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棚户区改造方式及对策研究——以A市危旧房为例论文_卢敏宝

我国棚户区改造方式及对策研究——以A市危旧房为例论文_卢敏宝

(中国人民大学,100020)

摘要:棚户区的改造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减小社会中生活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本文以A市为例,对其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为A市合理改造棚户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收入较低、居住环境差且安全隐患较多的棚户区居民。这类群体普遍收入低、学历低、就业竞争力低,在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他们成为弱势群体,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那么如何帮助这类群体提高生活水平,缓解城市二元结构矛盾,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本文以A市为例,着重分析A市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为A市棚户区危房改造提出相关建议。

一、棚户区危房改造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棚户区概念

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范围之内,居住环境和房屋质量比较差的集中住房区域。棚户区的居民一般居住面积小,环境差且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二)相关理论

公共投资理论主要是指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扩大公共投资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理论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将社会各种闲置资源集中起来,为那些没有收入或者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换句话说,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二、A市棚户区危房改造现状分析

A市棚户区使用的时间较为长久,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问题,房屋建筑密度大且多简易房,房屋使用功能较弱、质量差,其配套设施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此外,在棚户区居住的大多数都是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的居民,仅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很好的改善其居住环境。本文对A市棚户区危房改造进行分类,依据房屋分布范围及其隐患状况,可分为两种:第一类是分布比较集中,环境差且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进行范围划定,并整体拆除或者选择就近安置;第二类主要是属于分布不集中,局部地方发现安全问题的,经过相应的维护修理,进一步加固房屋,以便消除隐患,对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根据相关规定,对当地进行改造扩建或者加固等方式,对房屋进行相应改造。

三、A市棚户区危房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拆迁难度较大

通常来说,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取决于拆迁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对于以前集中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时,大多数居民自己主动要求提高其生活环境,这对于拆迁组来说,遇到的问题就相对较小。但是,目前的棚户区相对比较分散,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棚户区的居民自己改造意愿不强,还有一部分租户因为比较在乎自己的租金,担心因为棚改会使自己利益损失,因此对拆迁比较排斥;还有一些租户,想要趁着拆迁大赚一笔,故而漫天要价,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更有甚者会出现“钉子户”,而且这种情况还很普遍,这对于拆迁组在拆迁过程中来说都比较困难。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在房屋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关于补偿、征收范围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便保障产权人的合法权利。依法对房屋进行拆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居民的相关利益,但同时也会让整个拆迁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当前,对于房屋拆迁问题仍然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一旦发现有处理不当的问题,就非常容易引起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矛盾。目前,随着居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拆迁过程中经常遇到居民上访,而政府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也是进退两难,一般都希望通过与居民进行谈话等方式来解决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这必然也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棚户区改造进度。

(二)忽视了拆迁居民的就业问题

从棚户区的改造来看,一般情况下,是从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医疗卫生情况以及娱乐设施等方面对居民的现状进行改善,这些方面的改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造成其生活成本的增加。事实上,政府为其提供住房,仅仅是提高其生活水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只有真正为其提供就业,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

棚户区居民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在改造之前,可能他们的收入还能维持一般的生活,但改造之后,居民不仅会损失原先的经济来源,还要承担更多的费用,但是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因此生活水平可能也会发生下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居民可能不太愿意搬迁,这也增加了拆迁的难度。

(三)改造资金匮乏

A市棚户区改造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改造资金不足。拆迁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由于拆迁带来的补偿、新建住房、完善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资金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尽管,对于棚户区的改造资金能够通过各级政府补贴、农发行贷款等各种方式筹措,但是棚户区改造周期较长、实施难度较大,相应的耗费资金也相对较大。但是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来源,仅靠政府补贴这一种方式,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此外,目前A市尚未改造的区域多以“城中村”为主,市场投资价值较小,因此对开发商的吸引力也就非常小,很难发挥棚户区的经济效益。

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通常都是借用政府从相关机构进行贷款,但是每个地区的棚户区都需要进行改造,范围太大,需要的费用也较多,仅靠一种贷款形式很难维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棚户区的居民很难支付其本身需要承担的房费,甚至有些困难的居民,即使有了住房,也交不起别的费用。因此,目前来说棚户区的改造资金不足是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忽视了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环境问题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A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导致给棚户区周围居民带来困扰,使得原本的“惠民”项目变为“扰民”项目,这就有些得不偿失。此外,还有一些改造区的绿化面积也没有达到标准。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首先,对棚户区的改造仅考虑到居民住得好,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开发商在建设棚户区的安置房时,没有意识到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开发目的不一样。安置房是为了改善民生,并不像商品房那样,是为了盈利而建设。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开发商可能会为了利益,降低对环境的改造成本,减少环境投入。在安置房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居民的舒适感,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

四、A市棚户区危房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拆迁补偿政策

拆迁工作是棚户区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经常产生分歧的环节,特别是由于拆迁政策不完善导致在拆迁过程中遇到暴力拆迁以及违抗法律等问题,这都阻碍了棚户区改造的进程。

为保证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A市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拆迁补偿政策,满足群众的合理补偿要求。首先,对拆迁过程中居民的损失进行补偿。不仅要补偿拆迁过程中的关于财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非财产损失及主观损失也要进行相应的补偿,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尽量做到补偿范围的全面性和公平公正性。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棚户改造区居民大多都是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相对于其他群众竞争力较弱。因此,政府在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时,要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充分运用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保证其就业稳定,进而确保社会安定。如果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没有得到就业机会,那么其经济来源就无法保证,这样新房的费用就得不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棚户区的改造进程。因此A市政府要为棚户区居民增加充足的就业机会。

其次,A市政府可根据棚户区居民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合他们的就业培训,对培训方向进行合理设置,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培训。同时,给棚户区居民搭建合适的就业平台,组织招聘会,利用网络信息渠道为其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积极鼓励小区物业等相关公司在招聘人员时,优先考虑棚户区居民。最后,对无业、失业人员进行统计,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在棚户区改造的土地建设中规划相应的工业园区,引进相关企业,吸收部门失业居民,也可对其实施创业帮助,为其提供免费摊位,为那些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居民,A市政府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贷款。同时,社区也应该重视棚户区居民的就业问题,可成立社区自治组织,为就业困难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从另一方面降低社区管理方面的成本。A市政府还可以设立公益性的岗位,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三)创新融资方式

棚户区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仅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容易产生资金断裂,导致棚户区的改造很难顺利完成,因此,A市政府对融资方式要尽快实现创新,拓展融资渠道。

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在对棚户区进行改造过程中,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对棚户改造进行直接投资,并开放基础设施市场,之后通过对公众和政府收取合理费用来收回成本。政府扮演着监督管理的角色。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社会资本直接参与其建设和运营,将政府性的债务转换为非政府性的债务,进而减小政府财政压力。与此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的一种整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四)注重环境保护

要解决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首先要讲可持续发展融入到A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中,对棚改区安置房的建设制定最低标准的绿化水平,并且在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监管,严惩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A市棚户区的改造其实也是为A市构建生态环境的含义。根据《A市总体规划2018-2035》的要求,到2035年A市的城市绿化率要达到50%,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3%。因此,如何通过棚户区改造来推动A市实现城市规划,这是A市目前棚户区改造面临的中重要问题。首先,可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将绿地还给居民,可在街心建设绿地公园或者休闲广场等绿色景观,实现“出门400米即可进入绿色花园”的愿望。

五、结论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本文通过对A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还存在着拆迁难度大、改造资金不足、改造过程中忽视了就业问题和环境问题,并从制定完善的拆迁补偿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方式以及改造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制定棚户区改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铁南棚户区改造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47-248.

[2]鄢宣舫,王昆.临澧县:棚户区改造征拆实践[J].城乡建设,2019(3):28-30.

[3]史韦苹.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9(2):49-50.

[4]王艳.牡丹江市春晖园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2017.

[5]周琨玮.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环节的风险管理研究[D].2017.

论文作者:卢敏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我国棚户区改造方式及对策研究——以A市危旧房为例论文_卢敏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