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治疗对情障儿童自我意识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

绘画治疗对情障儿童自我意识干预的个案研究

刘秋竹1, 尹 戈2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希贤学校,四川 广安 638003)

摘 要: 为了研究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文章以一名情绪障碍儿童为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依据绘画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个案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每周一次,共计7次绘画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个案自我意识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尤其在自信、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方面。建议从为儿童提供的环境、设计的绘画活动主题、选择的绘画材料、解读儿童绘画作品等方面着手,促进情绪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心理康复和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绘画治疗;自我意识;情绪障碍

绘画治疗是通过运用绘画介质或材料、艺术创作的意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患者对作品的反馈,来呈现个体的发展、能力、人格、兴趣、关注和冲突[1]。绘画治疗主要以心理投射理论和大脑偏侧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帮助个人减少或解决情感问题或精神障碍,并通过绘画创作过程,释放病人的不良情绪和缓解内心的冲突,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绘画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已经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性治疗方式,能够增强其自信,改善与提高个人社交等多种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2]。而情绪障碍儿童的发展受自己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如身体、心理方面的影响,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明显落后,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情绪障碍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自我意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区分自身、环境和其他人,会混淆他们的身体部位,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容易紧张和缺乏自信,不能与他人良好相处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发展情绪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国内现有研究有关情绪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提升的文献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认知领域,严重缺乏研究的广度与深度;2)对情绪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水平概念模糊;3)对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绘画治疗对提升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有效性及可行的干预方式,促进情绪障碍儿童更充分地发展自我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和现实条件,本研究选择文××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见表1和表2。

2.3.1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2.2.2”项下的混合对照品溶液10μL,按照“2.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结果5-羟甲基糠醛峰面积的RSD为1.02%(n=6),苍术素峰面积的 RSD 为 0.85%(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表1 个案现状

表2 个案家庭现况及背景环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绘画治疗现存的有关书刊、书籍等资料,从中选取与借鉴现有的绘画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再分析与总结有关绘画治疗的文献资料,以便掌握其有关研究的现状等。

个案研究法:以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搜集资料并运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其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方法。针对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干预,将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来研究绘画治疗的适时介入是否有效,再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其作用。

(三)研究程序

1.前测

需要提醒的是,补植或毁(猕猴桃)园再植猕猴桃的,也会因为重茬引起小老树现象发生。可采取根系灌注“由你带路”菌剂的方法缓解,特别是3月、9月发根高峰期前使用效果更好。

被试参加心理测验评定作为前测。在绘画治疗开始前一周,研究者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对个案进行心理测验评定并进行评分、统计和分析。

古代文献记载来源于县志和族谱,据《金溪县志》记载:“徐积善,字功厚,蒲塘人,好学饬行,尤喜施予,洪熙元年,郡大饥,捐谷四千五百石助赈,郡守王崧、知县王勋详奏建坊表之”[5]580。金溪县蒲塘村《徐氏宗谱》有记载:“徐积善,字功厚,行淳一,邑增生,博学修行,尤好施予,明洪熙元年大饥,公出谷四千五百石赈助,有司以闻,赐敕旌表,建坊蒲塘西岸。生于明洪武丁丑年正月十九日,卒于明成化丁酉年,享年八十有一”[6]233。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建筑行业具有很高的地位。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关联,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住房安全,所以在实际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是影响房屋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在具体施工中,必须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从而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刚恋爱那会儿,林蓝与大赵也有说不完的话。那时他俩都是初入职场的小白领,林蓝和父母住,大赵在离林家两站路的地方租了一间出租屋。每次约会大赵送林蓝回家最有意思:往往都走到门口了,两个人觉得刚刚聊的话题还没说完,于是又手牵手往回走,由林蓝送大赵回家去,大赵怎么会允许女朋友送自己呢?于是到地儿又把林蓝送回来。

基于小文现有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研究者每周对个案进行一次绘画治疗干预,每次干预时间40~50分钟,共实施7次干预。具体方案见表3。

表3 绘画治疗干预方案

3.4 提高姜黄素的缓释作用 微胶囊可以做到缓慢释放药物,维持稳定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从而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其中,壳聚糖微囊可通过形成电解质膜来达到缓释给药。曲建全[25]发现,儿茶素-壳聚糖微囊的释放速度较姜黄素-壳聚糖微囊更快,这可能由于姜黄素为脂溶性物质,缓释能力相对更强。潘振华等[26]对姜黄素微囊进行体外释放实验发现,微胶囊化后的姜黄素在12 h内释放相对较慢,体外释放略微延长,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1)绘画治疗的阶段

2.研究对象狭窄

(2)绘画治疗的活动结构

根据绘画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每次绘画治疗的活动步骤如下:a)开始仪式。采用固定的师生问好的活动,每次课重复成为仪式,标志着绘画治疗活动的开始;b)热身活动。根据绘画活动的主题或使用的材料,研究者带领个案进行热身活动,帮助个案理解创作主题,激发创作动机,感受材料;c)主活动。个案使用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必要时也提供个案要求的材料),根据研究者确定的绘画主题进行创作;d)交流。个案创作结束后,研究者和个案就作品进行交流,通过言语描述和互动问答,帮助研究者和个案更好地理解作品;e)结束仪式。研究者和个案说再见并带领个案收拾教室。

论“绿色之善”对“技术之真”的规约 ……………………………………………………………… 衡孝庆(2.83)

二、研究结果

(一)《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前后测对比分析

通过《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前后测分数对比,将个案小文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见表4:

表4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前后测对比分析

通过由此量表前后测内容分析得出,个案在接受3个月的绘画治疗后,现在的她认为自己在家人、同伴的关系中变得重要起来,自我接纳度提高,对自己有了自信心,自我意识相对提高。

(二)《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前后测对比分析

《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能够较好地反应被试在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家庭关系方面的现状水平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绘画投射测验工具。

表5 房树人投射画前后测对比分析

在《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后测中,个案的描绘有了惊人的变化,房屋较之前更大;房屋右侧的树,有着较长的树干和大而多的果实,说明个案有较多的目标,也有信心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画面出现了新人物——个案自己的爷爷,在之前的家庭拼贴画中,并没有画出自己的爷爷,说明个案在自我情感体验方面有了进步。这些绘画特征均显示出个案在这段时间的绘画治疗中效果明显,进行了良好的自我整合,主动地与外界产生互动,自我认知水平有显著提高。(图 1、图 2)在房树人投射画前测中,画面整体居于上方,画面中的事物较小,也了解到个案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而在后测的房树人投射画中,个案在描绘房子、树和人时,画面大小较之前的明显大了很多,表现了个案自我认知提高,有一定的自信心。

图1 《房树人绘画测验》前测

(三)《画人测验》前后测对比分析

本研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绘画治疗的干预时间仅有7周,时间偏短。对于开展特殊儿童绘画治疗的周期,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半年以上为宜。

表6 自画像前后测对比分析

在《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前测中,小文画了一座较小、单面的房屋,给人感觉是缺乏稳定性,可能对家庭的信心不足;房屋上画有四扇窗户和一扇门,表现个案渴望与外界联系;配合房屋右侧的树,树干短粗,树冠很小,几

图2 《房树人绘画测验》后测

通过对个案所画的自画像前测分析,人物位于纸张左边位置的上方,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画纸的九分之一),画面过小表明儿童在自我认知方面欠缺,可能有情绪低落和自信心缺乏的倾向,需要他人的支持与鼓励;没有画出自己的脚,则说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自信心较低;自画像中没有出现躯干,可能是自我概念较为模糊,自我意识水平较低。

格式特征是指电子邮件中除开标题与正文的部分,格式特征由称呼语、敬语、署名和书写日期等组成。在研究中将格式特征划分为内模式与外模式两种特征,其中内模式指的是电子邮件中的称呼语、作者署名以及书写日期等除开正文之外的部分。而外模式指的是电子邮件中各段落出现的换行数,以及正文中出现的空格数。基于上述特点将格式特征划分为表2所示的5种。

个案在后测自画像的描绘上有很大的改变,画面人物大小较前测中变大了(约占画纸的三分之二),人物位于纸张中间偏左上,表现出个案较自信、自我评价较高;人物画像有完整的头、躯干、四肢、脚的描绘,全身比例也较为合适,对自画像的描绘也更加丰富立体,对自我较关注,体现了个案良好的自我整合。(图3、图4)通过对个案所画的自画像前测分析,个案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个案在自画像后测中,自我认知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自信心明显增强。

值得指出的是,在前后测绘画中,相同的绘画特征包括人物表情愉悦,五官较为完整,人物位置偏左,这表明个案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中女性的影响较大,自我体验较为积极愉快。这些因素是个案自我意识提升的有力支持条件。

图3 《画人测验》前

图4 《画人测验》后

三、讨论

(一)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干预的有效性

1.绘画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自我认知的有效性

自我认知水平发展状况可以影响个人心理、行为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绘画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认知过程,它能够通过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来整合不协调的认知状态,这与郝振君,曹燕瑛[3]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绘画主题确定后,儿童先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理解主题,通过认知思考选择,再做出决策,最后通过绘画表达,把原有认知进行外在转化。由于绘画的方式能降低儿童的内心防御,更能直观反映儿童的内心状态和认知水平,这是文字等方式所难达到的效果。如绘画主题可设计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的绘画活动,可以是掌印画、身体描绘等,情绪障碍儿童对自我认知的概念会自然地投射在人像画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体自觉度,进而提高儿童自我认知水平。

2.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自我体验的有效性

自我体验即一种情感体验,如自信、自卑等,自我体验的正确处理可以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表明绘画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情绪障碍儿童自我体验,这与陆雅青[4]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绘画创作活动中,绘画作品的构建和自我体验的构建是同步的,儿童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图像或特殊符号都代表着一种内在情感,在涂色过程中,色调和涂色的细腻程度也在表达儿童的潜在情绪。比如个案绘画中出现的微笑脸人物、暖色调涂色都是个案隐秘的情绪表达。在绘画活动中可采取自由绘画创作的方法,利用情绪障碍儿童对其创作的联想来抒发其负面情绪,缓和其心理冲突,从而缓解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表达焦虑和宣泄不良情绪,促进其自我体验的健康发展。

3.绘画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控制的有效性

3.个案干预的具体实施

自我控制主要调控个人的行为举止、活动态度,良好的自我控制可以使个人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表明绘画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控制,这与陆雅青[4]的研究结果一致。绘画活动可利用绘画材料的特质,为情绪障碍儿童提供不同性质的绘画材料,相比来说硬质绘画材料比流质绘画材料更能掌控,如使用油画棒、彩铅等,并提供尺寸大且结实的画纸,可以增强情绪障碍儿童在绘画创作中的可控性,从而降低情绪障碍儿童的创作挫败感。有些儿童对其绘画作品的爱护的良好行为也可能迁移在生活中,有助于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成长与自我了解,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进而实现自我控制的良好发展。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1.研究周期偏短

在《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画人单项测验反应的是被试的自我意识的水平及特点,包括自我认知水平,自我体验和自信心等。乎没有,说明个体能力较强,但目前的发展受到限制。

整个绘画治疗干预方案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关系(第1~2次)。绘画治疗开始阶段的目标是教师慢慢与个案建立良好关系,让小文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提高个案对绘画的认识与运用。第二,探索发现(第3~5次)。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慢慢发现小文习惯行为模式和目前的状态,鼓励小文自我表达。第三,寻求改变(第6~7次)。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小文增强自我情感体验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

2.绘画治疗干预方案

本研究的结果只能反映个案的情况,适用于个案的具体情况如要推广到普通群体中去有较大的难度,验证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需要不断地进行相似的个案研究,因而不具备较好的可推广性。

陕西省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与降雨和地形地貌密切相关,陕南秦巴山区、渭河以南秦岭北麓、渭北黄土塬区、陕北白于山河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等是山洪地质灾害的多发易发区。2010年夏季,在陕南、关中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发生了6次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洪水,引发部分中小河流漫溢溃决、中小水库出现险情和局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3.研究中的分析解释具有主观性

在绘画治疗的评估和干预过程中,需要治疗师具有较好的心理治疗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经过绘画相关专业的心理分析的培训,且容易受到其个人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背景等影响,进而影响到绘画治疗的效果评估,使得评估的结果缺少一定的客观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为期7周个别化绘画治疗干预,可以初步发现,个别化绘画艺术治疗可以提升情绪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其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情绪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心理康复和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建议

1.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

绘画治疗的安全环境可分为安全的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在物理环境中,有些儿童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和焦虑,因此安全且舒适的环境是顺利开展绘画治疗的重要前提。有独立且舒适的个人创作空间,并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保存儿童的绘画作品和绘画材料。在人文环境中,良好的治疗关系对绘画治疗的有效开展同样重要。由于治疗师的个人素养、专业能力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的绘画创作过程,所以治疗师需要耐心、谨慎地与儿童展开良好互动,从而让儿童体验到安全感和无条件的被接纳。

依据Wilson-Medhurst等[3]的理论,活动引导教学是指通过多种精心设计的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场景、研究项目、实验等等。活动引导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自主探寻、自主研究等方式以获取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实际技能的掌握。

2.精心设计绘画活动主题

在确定绘画主题之前,可先收集儿童的背景资料,如学业成就、障碍种类和程度、获得支持的需要等,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特质,对不同儿童设计不同的绘画主题,从而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绘画主题可以是自发性绘画或规定性绘画。自发性绘画是让儿童发挥其想象、随意涂鸦,以表现其内心世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体验等,治疗师可观察到儿童隐藏的内心状态,从而推断出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定性绘画要求儿童有限制性地绘画,包括房树人测验、家庭动力绘画、自画像等,从而了解儿童目前的自我状态,彰显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

3.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

[24] Eric Donnelly, “The United States-Shina EP-3 Incident: Legality and Realpolitik”, Journal of Conflict and Security Law, Vol. 9, No. 1, pp. 25-42.

在确定线段图是最简单、形象的表征方式后,教师再追问一句:画表格和画线段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将两幅图叠在一起(如下图),学生发现两者都清晰地表示出了每段的数量和对应的单价,由此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段计费问题的几何模型。

绘画材料是进行绘画治疗的物质媒介,儿童绘画治疗所提供的材料种类繁多,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儿童当前发展水平、兴趣等为其提供合适的绘画材料。例如,对于情绪障碍儿童,所提供的绘画材料应是比较容易掌握的铅笔、蜡笔等硬质性材料,而非水彩颜料等较难掌握的流质性材料,否则,有些儿童可能会因对绘画掌控困难而失去信心,甚至对绘画作品加以破坏,最后直接拒绝绘画。总言之,材料的提供必须适合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动作协调程度和特殊需要等,为儿童在绘画创作中提供成功的机会,从而让其获得满足感,治疗师也可从儿童偏好的媒材和使用媒材的习惯中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

4.谨慎且科学地解读儿童绘画作品

测井使用仪器为北京中地英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PSJ-2型智能数字测井系统以及山西友源光电科技公司生产的YYGD-XZ型视频成像检测仪。

绘画治疗应鼓励儿童对其作品进行解释,帮助儿童利用绘画作品将其思想与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情感状态和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看法。在治疗实践中,有些儿童会自发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但有些儿童可能会因退缩、语言障碍等原因不愿意或无法讲述,治疗师可通过提问来启发和引导儿童。另外,在绘画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师会受到个人生活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应谨慎、科学地解读儿童的绘画作品,通过绘画理解儿童情绪,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孟沛欣.艺术治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6.

[3]郝振君,曹燕瑛.低年级智力残疾儿童美术艺术治疗的初步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4(5):27-30.

[4]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63-66.

A Case Study on Painting Therapy Intervention in Self-consciousness of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LIU Qiuzhu1,YIN Ge2
(1.School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2.Xixian School,Guangan Sichuan 638003,China)

Abstract: This case study is conducted on a child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painting therapy on self-consciousness.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ainting therapy,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bject as well,painting therapy has been practiced for 7 weeks,once a week.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ject's self-consciousness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especially in confidence,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self-cognition.Furthermore,it is advisable that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adaptability to the surroundings are consequently promoted in terms of provided environment for the children,designed painting activity themes,chosen painting materials and interpreted paintings etc.

Keywords: Painting Therapy;Self-consciousness;Emotional Disorders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66(2019)02-0132-07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19.02.020

收稿日期: 2018-07-03

基金项目: 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青春期情绪障碍儿童绘画艺术干预研究”(SCTJ-2015-B04)

作者简介: 刘秋竹(1978—),女,四川金堂人。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和艺术治疗;尹戈(1993—),女,四川广安人。希贤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校对: 李书华]

标签:;  ;  ;  ;  ;  

绘画治疗对情障儿童自我意识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