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霞

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霞

王霞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献血办 224200)

【摘要】目的 运用护理学、心理学和人文知识对献血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在献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 献血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 献血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愿意再次献血人群增加。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减少 献血者 献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76-02

《献血法》实施十多年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深入人心,献血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11831人次,2012年13106人次,保证了我市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者自愿捐血。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绝大部分人能耐受每次200—400ml的献血量,但仍有少部分会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愿望会降低,这对我们发展固定献血者的工作是有影响的。因此,我们总结了2011年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在2012年的工作中针对这些原因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无偿献血反应率下降了近50%。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市2011年共接待无偿献血者11831人次,其中男6456例 ,女5375例,年龄18—55周岁,包含多种职业多为农民、企事业工作人员、公务员,发生献血反应者178例,占无偿献血总人数1.63%,其中初次献血者132例(74.2%),多次献血者46例(25.8%)。

我市2012年共接待无偿献血者13106人次,其中男7324例 ,女6182例,年龄18—60周岁(2012年新的献血者健康标准献血年龄调整为再次献血者不超过60周岁),包含职业也多为农民、企事业工作人员、公务员,发生献血反应者108例,占无偿献血总人数0.82%,其中初次献血者79例(73.1%),多次献血者29例(26.9%)。

1.2 方法

1.2.1 采血场所放置有关无偿献血知识的小卡片、宣传版块以及语音系统告知献血者献血流程、献血前中后注意事项,最大程度地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有效缓解献血者的紧张程度。

1.2.2 强化采血护士专业知识、心理护理知识以及人文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与无偿献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献血前特别是初次献血者,让他们掌握一次献血200—400ml,只占人体总血量的5%--10%,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促进新鲜血液的生长,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1.2.3 对于惧怕疼痛者,要向献血者做好解释工作,虽然针头粗大,但疼痛的程度是可以耐受的,只会在进针时稍有感觉,并且疼痛感不会伴随献血的全过程,还可以请不怕疼痛的献血者现身说法,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1.2.4 对于睡眠不足和疲劳的献血者,可劝其先回去休息,待休息好后欢迎再来。

1.2.5 对于空腹献血者,向其解释空腹献血的危害,让其先喝些糖水,并给其吃献血车上准备的小点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6 对于晕车的献血者,向其解释献血后出现的献血反应,其实是晕车的反应,献血前可以让其多喝点热水,吃些食物,下车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等其晕车症状消失后再献血,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1.2.7 采血过程中熟练掌握采血技术,确保一次穿刺成功,缩短采血时间,采血一次不成功可以增加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

1.2.8 运用温和的语言和端庄的举止指导献血者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守护在献血者身旁,让献血者有安全感。可以运用献血车上的电视播放轻音乐,幽默的相声、小品,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和音乐支持可减少献血者焦虑、疼痛和献血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单次采血量[1]。

1.2.9 不适应坐位献血的献血者可以让其躺下献血,采取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10°到20°,抬高下肢约20°-30°[2],(爱心献血屋活动躺椅)可以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

1.2.10 献血后不要让献血者立即活动,保持原体位不变,休息几分钟后再慢慢起来,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献血反应。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发放献血知识小卡片,解释献血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通过休息和对症处理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1.2.11 献血不良反应分轻度:紧张焦虑、呼吸和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中度:渐进的轻度反应导致失去知觉,脉搏减缓、不省人事等;重度:晕厥、惊厥、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3]。对于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根据其发生献血反应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献血反应的登记工作,并做好献血者的回访工作。

1.2.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分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表1 2011年献血反应与2012年献血反应比较(100%)

时间 例数 反应数 反应率

2011 11831 178 1.63%

2012 13106 108 0.82%

X2=25.4P<0.01

3.讨论

3.1 采血人员适时采取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2012年我们经过上述有效措施,献血反应的发生率0.82%,比上一年下降49.7%,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果明显。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有报道称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4]。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如疲劳、睡眠不好、晕车、空腹等均可诱发献血反应的发生,但绝大部分是初次献血心心理紧张造成的,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3.2 护理干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使大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增强了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保障了献血者的安全。

3.3 护理干预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使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固定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人员逐年增加,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对减少无偿献血者的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血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强化对无偿献血者的护理干预,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生理心理状态,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再次献血率,使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周俊辉,谌雪强,曹胜清.心理干预和音乐支持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5):93—94.

[2]柳丰萍 邵阿末.临床护理基本技能.[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0.

[3]高峰,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二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37.

[4]杨琼芳,胡小华.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1-132.

论文作者:王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