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军民协同创新研究现状论文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军民协同创新研究现状

文/杨凌云 郭培俊

引 言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协同创新”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更好地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必须对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进行研究与创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就是在国家创新体系内部,为满足军用和民用两方面的创新需要,通过突破军民融合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资源整合构成“创新组合”而实现建设军民创新资源共享的过程,是把军用创新和民用创新体系整合起来,通过资金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旨在调查我国军民融合整体研究现状,特别是军民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梳理研究脉络,掌握研究态势、主要研究机构等,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军民协同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数据获取

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学术期刊和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为来源进行检索,检索的方法是:以主题“军民融合”或者“军民科技融合”或者“军民技术融合”或者“军民结合”或者“军民一体”和主题协同创新或者协同研发或者共同研发或者共同创新或者技术合作或者协作创新进行“与”运算,检索得到期刊及硕博士论文共计354篇,通过人工去噪,去除综述类、消息类以及其他不相关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40篇。

结果分析

主要研究机构情况

对上述文献第一作者的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图1显示了发文量前15名的研究机构。其中13个机构为学校,1个机构为研究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1个为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这与我国军民融合总体研究的研究机构类别分布相似,主要的研究机构也集中在大学,除此以外还包括研究院和公司。在“军民融合总体研究”和“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中都能排进前15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政治学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研究机构是我国军民融合研究队伍的骨干力量。

主要研究内容

对国内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文献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不同分类方式中的各类别的文献存在交叉重叠的关系。

模型3:由于爆轰产物的爆热难以估算,为此,模型3考虑用动量守恒的方法,建立第1阶段的速度v0计算模型。

图1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而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母亲接了几次,也不来,回说没有工夫。

其次,根据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对CNKI检索得到的主题涉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分布如图3所示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文献量排名前3名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创新体系总体研究”“创新模式/模型研究”以及“创新制度研究”。三者文献量之和占总文献量的50.7%,根据统计的文献数量可以发现,国内对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是对创新体系整体的研究,而对于具体细分方向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首先,根据研究形式的不同,对CNKI检索得到的主题涉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1)法律、政策、制度研究;(2)策略建议;(3)案例分析;(4)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图2显示了各种研究类型的文献数量。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总体分布比较均匀。文献分布最多的是“策略建议”类的研究,共42篇文献。其中涉及协同创新总体建设的文献有20篇,涉及创新主体的建设的有10篇,涉及具体的细分行业的策略研究有3篇,涉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有6篇,涉及知识产权策略的有3篇。“理论研究”类的文献共计40篇,涉及的内容分布广泛,根据统计的文献数量,发现相对集中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系统或模型的构建以及各类评价体系的研究。除此以外,文献涉及的理论研究还包括演化博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产业集群、资源共享、知识转移、社会选择机制、创新动力机制等方面。“案例分析”类文献共计38篇,其中以地区为分析对象的文献有17篇,分析他国协同创新经验的文献有8篇,以创新主体为分析对象的有6篇,以具体的技术领域为分析对象的有6篇。“法律/政策/制度研究”类文献共计20篇,大部分都是对军民融合过程中涉及的总体的法律、政策或制度研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制度的有3篇。

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分析

图4显示了主要研究机构(文献量4篇以上)的研究内容分布。大部分机构的研究方向比较分散,图中并不能体现出他们的研究重心。但是也有部分机构的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其中排名第一的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体系总体研究、创新主体、产业建设、模式模型研究;排名第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有3篇文章都涉及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而上海财经大学明显集中在对模式模型的研究上。

下去一副办事的样子,进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归途一副疲惫的样子,办公一副投入的样子,学习一副认真的样子,开会一副严肃的样子,讲话一副激动的样子,外表一副朴素的样子,对上一副忠诚的样子,对下一副关怀的样子,总结一副圆满的样子,检讨一副无辜的样子!

总 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军民融合进行研究,随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后,国内对于军民融合的研究明显加速,2013年至今,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是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加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到军民融合的研究中来。并且研究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概念的宣传、国防动员、知识的普及等表象性研究,逐渐变得深入和多元化,现在的研究已经涉及创新体系、创新模型、平台建设、产业建设、资源共享、技术转化等各个方面。

图3 我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内容涉及的具体领域分布

图4 我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分布

就研究主体而言,我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机构主要以学校为主,其中又主要是军事类院校和理工类大学。主要研究机构都是综合性的研究机构,并没有专门从事军民融合研究的机构,且其中也包含了部分民口的科研机构。可见,一方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机构分布比较广泛,有利于调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研究中来;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机构由于都并非专门从事军民融合研究,各自的研究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体系,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缺乏持续性的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杨凌云(1987—),男,硕士研究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专利分析、布局与政策研究。

标签:;  ;  ;  ;  ;  ;  ;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军民协同创新研究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