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_国际竞争力论文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系统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是竞相争夺市场之争。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或者具有抢占现有市场的能力,或者具有创造全新市场的能力。为此企业就不得不在人才、资金、原材料、技术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无论竞争手段如何不同,竞争方式如何差异,其本质都是抢占市场,以此达到击败竞争对手的目的。因此,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超过对手的稳定地创造并获得财富的能力。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特点

1.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体现为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

显在竞争力是指构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已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它反映的是企业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潜在竞争力是指随着环境的变化可以使得构成企业国际竞争力各要素实力增强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潜实力,其质是对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预测。潜在竞争力更侧重于从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角度来考察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预示企业国际竞争力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国际竞争力既反映了企业某一时期创造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又反映了其发展变化趋势。

2.显在竞争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竞争要求企业不仅能够超过对手,而且应该是稳定地超过对手。具体说来,就是要求企业不仅具有抢占今天市场的能力,而且具有占领明天市场的能力;不仅具有占领现有市场的能力,而且具有创造并抢占全新市场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只有保持稳定的增长、持续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

但是,稳定性是相对的。许多实例昭示:我们无法仅仅从表象凭直觉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定论,显在竞争力强只能说明构成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已经形成一种默契,达到一种平衡——最优组合或集成所产生的效果。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

3.潜在竞争力是尚未表现出来却可能在短时间里转化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都从一定的战略高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其发展战略。从在海外设立分销点到国际销售网络,从全球化生产到国际化科研开发,每一步都有其丰富内涵。这些投入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地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甚至一定时期内也难见成效,但企业却可以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考察企业国际竞争力时,只注重显在竞争力,而急视潜在竞争力,一方面容易给评价者造成错觉,另一方面也容易带来被评价者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目的

企业是经济系统中的微观层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源泉。不断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的企业改革虽初见成效,但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下降的问题尚未解决,在竞争能力、效益水平、增长速度等方面同非国有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通过科学评价与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思路。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目的可以概括为:科学、准确地描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找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该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从长远的、全局的观点来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将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就我国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来看,数量多、规模小、力量分散。在目前市场体制不完善、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有的放矢地扶持骨干企业和调整产业布局,从客观上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取得规模效益的机遇。同时,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影响某一行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此作为参考,指导相应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帮助企业发挥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虽同时反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但要揭示问题的实质,还需对构成国际竞争力的要素进行分析。企业通过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比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才能对国际竞争力各个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各种途径巩固优势,弥补缺陷,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原则

为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将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个复杂的问题按照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分解,将这些组成部分(或称为要素)整理成一种递阶层次的顺序,按照其相对重要性排序,然后综合判断哪些要素对整个系统——企业国际竞争力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在具体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时遵照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既注重显在竞争力,又强调潜在竞争力,全面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各评价指标涵义明确,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3.独立性原则: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量将之弱化、消除。

4.趋同性原则:所选各评价指标应呈现同趋势化,即指标优化方向一致,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可比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既便于同行业企业间的比较,又便于非同行业企业间的比较。

6.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即不仅注重静态的数值指标,而且应该注意选取动态的增量指标来进行评价。

四、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说明

1.显在竞争力

(1)创造财富的能力

①销售收入(略)

②销售收入增长率(略)

(2)获得财富的能力

①利润总额(略)

②利润增长率(略)

2.潜在竞争力

(1)科技开发能力——R & 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科技进步已成为地区、行业、企业和国家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加快发展速度,还是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都离不开科技进步。企业对R & D 投入的相对水平,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深度测量。

(2)资金运作能力

资金不仅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先决条件。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并获得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及运用资金的能力。设置该项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诊察财务方面的各种问题,衡量管理效率是否充分发挥。

①资产周转率(略)

②资产负债率(略)

③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越好。但从投资经营的角度来看,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是一件好事。流动比率过高说明资金没有被最有效的运用,这可能是现金余额过多,也可能是信用过宽,造成过多的应收帐款,也可能是存货过量。这些都是资金浪费的现象。一个公认的流动比率是2∶1左右。在这个比率下,企业既能保持必要的偿付债务的能力,又能使流动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

④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用来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和流动比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或流动能力最差,所以在此只以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帐款等的总额作为分子和流动负债相比。如果速动比率维持在1∶1以上,则表示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短期负债。但流动资产中,应收帐款的比重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信用造成威胁。

(3)人才实力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略)

②全员劳动利润率(略)

(4)生产服务能力——生产设备新度系数

生产设备新度系数是生产设备现值与生产设备原值的比值。

(二)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首先,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普遍性,即企业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因而企业竞争力最终表现为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显在竞争力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现状:企业所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被接受程度反映在其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上,而其发展趋势则通过增长率得以体现。

其次,企业与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性,各企业内部要素是不可缺少又相互区别的。可以说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任一方面要素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因此,在进行潜在竞争力评价时,应选取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我们所选择的单个评价指标,虽仅反映企业潜在竞争力的一个侧面或某一方面,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却能够细致反映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全貌。

具体来说,本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定量的要求

2.强调可操作性

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2项指标,且与统计口径一致,容易获得,简单明了。同时,对指标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方面给予充分考虑。

3.突出导向性

该指标体系设置的指标数量少,特征明显。有关显在竞争力的四项指标帮助企业迅速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关潜在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全面地说明了引起企业竞争力变化的要素,以此指引企业增强竞争力。

五、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实例分析

为了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特点,现以1995年和1994年大连市若干家企业为例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例分析,简略总结试以论证:

1.统计数据收集

根据评价需要,我们通过查询历史数据及拜访管理部门收集了大连市13家企业的历史数据。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下所有评价结果只能体现相互的竞争力强弱比较,即无论结果之间差异如何,只要不同就说明有强弱之分。

2.显在竞争力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创造并获得财富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实力雄厚且发展走势良好的企业,也即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较强并且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企业在评价中居于前列。在这其中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现实状况对显在竞争力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创造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应具有稳定性, 这也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从实际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实力和增长态势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实力平常但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同实力较强但发展态势一般的企业在评价中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这一结果也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章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内涵的阐释:既强调创造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又充分考虑这种能力的发展趋势。

就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稳定性的角度,我们还能从实际评价结果中发现:无论企业实力如何,一旦其发展前景呈退步趋势,则在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方面必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因为一旦销售收入或利润总额呈下降之势,说明企业运作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或者这一行业的前景黯淡,这样的企业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面必然居于劣势。

3.潜在竞争力评价

分析企业潜在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1 )加强科研开发能力是增强企业潜在竞争力的绝对“制高点”。

(2)资金运作能力也是影响企业潜在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在科研开发能力相差不大时,资金运作能力就成为影响企业潜在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 )人才实力和生产服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当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两方面综合考虑基本持平时,人才实力和生产服务能力就能够影响潜在竞争力的最终评价结果。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构成企业潜在竞争力的要素虽多, 但科研开发能力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与此相应的R & D 费用比重是所有评价指标中影响力最大的。

(2)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相互之间默契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评价成绩,在位次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否则可能会因为各个评价指标的此消彼长而在潜在竞争力的较量中无功而返。

4.综合评价

分析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显在竞争力在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中起主导作用。

(2 )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结果同时受制于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5.评价总结

(1)绝对量与发展趋势兼顾。 这一点在显在竞争力评价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由于前文已有说明,此处不再重复。而且,就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义而言,突变评价法能够很好地配合从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进行考察的要求。

(2)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无论是显在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还是潜在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或是由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共同构成的企业国际竞争力,都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如显在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销售收入,潜在竞争力构成要素当中的R & D费用比重都是相关要素当中影响力和说服力最强的。而且, 在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中,显在竞争力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方面。我们选用的突变评价法虽然没有使用确定权重的方法,但在处理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仍然是比较成功的。

(3)用一种排序的方式来体现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结果。 我们在考查评价结果的时候,应该明确各个数字的涵义。最终评价值只能代表在该组参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位次,说明的是排序的结果。这些评价值仅仅具有相对意义,而无绝对值上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值,认为评价结果在这个值以上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而评价结果低于这个值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弱。突变评价法的这一特点在本例中的体现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标签:;  ;  ;  ;  ;  ;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