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方法论文_宁玉红

宁玉红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洮730500)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方式。方法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给予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和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0%,在麻醉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在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插管前、插管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周身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用于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能有效的保护患者血流动力学温定,麻醉诱导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

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发病原因多样,患者病情复杂,或伴有出血、失液、血容量下降、疼痛的症状,严重创伤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全身炎性反应,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处于休克代偿状态的危重症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唯一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方法,应该尽快安排手术实施救治。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合理运用麻醉处理方法诱导麻醉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本研究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两种诱导麻醉的效果和特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车祸40例,高空坠落12例,斗殴伤8例,其他伤2例,患者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腹腔脏器破裂18例,四肢多开放性骨折合并腹腔脏器破裂15例,腹腔多脏器破裂13例,颅脑损伤8例,其他复合伤8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81±5.2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1.63±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术前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其中一条为深静脉通道,确保输液通畅、快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麻醉诱导时先注入2ug/kg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0.8mg/kg 罗库溴铵。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4ug/ml异丙酚进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作为麻醉诱导,研究组:使用0.5mg/kg氯胺酮联合2ug/kg异丙酚作麻醉诱导,在5min后行气管插管,之后给予耙浓度异丙酚、2ug/kg芬太尼、0.3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插管前、插管后心脏指数、心率、血压、每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获得这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0%,在麻醉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在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插管前、插管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周身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收治的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术前麻醉处理比较特殊,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对深度麻醉的耐受力差,所有的全身麻醉类药物都会对机体脏器功能和系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越大,对基础代谢的不良影响越严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麻醉的药量选择要十分准确,此外对于椎管内用药的患者,即使控制用药量,依然会产生明显的神经阻滞作用,对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功能产生影响,风险较高;患者创伤严重的话,对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等相互配合的麻醉方式配合性差;部分外伤患者存在胃肠道胀满的情况,容易在手术、药物的刺激下出现呕吐、误吸的现象,加大了治疗的风险;再者严重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功能障碍,同时可能有肝脏、肾脏功能损伤的现象,除了吸入性全身麻醉外其他麻醉方式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这类患者仅需少量的麻醉药物,但是术后需要长时间苏醒,因此,对复苏不利的麻醉药物要慎用[2]。

麻醉和术前准备不充分会对手术操作和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过分繁杂的前期准备又会延误病情,丧失手术机会,因此,对于严重创伤危重症来说,术前要规范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深度昏迷或伴有脑疝的患者要尽快给予气管内插管处理,将误吸的呕吐物、气道内分泌物全部吸除,此外要保障静脉通道通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联合麻醉后既能有效保证手术中充足的供氧,又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要警惕麻醉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干扰情况,通过调节药物种类、用药频率、用药量等方式避免药物对复苏产生影响,此外还要考虑到严重创伤休克患者本身对疼痛的反应迟钝,尽可能不用深度麻醉,而是用浅麻醉支持手术操作[3]。

综上所述,使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用于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能有效的保护患者血流动力学温定,麻醉诱导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符丰宗.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4):144-144.

[2] 陈昌城.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6, 29(3):508-510.

[3] 孟令仁. 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9):109-110.

论文作者:宁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分析严重创伤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方法论文_宁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