赏等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和感知、理解、欣赏的心理过程,从中获得文章的旨趣,接受美感经验。通过朗读,不但可以发现文本当中的词汇、语法问题,更能纠正语音,提高学员的口语水平。我们可以要求学员在课堂上大声、投入地朗读。朗读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可长可短,但要让每一个学员参与进来。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语音的停顿,语气、声调的起伏变化自然感受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实践证明,文本的朗读和理解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在阅读中加强朗读,可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加强文化的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文化,就谈不上掌握一门语言,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体会认知。在汉语阅读教学中,能“读懂”文本,却不能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是少数民族学员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要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文本,就必须把文化的导入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上来。这就首先要求教员提高个人的民族文化素养,既要提高自己汉文化的知识储备,了解汉民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也要积累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的比较,完成汉文化的导入。通过故事、历史、传统习俗的介绍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然,亲近语言表象下的深层逻辑。此外,通过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对比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唤起学员的共鸣,也能进一步加强学员对汉文化的认知。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

少数民族学员整体活泼开朗、积极外向,他们乐于表达,对于新颖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在情境设置、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使文本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因此,在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成为有效提高学员学习效率的途径。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教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多方面结合声、像、动画等手段,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辅助教学。此外,教员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围绕相关的主题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通过小讲座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既带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也让教员更多了解了学员的想法和需求。达到了良好的互动。

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文教学过程与其说是一个汉语知识积累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文化学习、思维开发、个性拓展的综合过程。把握好这一过程的教学,对于学员来讲,是灵活运用汉语的决定性步骤,教学得当,师生都受益无穷。针对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文教学,既是学员自身文化素质提高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将来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凌少崇.民族教育新纶[M].民族出版社,2004.

[3]郑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建设[J].中国民族教育,2003(4).

作者简介:堂吉子(1992.11-),男,民族:蒙古人,内蒙古通辽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语教学。

论文作者:堂吉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堂吉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