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论文_曲砚青,陈学艳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论文_曲砚青,陈学艳

曲砚青 陈学艳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11)

【摘要】 目的:探究外科不同术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动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修补,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和胃肠动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率为为17.4%,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腹腔镜的手术修补,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胃肠动力影响较小,值得推荐。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腹腔镜治疗;胃肠动力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24-01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常见疾病,十二指肠壁出现局限椭圆形或者圆形的缺损,而患者存在反酸、上腹部痛以及嗳气等,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情况,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更高[1]。该类患者一般还存在胃肠动力的异常,而这些情况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患者并不注意。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中,也要尽可能减少对胃肠动力的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为:(50.76±4.29)岁,病史:2~14年,平均病程为:(6.75±1.86)年,穿孔直径为:2~8厘米,平均直径为:(3.8±0.8)厘米。对照组患者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为:(49.38±4.67)岁,病史:2~13年,平均病程为:(6.12±1.77)年,穿孔直径为:1~9厘米,平均直径为:(3.9±0.9)厘米。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要求患者禁食禁饮,避免胃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出现腹腔感染,若有需要还要将胃内容物抽吸出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物质的补充,若患者体质差,可合理采用血浆、白蛋白的静脉点滴。然后给予常规胃次全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

1.2.2实验组术前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要求患者禁食禁饮,避免胃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出现腹腔感染,并给予营养物质的补充,若患者体质差,可合理采用血浆、白蛋白的静脉点滴。然后进行腹腔镜的手术修补术,选择全麻醉,建立气腹,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的卧位,使气腹压为12~14mmHg,将腹腔镜置入腹腔进行探查,看清病变部位治疗后,主操作孔为剑突下偏左10mm出,在右肋缘下的右腋前线和锁骨中线进行套管针的放置,为辅助的操作空,将脓液吸净,使用4-0的薇乔线,与穿孔边缘距离0.5厘米,在胃十二指肠的纵轴给予1~2针平行的全层缝合,并在修补部位进行大网膜的覆盖及固定,对腹腔采用甲硝唑液或者生理盐水的冲洗,将腹腔积液吸净,给予乳胶引流管的放置,手术后给予抑酸、抗感染、胃肠减压和禁食的治疗,出院后给予H2的口服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

实验组患者中没有并发症等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7.4%,2例为吻合口的溃疡,1例为胆汁反流胃炎,1例为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相比,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肠动力

对照组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胃瘫,4例患者胃部容纳性的舒张功能丧失。实验组患者仅有2例出现腹泻情况,并没有对胃肠动力造成严重影响,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疾病因为多种原因造成,十二指肠部位出现局限性组织的缺失,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消化作用和十二指肠抵御作用失去平衡,也在消化性溃疡的范围内,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穿孔,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的灼痛、钝痛、胀痛、剧痛等[2]。传统的外科治疗为胃大部切除,使胃部的剩余部分和十二指肠进行切断吻合,该手术虽然能够切除病变组织,但也会减弱胃肠功能,影响胃肠动力,不利于术后良好的生活。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采用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疼痛程度轻,出血较少,有利于术后的身体恢复,而且该治疗方法很少干扰其他脏器,会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给予彻底的腹腔冲洗,引流效果较好[3]。而且对于术前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能够通过腹腔镜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防止盲目切口的损伤。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且对胃肠动力影响较小,针对出现的具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可较好恢复胃肠动力,提高生活质量。实验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率为17.4%,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以及食用过酸、过辣的食物,避免对肠胃造成刺激。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术后的身体恢复,而且可使胃肠动力得到较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新裕.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01):59-60.

[2] 孟镔.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与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06):371-373.

[3] 何应新,林汉昇,张炽棠,郭黎.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0(07):148-149.

[4] 危小虎,刘卫怀,唐健松,李虎,周文辉.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15-17-20.

论文作者:曲砚青,陈学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论文_曲砚青,陈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