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朗使用武力:线上的箭?_美国军事论文

对伊朗使用武力:线上的箭?_美国军事论文

对伊朗动武:箭在弦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朗论文,箭在弦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发布报告,公布了一份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详细时间表。该报告认为,至少在2003年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组织、有系统地”从事“与核爆炸装置有关的”活动,并依据“可信”证据,伊朗目前仍“从事核爆炸装置研发相关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计划可能具有军事用途表示了“严重关切”,这也是其迄今为止就伊朗核计划是否具有军事用途所作的最为明确的表态。

打伊朗困难重重

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打不打、怎么打,中东问题学者与军事专家尚处于激烈争论中。主张不会打的主要立足如下事实:一是,伊朗无论是从面积、人口,还是军事、政治角度来说都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伊朗国土面积达164.8万平方公里,比伊拉克和阿富汗加起来还大许多。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总兵力达50多万人,据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波斯铁骑”的实力在全球可排进前十位。且伊朗拥有狂热的宗教精神,最高精神领袖振臂一呼,甚至全世界的伊斯兰都对美国发动“圣战”。一句话,伊朗在实力上与利比亚和伊拉克均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众所周知,世界出产石油的至少35%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通过布雷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切断从波斯湾到印度洋的石油运输要道,停止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伊朗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第二大产油国,对伊朗动武将导致国际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75美元至200美元,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对目前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的影响难以估量。

三是,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及北约主要成员优先考虑的是解决叙利亚和也门问题,如果要对叙利亚、也门动武,当然就不会对伊朗同时动武。而且对伊朗动武也将引发地区——从伊朗经伊拉克什叶派、叙利亚,到黎巴嫩真主党形成的“什叶派新月地带”的连锁反应。德黑兰可携带核弹头的“流星”系列弹道导弹的射程可覆盖以色列本土和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基地。伊朗领导人曾威胁说,只要四枚伊朗巡航导弹,就可以摧毁以色列,且可以杀死100万以色列人。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也很可能对以色列展开报复。目前,哈马斯的火箭弹已能打到特拉维夫。数千枚火箭弹同时射向以色列腹地,将对以色列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产生“预期外后果”,还可能“严重影响”中东地区

最后,美欧债台高筑,不太可能在伊朗复制“利比亚模式”。如果发动“伊朗战争”将把美国拖入十年来的第四场战争,使美国经济陷入更可怕的麻烦之中。受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以及金融危机打击的美国,经济实力已大不如前。同样,英国甚至在介入利比亚冲突期间,就不得不在国内裁撤战机和士兵。如果让海湾国家单独出面或充当主力军则更不现实,因为这些国家虽有美国、欧洲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但严重缺乏作战经验,它们更不敢直接开罪伊朗这个强大的邻国。

鉴于以上情况,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似乎不可能。更何况,伊朗核危机背后有着大国博弈的身影。在伊朗核报告细节陆续披露后,俄罗斯总理普京、外长拉夫罗夫相继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坚决反对对伊军事干预。俄罗斯显然绝不会坐视西方染指伊朗,令自己的“下腹部”顶上一把尖刀。正如欧洲分析家所指出的,如果俄罗斯持上述立场,任何针对伊朗的大规模军事干预,都可能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

数据显示,伊朗目前是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国之一,仅2010年进口的原油就高达293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40%,原油进口量约占我国总进口量的10%,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另外,伊朗局势如发生重大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与波斯湾地区的能源陆路交通,也将影响中欧之间南线的战略陆路通道,而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的陆上石油管道项目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反对核武器扩散,但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由于中俄的反对,西方若对伊朗动武更无法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授权,对伊朗动武合法性问题就成为西方国家绕不过去的难题。这似乎更说明西方不可能对伊朗动武。

以色列或将“绝地反击”

如果对伊朗动武不可能,有没有可能以色列故技重施,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偷袭、轰炸伊朗核设施呢?以色列空军在美国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于1981年发动针对伊拉克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于2007年发动对叙利亚的阿尔奇巴尔核电站的“果园行动”,摧毁了这两个国家的两座核设施。但以色列轰炸伊朗,必然导致伊朗的强烈报复,中东全面动荡与战争结局亦是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铁杆”美国不可能袖手旁观,最终会被捅了马蜂窝的以色列拉下水。

正因为如此,笔者判断,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动武已是箭在弦上,且不得不发了!那些认为不会对伊朗动武的人低估了西方国家的战略与决心。

从时间紧迫性上看,以色列情报部门称,伊朗打算在明年年底前将大部分核装置转移到库姆城附近一个戒备森严的地下设施中,如此一来,届时空袭将更难摧毁这些核装置。有鉴于此,英国军方宣称有可能在圣诞节或明年年初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核设施。

而且,如果伊朗在其西部部署射程13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的流星-3导弹,几乎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其打击范围内。再加上伊朗革命卫队可能还拥有500~600枚配备常规弹头、射程均超过300千米、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强的流星-1和流星-2导弹,以及伊朗正在寻求实施比流星-3导弹更远、达4000~5000千米射程的新型远程弹道导弹“科萨计划”,这让美英以等国正接近于达成这样的共识:“伊朗发展远程弹道导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投送核武器和其他武器,或者以此对相关国家进行警告”。如今,伊朗具备了向其邻国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以色列和邻近驻扎的美军都在伊朗导弹打击范围内,那么等到伊朗能将导弹射程覆盖到欧洲的时候,谁还敢谈论消灭伊朗核潜力呢?

从以色列的急迫性上看,伊朗总统内贾德不止一次公开宣称要“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即便是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项对伊朗制裁措施,或者是美国和以色列发出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伊朗照常强硬执行其核发展计划。可以说,尽管自己拥有核武器,但缺乏战略纵深的以色列,对伊朗拥核简直是如坐针毡。

不仅如此,中东的形势让以色列更是倍感危机。今年以来,中东剧变最大的受威胁者就是以色列,且向着对之愈益不利的方向发展。随着埃及、突尼斯等亲美势力的倒台,阿以冲突重新被激活,突尼斯大选中“伊斯兰复兴运动”势力崛起,埃及也日趋对以色列强硬,以色列的处境大为不妙。更为不妙的是,奥巴马政府在中东采取了更为平衡的中东政策,寻求与伊斯兰世界的和解与合作。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推进,美国在中东战略盟友的增加,以色列原有战略地位下降,一直靠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援助才得以生存的以色列心里更是打翻了“五味瓶”。如果以色列的做法危及美国根本利益,美国也不是没有改变以色列政策的可能!

以色列常常被认为是中东第一军事强国,但2006年的黎以战争中过去战无不胜的以色列军队最终却只打了一个平手,从黎巴嫩南部灰头土脸地败回,极大地动摇了自己在美国中东战略中的地位。为挽救自己的颓势,以色列势必要通过对伊朗一战“绝地大反击”,以寻求和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安全地位与优势。这就是说,攻打伊朗简直成了以生存的需要。

再从战略上看,打伊朗也是西方的一个“妙招”。常规思维是,西方先解决叙利亚、也门,形成对伊朗的包围后再打伊朗,但这只是线性思维。西方如果要加快中东战略布局,以及免于陷入中东种种漩涡,更要遏制日益升温的核危机,直接打伊朗不失为一高招。应该看到,如果西方对叙利亚动手,伊朗决不会坐视不管,而且伊朗是中东惟一拥有对以远程战略打击能力的国家,而以色列安全的最大威胁——真主党和哈马斯,无一不与伊朗有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可能会把攻打伊朗,看成解决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和枢纽。

最后,我们总是低估了西方的实力与决心。当今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其他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军事差距仍很大。笔者认为,由于西方与伊朗陷入难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即使中俄联手,仍难阻止或改变美以等对伊朗的进攻步伐。

由于除叙利亚外,伊朗在海湾已基本陷入孤立,再加上内部早在2009年就爆发了“绿色革命”而陷于分裂,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很可能是以色列出人、海合会出钱出力、西方出高新武器的战争。加上美以战争目标有限——摧毁伊朗核武器,推翻伊朗神权政治,建立亲西方政府,使这场战争极可能轻易里应外合,西方以最小的损失而取得成功,这难道不是“利比亚模式”的翻版?对此,在中东又一新变局之前,由于事关中国的重大利益,中国应心中有数且要未雨绸缪!

标签:;  ;  ;  ;  ;  ;  ;  ;  ;  ;  

对伊朗使用武力:线上的箭?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