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F复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论文_杨莹1,2,赵谦1,李健2(通讯作者)

(1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2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北唐山 063001)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复合Bio-Oss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40只健康大耳白兔,制备,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将4个位点分为四组,分别为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分别填入iPRF+Bio-Oss骨粉、PRF、Bio-Oss骨粉和不做处理。随机分别于术后4、12周各处死20只,取牙槽骨标本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骨密度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4、12周时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间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Bio-Oss骨粉组保留牙槽嵴宽度最大;iPRF+Bio-Oss骨组和PRF组、Bio-Oss骨组较对照组的成骨活跃且新生骨成熟度高,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且iPRF+Bio-Oss骨粉组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RF复合Bio-Oss骨粉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中可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新骨形成,其保存拔牙位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PRF和Bio-Oss骨粉。

【关键词】PRF;Bio-Oss骨粉;拔牙位点保存

【中图分类号】R7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08-03

牙槽嵴破坏严重的慢性牙周炎患齿,牙齿拔除后,牙槽嵴萎缩的很快,常造成种植修复困难,即使在拔牙位点作多次的骨移植和结缔组织移植,要增加到原来牙槽嵴高度的一半也很难[1]。因此拔完牙后,拔牙位点的保存、以获得齿槽骨的高度,就显得相当重要[2]。因此,需要在拔牙位点采用不同材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以免牙槽嵴被吸收。本研究选40只健康大耳白兔,制备,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进行不同材料的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40只健康大耳白兔,体重在1.5kg~2.5kg之间,制备,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将4个位点分为四组,分别为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各10只。

1.2 仪器与材料

PRF离心机(杭州创英公司),Bio-Oss骨粉(瑞士 盖氏),海奥生物膜(烟台正海生物)。

1.2.1 iPRF+Bio-Oss骨粉复合物的制备 麻醉前,抽取5ml耳缘静脉血置于iPRF采血管中,700转/3分钟离心,血液分三层,抽取最上层黄色液层,将其与Bio-Oss骨粉充分混合,待其呈胶东状混合物后即可进行拔牙位点填塞。

1.2.2手术过程 肌肉注射氯胺酮1.5ml/kg,取仰卧位,碘伏消毒口腔粘膜及口外,铺巾,局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分离牙龈,微创拔牙,尽量保留唇颊侧骨壁及牙龈软组织。各牙槽窝唇、舌侧嵴中点的距离,记为宽度值所有位点搔刮干净,盐水冲洗后,随机分组,牙槽窝内分别填入iPRF+Bio-Oss骨粉、PRF、Bio-Oss骨粉和不做处理空白组,前三组创口覆盖海奥生物膜并严密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随机分别于术后4、12周各处死20只,取牙槽骨标本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骨密度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X线测定牙槽嵴长度:所有的动物标本固定后,将分离的下颌骨进行X线摄片每一标本测3次取平均值,计算拔牙侧和非拔牙侧剩余牙槽嵴宽度的比值,得出拔牙后剩余牙槽嵴的相对宽度。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包SPSS23.0对实验收集的有关各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大体观察

术后4周4组牙槽窝内均可见新生骨。前3组唇侧骨板未见明显凹陷,空白对照组凹陷明显;术后12周各组新生骨高度均有所下降,空白组唇侧骨壁塌陷明显。

2.2 唇舌侧牙槽嵴宽度比较

12周时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间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n=10,x-±s)

  

2.4 新生骨的组织学观察

iPRF+Bio-Oss骨组和PRF组、Bio-Oss骨组、对照组相比成骨活跃且新生骨成熟度高,空白组较前3组明显有大量空白间隙存在,iPRF+Bio-Oss骨组成骨活跃,骨小梁丰富,新生骨彼此连接,明显优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4周和12周的HE染色图。

图1 术后4周四组新生骨成熟度HE染色图

图2 术后12周四组新生骨成熟度HE染色图

3.讨论

严重牙周疾病的牙齿,牙槽嵴的骨头大部分都被破坏的很严重,被拔除后,牙槽嵴萎缩的更快,常造成牙列缺损的修复困难,特别是在选择种植修复时,需要作多次的骨移植和结缔组织移植[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认为是一种自体促愈合生物材料,包含有混合的自体纤维蛋白,而且白细胞、血小板和生长因子的含量非常高,这些都通过在患者术中进行简单血样采集获得。iPRF是通过改变离心速度,提取的可注射型PRF,其内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有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新生骨的功能当其与人工骨粉混合后可呈现胶冻状混合物,易于牙槽嵴的塑形及保持。Bio-Oss与人体骨成分相似、内表面积大、亲水性强、可操作性好,有助于其与患者自体骨迅速整合[4]。Bio-Oss与骨整合后,由于其保留了与人体骨相同的无机成分,从而具有与骨组织相似的机械强度和硬度。由于有了新生骨的大量生成,保存了牙槽嵴的完整性,有助于改善前牙牙龈的美观[5]。

本研究将4个位点分为四组,分别为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填入iPRF+Bio-Oss骨、PRF、Bio-Oss骨粉和不做处理。通过4、12周时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间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iPRF+Bio-Oss骨组和PRF组、Bio-Oss骨组、对照组的成骨活跃且新生骨成熟度高,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复合Bio-Oss骨粉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中可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组织修复,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RF和Bio-Oss骨粉。

【参考文献】

[1]詹雅琳,胡文杰,徐涛,等.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拔除后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位点保存的组织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01):169-170.

[2]宋勇,李想,曹艳妮,等.基于Bio-Oss Geistlich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牙槽骨吸收及短期美学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7,45(07):965-967.

[3]张鑫.两种不同骨粉在老年少数民族患者拔牙位点保存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76-277.

[4]蔺世晨,段少宇,朱静,等.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骨代用品在上颌前牙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3):451-452.

[5]张井斌.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0(09):77-78.

论文作者:杨莹1,2,赵谦1,李健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iPRF复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论文_杨莹1,2,赵谦1,李健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