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关填海(填塘)软基区变电站场地沉降的解决方案论文_曾保辉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518048)

摘要:通过分析变电站的沉降原因,了解填海(填塘)区域建设变电站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地基沉降对变电站运行安全的影响。对该类地区已建成变电站出现沉降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后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降低类似场地地基沉降影响。

关键词:变电站;地基处理;沉降;解决方案

1 前言

深圳西部片区,特别是宝安填海区,变电站地面沉降问题普遍存在,虽然主要建构筑物因采取了预应力、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处理,沉降量很小,但空置场地受工期和造价等方面原因限制,普遍未进行地基处理,沉降量达到50-500mm不等,站内道路、电缆沟虽然采取了水泥搅拌桩处理,也存在一定的沉降,沉降严重的工程出现道路开裂、电缆沟开裂及场地排水不畅。

1.1 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情况

考察深圳西部填海已建成变电站情况,在考虑结构安全及造价方面,基本上均采取了以下地基处理方案:

主要建构筑物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包括:开关楼、主变基础、警传室及水泵房、户外电容器基础、户外GIS设备基础、构架及支架基础、防火墙、独立避雷针基础、围墙基础。

次要建构筑物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包括:消防水池、事故油池、化粪池、电缆沟、站内外道路、围墙基础、停车场、警传室及水泵房室内地面。

2变电站场地沉降分析及应对措施

2.1场地沉降现状

举例说明变电站沉降情况,如220kV创业变电站于2009年投产之后,场地陆续产生了沉降,最大沉降量约0.5m,沉降发生部位:绿化场地、砖铺场地约0.5m,电缆沟、道路、散水沉降约0.2m~0.3m。户外GIS设备做了大板基础,并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设备基础支撑在砼板上,不存在沉降问题,支墩之间的空隙回填1.25米厚的土,其沉降量较小,且不会影响设备。

2.2沉降原因分析

1)场地位于填海区,建站前为鱼塘,地下淤泥层厚度约15米,到达场地设计标高时,新近回填土层厚约5米,新近回填未经压实处理,淤泥为流塑状态,地质条件很差,空置场地考虑到费用和工期要求未进行特殊处理,沉降较大,但不影响使用功能,但主要建(构)筑物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次要构筑物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地基,沉降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2)场地回填后立即建设变电站,场地地基没有经历较长的时间进行固结,变电站投运后,场地沉降会陆续产生,直到固结完成,持续时间较长。

3)道路、电缆沟等基础,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处理,沉降量较未处理的场地要小。

4)110kVGIS、220kVGIS户外设备采用整体砼大板基础,并采用砼管桩,设备支墩落在砼板上,当基础稳定时,设备则不会受到影响。支墩四周回填土厚度1.25m(位于砼板顶),沉降量较小,不会影响设备。

5)设备支架支承在桩间地梁上,部分支架采用单桩,但与其它承台进行了拉结,沉降量较小,不会影响设备。

2.3应对措施

1)消防水池建成后发生了沉降,影响了水池的使用,之后对原水池拆除重建,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

2)110kV户外GIS场地区电缆沟沉降量较大,对电缆沟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由于场地狭小,又不能影响设备运行,采用袖阀桩进行电缆沟地基加固。

3)对于沉降量较大的绿化场地、砖铺地面,采用补土回填,恢复到设计场地标高,然后再恢复绿化、砖铺地面。对于损坏的散水拆除、补土回填、重建。

4)对悬空的电容器设备基础,采用石粉回填悬空的孔洞。

5)对于建筑物、主要设备基础,目测未发现明显沉降,建议进行沉降观测。对于设备支架、围墙增设水平位移观测。

6)应密切注意变电站周边开发情况,严禁出现大开挖、高堆填的情况,避免影响变电站场地稳定。

2.4场地沉降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本站开关楼及泵房、户外GIS设备基础、构架及支架基础均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目前根据观察,由于采用管桩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没有发生沉降,故电气设备未受到地基沉降的的影响。建议对变电站内建(构)筑物进行定期观测,掌握其沉降量,根据实测沉降量再评估是否对设备有不利影响。

3经验总结及建议

从深圳西部填海区内变电站情况分析,均处于填海(或填塘)区域,普遍存在5~15m不等厚度的淤泥层,加之上部回填3~5m回填土,软基厚度达到8~20m,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周边空旷,地下水丰富。以往工程对于此类场地,考虑工期和费用因素,对空置场地均未采取地基处理,仅对涉及设备安全的建构筑物采用桩基或水泥搅拌桩处理,地面沉降是必然的。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1、方案一:场地采用堆载预压排水、真空预压排水等方式对场地进行处理,该方案历时5~8年,处理效果较好,投资相对较少,适宜由政府统一大面积处理,可参照深圳后海片区及110kV红树变电站经验。

2、方案二:场地采用强夯置换方法,填入石头后强夯,改善土壤结构,缩短软土固结时间,该方案历时较短,处理效果较好,投资相对较大,受限条件:○1考虑到强夯影响深度有限,适用于软基深度较小(8m以内)的场地;○2站址周边空旷,没有敏感建构筑物;○3采

用该方案处理后,主要建构筑物需采用冲孔(或旋挖)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投资增大。该方案可参考110kV大铲湾变电站,场地由大铲湾码头建设方采用强夯置换处理,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

3、方案三:地基处理采用目前较常用的方案,即:对于主要建构筑物,特别是设备基础,应保证运行安全,采用桩基,如预应力管桩、灌注桩等;对于道路、检修地坪等次要构筑物采用复合地基,如深层水泥搅拌桩;对空置场地可按以下原则选择方案:○1若投资允许,所有空置场地全部采用复合地基,如水泥搅拌桩;○2若投资受限,在不影响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可不采取特殊地基处理,待沉降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清理场地、补土、重新绿化或做硬化地坪。

4、方案比较

以上罗列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实际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方案一、三需采取的措施

对于方案二,强夯施工受场地周边环境限制,实施难度较大,实际工程选择可能性较小,由于强夯置换改变了淤泥层土壤性质,可较好解决地面沉降问题,桩基施工按照常规做法实施就可以。对于方案一、三,由于淤泥层土壤性质未改变,尚需采取以下措施:

1)建筑物、构支架、电缆沟、水池、油池、化粪池、围墙等采用;

桩基,并适当加大桩径,减小长细比,宜采用实心桩;

2)单桩承台双向设置拉梁,两桩承台短向设置拉梁;

3)确保桩基进入残积层以下长度满足锚固要求;

4)尽量减少基础埋深,建议电缆层地上设置;

5)预制桩不允许送桩施工;

6)围墙沉降缝间距适当缩短;

7)GIS基础宜采用大平台加分散支墩形式;

8)基坑开挖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开挖;

9)建筑首层设置楼板;

10)水泥搅拌桩宜加大水泥掺量,建议18%,采用两喷四搅工艺,桩底需进入可靠持力层1m;

11)加强复合地基施工控制和检测力度;

12)建筑物散水部位回填宜采用石粉(掺5%)水泥分层夯实回填;13)场内水工、消防等管线应进行地基处理;

14)运行部门加强位移观测,包括沉降和水平位移;

15)运行部门密切注意变电站周边开发情况,严禁出现大开挖、高堆填的情况,避免影响变电站场地稳定。

鉴于深圳西部变电站工程经验与教训,对于类似填海区、填塘区等含有较厚淤泥的地区,建设变电站时,应加大地基处理投资,合理安排工期,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加强监控,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

论文作者:曾保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探讨有关填海(填塘)软基区变电站场地沉降的解决方案论文_曾保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