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梦和童话中徘徊--睡前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_睡眠论文

在音乐梦和童话中徘徊--睡前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_睡眠论文

徜徉在音乐与童话的梦田——睡前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睡前论文,健康成长论文,童话论文,孩子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一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摇篮曲,被妈妈们轻声哼唱,伴随着多少宝宝进入梦境中。睡眠对于孩子尤为重要,孩子除日常的活动外,一天之内大量的时间都要在睡眠中度过。儿童的生长发育、大脑智力发育多半在睡眠中进行,而且幼儿生长时期最重要的生长素就是睡眠时由大脑垂体分泌的。

良好的睡眠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大有裨益,睡眠有助于消除不愉快的记忆,缓解压力。睡眠组织性不好的儿童,其行为的组织性可能也不好,因此给他们清醒状态下的活动与学习也会带来困难。身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必要时,要依靠一些辅助的方法来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梦乡。

有资料显示,幼儿在睡前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无意识的记忆。因为人在临睡前,脑电波逐渐呈α波状态,这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所以睡前儿童从外界获得的刺激与印象比其它时间记忆得更牢固,也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许多发达国家提倡在不影响儿童正常睡眠的情况下,适时适量地进行睡前教育,既能促进睡眠,又可学到知识,发展智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睡前教育。

★2岁前

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大脑处于高速发育阶段,人脑在3岁前要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人的右脑具有瞬间接受大量刺激的功能,如适度给予适度合理的训练和熏陶,可促使脑神经发达,扩大脑容量。但此时婴幼儿的认知结构、语言水平以及理解消化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在睡前不妨播放一些柔和益智的音乐,给宝宝营造出宁静安逸的入睡氛围。

播放音乐激活右大脑,不仅能刺激听觉神经的良好发育,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音乐的领悟与鉴赏,而且对宝宝今后良好人格的形成也打下了基础。有研究证明多开发右大脑有利于愉快情绪的产生。合理地开发右脑可使人体分泌更多的β-内啡肽,这种神经生化物质已被证明是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的脑内“黄金”。让宝宝在幸福感的包围中入眠,你会看到宝宝醒来时的微笑。

适合伴随宝宝进入梦乡的音乐有许多:悠扬的苏格兰风笛,高贵清亮的小提琴和行云流水的竖琴,当然,中国古典乐器中的古筝琵琶演绎的宁静与和谐,都可以成为宝宝睡眠的催化剂。不同的音乐表达着不同的情感,音乐家将智慧、个性与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织成串串音符,如叮咚的清泉流淌进宝宝的心田,一切美好的事物将在音乐的滋润下等待破土,发芽。

★2~5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利用睡前十几分钟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父母和孩子一起漫游在童话情境中时,不知不觉,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悄悄地增长,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增强。一位英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追踪后,得出结论:经常听故事的孩子和那些很少受此熏陶的孩子相比,在神经系统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从小聆听父母讲故事的孩子,成长以后较具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挫折忍耐力。

其中,儿童2~3岁是口语发展高峰期。父母在此阶段所讲故事最好以词汇简单的童话为主,如《丑小鸭》、《骄傲的孔雀》等等,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尽量详细生动地描绘动物的外形和声音,还可夸张地表现动物的姿态,如小兔子的轻盈、狗熊的笨拙,刺激孩子大脑中与语言、形象、行为等有关的链接。父母还可有心地介绍平时生活遇见的点点滴滴,如路边的植物、学习的文具等,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和信息,充分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4~5岁的儿童处于书面语发展高峰期,相应地可增加叙事性的故事,注重故事的情节和次序,并改变讲故事的策略,比如讲连载故事、故事接龙或重复讲故事。可不要小看这些策略哦,它们可以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讲连载故事时,可问孩子:昨天我们讲到哪里啦?这时他必须对一天前所讲内容进行搜索回忆,这对训练记忆力大有益处。进行故事接龙的时候,事先不要告诉孩子故事的发展如何,让他自由地展开想像,允许他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并从中发现他智慧的闪光点。

重复讲故事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当孩子第一次听完故事,往往只能记住主要情节,却忽视了许多细节。当多听了几遍之后,故事里的情节就像画面一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奇妙地展开了,如果你讲到:“王子一个人骑马走进森林,走了一天,累极了,忽然间,他看见了什么?”孩子一定会脱口而出:“一座城堡!”“那接下来呢?”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话对故事进行复述,这些关于次序性、直觉性的知识会帮助孩子在今后学习数学、自然科学、音乐以及写作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选材要得当,千万不要选择恐怖和过于惊险刺激的内容,要轻松诙谐,寓教于乐。

★5~6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大部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他们好奇的小脑袋不再满足于仅仅接受粗浅的知识了,世界在他们眼里开始由“是什么”转变成“为什么”。此时的孩子眼光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事物,他们会关心自然、生态以及一切他们能够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

临睡前,不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介绍适当的科普知识,比如讲解星空、宇宙、自然;告诉他们人类是自然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茫茫的宇宙当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地球和其它八大行星一起都要围绕太阳旋转;一个太阳的大小相当于一百多万个地球;但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中的沧海一粟,而整个宇宙又有无数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让孩子有一个简单的时空的概念。

在静谧的夜空中,遥望着满天星斗,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想像:我们闭上双眼,轻轻而均匀地呼吸,身体飘浮在宇宙中,正向着最亮的天狼星进发,一路上我们看到各种星座,有慈祥美丽的仙女座,有栩栩如生的狮子座,银勺一样的北斗七星是小熊座的尾巴……宇宙是每个生物的发源地和归宿,当身心完全放松地徜徉在宇宙中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详和,孩子们也会在这奇妙的宇宙遨游中,进入梦乡。

★学龄后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睡眠时间太宝贵而完全放弃睡前教育,这个阶段主要是督促孩子完成当日之事:检查老师所布置作业是否完成,清理好书包,将第二天所要穿的衣服和要用的物品准备好,等等,养成“今日之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待一切安排完毕之后,轻轻松松入睡,放下一切包袱,睡眠是最好的调节器。

二、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不要让孩子带着重重心事入睡,使孩子安心进入梦乡。

睡眠环境要保持安静,空气要新鲜。最好开窗睡觉,特别是冬季,只要风不直接吹着孩子即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大脑发育所需要的氧气相对比成人多。孩子睡觉时呼吸深沉,新鲜空气能深入肺内组织,充分换气,提高呼吸效率,有利于脑的发育。除此之外,还要培养正确舒适的睡眠姿势。侧卧是保持肌肉松弛的最佳姿势。侧卧时脊柱略向前弯,肩膀前倾,两腿弯曲,两臂可自由放松,全身肌肉也能保持最佳松弛状态,血液循环通畅,可提高睡眠质量,保证充分休息。

孩子应该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床,最忌睡觉前忧虑、烦躁、甚至哭泣,在被窝中抽泣容易窒息,如果临睡前还不能将心中的小疙瘩解开,对心理健康不利,孩子好多天的心情都会抑郁,甚至会记恨让他有不愉快记忆的人。

三、利用睡前进行感情交流,促进亲子沟通

有的家长上班过于忙碌,平时多半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培养,与他们在感情上沟通不多。而入睡前的亲密接触,哪怕只是几个小动作就可对此进行补偿。

著名作家老舍一生最敬爱自己的母亲,在生活困苦的童年时代,是母亲的爱滋润着他幼小的心灵,同时给了他无限的力量。每次临睡前,母亲总要慈爱地看着他先睡,自己却还在操持着针线活。等老舍一觉醒来,母亲还没睡,她还坐在床头一边干活一边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着灯光。母亲操劳的身影在老舍心中多年挥之不去,使老舍从小对劳动人民就有深厚的感情,并为他们写下多部著作,成为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睡前还是安全感得以强化和满足的关键时期,孩子往往有类似的请求,“妈妈,多陪我一会吧,不要把我一个留在黑屋子里好吗?”不要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是孩子在故意撒娇,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愿独自留在黑屋子睡觉,怕黑怕孤独是人的天性,但幼儿并不能完全从理性上消除对黑暗的恐惧,所以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消除,亲情的陪伴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亲子间温柔的身体接触,可使孩子感到心灵温暖愉快,情感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建立相依情感。比如,将孩子抱进被窝,抚摸其脸蛋,轻吻额头,轻拍身体等。不要小看这几个不起眼的小动作,经反复强化后,孩子脑海里会深深地打下这样的烙印,父母温暖的气息,慈爱的面容,会长久地保存在孩子的记忆当中,是他心底最温馨的回忆,这会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好的基础。

有了肢体语言,再加上一些言辞配合就更好了。中国的家长往往不善于用言语直接表达对儿女的爱,比较吝啬赞美之辞。在睡前互道晚安之外,不妨表达一下对孩子的欣赏与肯定,说“我爱你”或“你真让我感到骄傲”,“今天的歌唱得真好听,乖乖地睡一觉,让嗓子也美美地睡一觉,明天我们的小百灵鸟会唱得更甜的!”让孩子带着小小的满足感入睡。

作为父母,进行睡前教育和交流也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毫无耐心,连唬带吓地强迫孩子入睡:“再不睡觉,让妖怪从窗子爬进来把你抓走!”也不能让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思想,见不到爸爸妈妈不睡觉,或是非要抱着洋娃娃进被窝,这些都是不好的睡眠习惯。睡前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促进孩子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所以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10~15分钟即可;也不要作出任何硬性的规定,过分追求教育效果和成绩,一切都应该在随意和轻松的环境下进行。

标签:;  ;  ;  ;  

在音乐梦和童话中徘徊--睡前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_睡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