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与焦虑的相关调查分析及干预论文_喻春华1,刘晓莉1,孙小莉2通讯作者

1.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心外科 400037;

2.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护理部 400037

【摘 要】目的:了解本院一线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与焦虑的关系,为进一步调查分析全重庆市三甲医院的护士职业倦怠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内科、外科、专科临床一线护士10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16.0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护士存在职业倦怠,轻度倦怠28﹪、中度倦怠33﹪、重度倦怠35﹪;职业倦怠和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和焦虑情绪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与焦虑不相关,但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严重,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干预。

【关键词】一线护士;职业倦怠;焦虑;调查;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00-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line clinical nurse occupation burnout and anxiet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nurse occupation burnout in all the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thods:108 clinical n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surgery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Occupation Burnout Inventory (MBI),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mad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used. And SPSS16.0 software is used to the measured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 Results :96% nurse occupation burnout, mild burnout 28%, moderate burnout 33%, severe burnout 35%; occupation burnout and work yea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0.05); not related to occupation burnout and anxiety (P>0.05). Key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e occupation burnout is irrelevant to the anxiety. But the nurses have serious occupation burnout . So, administr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nd give active intervention.

【Key words】first-line nurse; occupation burnout ; anxiety; survey; intervention;

职业倦怠是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的厌恶和冷淡,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所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1-2].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服务需求的提升,国家、医院对护士的护理能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不仅要求护士有全面的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及时接受新技术新业务,还要求护士具备科研的能力,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创新性的思维意识,但由于受之前教育起点(中专生)低、固定思维模式,到后来受到高学历、高期望、低奉献意识模式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对临床一线护士来说面临这个转型时期最大的挑战与职业压力,极易造成职业倦怠,焦虑,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护士职业倦怠越来越年轻化,时间短程化。我国护士职业压力问题尤为突出, 工作高度倦怠者占59. 1% [3],这不仅损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工作、生活质量,进而导致人才流失,阻碍了优质护理的进程,更加阻碍了医院内涵发展建设的步伐。这一严重现象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干预,提前预防,为护士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提升医院内涵做出实际举措。同时, 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实施人性化管理, 为护士强化自我心理保健和职业行为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4】。为进一步调查分析重庆市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相关性问题研究打下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108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入组标准:取得护士执照、在岗期间、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护士。出组标准:工作年限小于1年、非临床科室工作护士。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

1.2.1一般情况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

1.2.2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国内学者根据 Maslach 等人1986 年编制[5],本量表(通用版)是1996年修订出版的工作倦怠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职业效能;情绪衰竭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该部分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不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该部分包括5道题;低职业效能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该部分包括5道题.本研究以国内护士职业倦怠常模的诊断标准为参照,以情感衰竭平均分≥3分,玩世不恭平均分≥1.6分,低职业效能平均分≤3分为临界值标准。将职业倦怠中3个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者被界定为轻度倦怠,有2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者为中度倦怠,3个因子得分都高于临界值者被界定为高度倦怠。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标准分等于原始分数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焦虑评定值为50分,大于50分为焦虑,分值越高,焦虑越明显。

1.3 调查方法 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08份问卷,收回108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6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系统,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中,男性4名,女性102名。文化程度:中专1名,占0.9﹪;大专47名,占44﹪;本科53名,占50﹪;研究生1名,占0.9﹪。婚姻状况:未婚63名,占60﹪;已婚43名,占40﹪。工作年限:5年以下56名,占52﹪;6-10年20名,占19﹪;10-20年30名,占29﹪;无20年以上。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因素的职业倦怠水平

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和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和焦虑呈负相关(P>0.05)。

3 干预措施

3.1 院级干预:院管理层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医院本身的文化、价值观、理念、目标、信念、对护士的尊重、工作认可等对护士的职业倦怠起着直接的影响。国外认为管理层越支持护理工作,组织授予护士的权力越大,个体的自主决策性越强,倦怠水平就越低[6]。那么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护士的心理需求和利益需求,创造有利于提高护士对自身职业认可的内外环境【7】, 一切以人为本,酌情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及再学习培训的福利。

3.2 科级干预:科护士长、科主任是科级管理的关键要素,对待一线护士要公平公正、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外出深造的机会、提高福利待遇、创造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等,使护士在工作中获得尊重、关注、支持,理解、从而提高自我职业认同感。同时从物质和精神方面予以支持,如优化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等,通过管理机制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8-9】,从而提前预防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3.3 团体干预:医院管理层定期、分批、持续组织护士参加团体心理活动,通过一些团体游戏(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人椅 、珠行万里 等)培养护士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护士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同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培养团体间的高度信任,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护士换位思考,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培养护士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及自我控制能力。

3.4 个体干预:针对不同护士的心理特质,院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干预。通过冥想、听轻音乐、阅读、运动等缓解紧张与焦虑,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

3.5 认知培养:之所以护士会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根据大量文献报道,其中护士自我价值感低或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期望与现实脱节等所导致的职业倦怠都是名列榜首,那么院、科级管理者应联合加强认知方面的理论培训,使护士充分认识这份工作的价值感、使命感、荣誉感,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奉献是最宝贵的财富与精神成就,从而肯定自己的付出,传递出一种护士职业的正能量。

3.6 通用技能的培训: 新时代护士要求是全面能级的护士,要想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管理层必须加强护士群体这方面的培训,例如如何与患者、同事、领导、邻里科室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如何保持饱满的工作态度与热情;良好得体的仪表仪态等,培养全面优秀的护理人才,使护士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成就感,从而提升护士自我修养与认同。

4 讨论

总结取得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总体上我国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是比较严重的,形势很严峻【10】。虽然本研究得出职业倦怠与焦虑无关,但从106名护士的焦虑调查结果来看,仍有30名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这一现象也不容忽视,还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积极持续的关注护士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执业结局。找到一个有效的预防机制,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护士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提高护士生活、工作质量,为医院留住人才,提高优质护理服务高度,进一步提升医院内涵。关于职业倦怠这方面的问题值得院、科管理层从多方面、多角度持续去关注与调查分析,为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做出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Kitaoka-Higashiguchi K, Morikawa Y, Miura K, et al. Burnoutand risk factors for arteriosclerotic disease:follow-up study [J]. JOccup Health, 2009, 51 (2): 123-131.

[2]庹安写, 刘茂艳.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J]. 健康与社会行为,2013,40(20):3796-379

[3]李小妹,浏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2 0 0 0 ,35( 1 1 ) : 6 4 5 一6 4 8.

[4]杨娟, 王浩力.临床护士特质焦虑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3 ,29(15):1883-1885

[5]陈素坤. 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07 - 218.

[6]乐燕;刘晓虹.护士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6,1(1):27-29

[7]李晓雯,谷金君, 徐广益,等. 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 自尊及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J] . 护理学杂志,2007, 22( 14) : 1-3

[8]李霞,谷金君, 李晓雯,张雪芹,吴秀荣.接种门诊护士职业倦怠及与工作压力、自尊、 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21):79-82

[9]肖晓玲, 胡秋秋 ,刘玉萍,张东华, 张敏. 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其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4 ,57(14):56-60

[10]范云云, 杨宁琍,戴晓冬,房颖.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3,9:102-103

作者简介:

喻春华,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学,临床护理,心理护理

通讯作者:

孙小莉,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信息化护理;心理护理

论文作者:喻春华1,刘晓莉1,孙小莉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护士职业倦怠与焦虑的相关调查分析及干预论文_喻春华1,刘晓莉1,孙小莉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