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文预习环节,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论文_罗有元

强化语文预习环节,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论文_罗有元

罗有元 广酉河池宜州区怀远镇塘边教学点

【摘要】不良的学习方法将造成语文学习的困难。语文预习也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从而体现其预习效果。我们需要实现因材施教,选择科学的预习方法,给足他们的自学空间,拓展评价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语文预习的作用,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强化预习的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小学生预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预习;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72-01

1 引言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这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思路。在语文教学之间,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去主动进行相关课本的预习,从而实现学生对生字词、阅读能力等有着进一步提升[1]。

2 强化语文预习环节的作用

2.1 构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构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学生在氛围积极的环境中才能不断提升对学习能力的自主提升。开展有效预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引导为辅,最大程度提出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充当着主体责任,实现教学的有效结合。

2.2 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在预习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完成相关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自主训练语文学习能力的时间最大化,教师教学引导只是辅助。这样最大程度的注重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自主性,不断拓展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参与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出现明显提升。

2.3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注重预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从“不得不”参与语文教学,到“自觉”参与语文教学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需要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更多注重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全角度、立体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2]。

3 具体应用措施

3.1 有针对性的分层预习

学生在语文生词、语法等方面的掌握存在差异性。教师只有摸底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之后,才能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因为教师的分层教学需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在摸底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学生被科学的分层之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预习之前,根据学生不同的基本功,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提问。面对学困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浮在课本表面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面对中等生,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能需要对一些长句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的答案,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困生、中等生的教学,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不断拓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课文的一定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教师面对优等生回答正确之后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回答错误需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指正。这样分层的教学提出过程可以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

3.2 拓展预习方式方法

学习方法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正确的预习方法,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方法选择错误,将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有效引导,在语文预习方法上不断教会学生,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积极的预习方法进行课本的自学。现在比较有效、实用的预习方法有很多,像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这些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预习语文课本的效率,从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朗读法主要就是利用早晨一段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大声朗读,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印象,实现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对于一些不理解的长句或者生词就需要小组讨论,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交流,实现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3.3 给足学生预习空间

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不断提升对学生的预习信心。一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可以进行解决,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教师需要给足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给足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轻易插手相关的问题的解释。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自身能力解决问题,虽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这就是需要学生有着足够的预习空间和时间。

3.4 鼓励学生的评价方式应用

学生参与预习教学之中,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受到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的观点和思想需要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和评价。面对优等生,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纠正,让他们可以精益求精,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面对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的评价,需要拓展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因为他们本身对语文学习就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师需要多多鼓励,从而实现学生兴趣的提升,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这样才能实现这一层次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3]。

4 结语

小学生在语文预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强化对他们的引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他们对语文预习的兴趣。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引导,选择科学的预习方法,给足他们的自学时间和空间,拓展对他们预习情况的评价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语文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龚莉.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新思考[J].才智,2014,13(02):116-117.

[2]谢幼如,杨阳,柏晶,李伟,郭琳科,倪妙珊,面向生成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与应用——以电子书包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01):153-154.

[3]于希瑶,黄智超,方海光,等.中小学电子教材关联知识点设计方法研究——以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为例[A].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2,08:139-140.

论文作者:罗有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强化语文预习环节,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论文_罗有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