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付忠强

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付忠强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95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2012年到2013年的6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将结果与我国常规标准分进行比较。然后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一组服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治疗一个疗程(8周)后,再通过SCL-90量表记录患者的得分和消化道的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SCL-90总分和各部分分数明显高于我国常规标准(P<0.05),其中抑郁因子和焦虑最高。经过抗抑郁治疗后,SCL-90分数较之前明显下降(P<0.001)。从消化道临床症状来看,服用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服用安慰剂组(P<0.001)。结论 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精神情绪障碍,同时对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功能性胃肠病;SCL-90评分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是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来解释,这种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消化系统症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有的患者会出现睡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有此类症状的患者病情较重,还有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肉痛等。采用生化、内镜和影像等检查方法一般无法发现器质性病变,并无法解释的一种胃肠道疾病。FGIDs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例如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八大类。近几年的研究显示,FGIDs会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应用小剂量抗抑郁药是FGIDs治疗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到2013年的6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40例,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38±18)岁,病程为3-12年。这68例患者中,有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1例肠易激综合征,15例功能性食管疾病,4例神经性呕吐。

1.2 方法

将68例FGI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将结果与我国常规标准分进行比较[1]。每组为34例,一组服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每天20mg,部分睡眠障碍患者可以加用5mg安定。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治疗,一天一粒。两组治疗一个疗程(8周),再进行SCL-90量表进行评分。

1.3 评判指标

按照精神量表和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定:消化道症状间断性出现,或程度较轻微为轻度记为1分,频繁出现或持续性且症状较严重,但尚可耐受定为重度记为3分,处于两者之间的症状可以判定为中度记为2分,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药物难以耐受定为严重记为4分[2]。治疗结束后,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减少4分视为临床治愈,减少2分视为显效,减少1-2分视为有效,分数变化小于1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68例 FGIDs患者在治疗前的SCL-90评分与我国常规标准项目,有明显差异,各项目评分明显增高(P<0.05)。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抗抑郁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的SCL-90评分,发现采用抗抑郁治疗,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等因子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安慰剂治疗的评分与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FGIDs患者经过抗抑郁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SCL-90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分数均大于1,与安慰剂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疗效(P<0.00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目前对功能性胃肠病有两种定义,一是器质性或生化异常无法解释,二是精神因素的躯体化障碍,从第二种情况来看,使用精神药物是合理的,现有很多研究报道,FGIDs患者的焦虑的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十分常见[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对68例患者进行评分,并与我国常规标准进行比较,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这些FGIDs患者确实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其中抑郁和焦虑情绪最为突出[4]。所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FGIDs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现有基础研究发现,情绪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生理反馈影响GI的情况,并造成分泌和蠕动功能障碍。

虽然FGIDs和精神心理异常情况已经得到认可,但对于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FGIDs并没有达成普遍共识,临床研究不多,得出结论的时间也不一致。本研究资料显示,抗抑郁药物能够明显改善FGIDs患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这种情况能够有效改善胃肠方面躯体化症状,并起到缓解作用,抗抑郁药物还有一定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内脏感知的过敏症状[5]。

医务人员要认真选择抗抑郁药物,不同的抗抑郁药物对FGIDs的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所以应该根据FG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服药标准。例如部分FGIDs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可以使用TCA抗抑郁药物,这种药物对中枢和外周有镇痛作用,所以对腹痛的FGIDs患者有很好的作用[6]。对于腹泻型FGIDs患者应优先选用TCA,这种药物抗胆碱能作用明显,便秘型FGIDs患者应选用SSRI药物,由此使胃肠蠕动速度提高,改善疾病症状。对于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应选取小剂量作为起始剂量,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加大或减少剂量。

大多数FGIDs患者对肠腔脏器的刺激非常敏感,微小的扩张牵拉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抗抑郁药物可以阻滞受体活性和神经传导情况,并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改善内脏感知的病理状态,调节胃肠道运动。神递质5-羟色胺及受体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胃肠调节作用,同时调整内脏的痛觉传导。很多FGIDs患者有胃肠异常和运动异常,这种现象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释放及受体的敏感性改变有关[7]。

现已证明药物能够改变内脏感觉,也会影响胃肠道运动。例如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枢复宁能够抑制食管和胃肠反向运动,并降低了食管对气囊扩张的敏感性。在研究资料中,采用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在FGIDs治疗汇总,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是这种抗抑郁药物,能够在调节精神情绪活动和内脏感知功能的同时,调节胃肠运动,并促进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FGIDs是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为精神、起居、生活、饮食等有密切联系。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所以在疾病发生中,精神心理因素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大。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这类疾病时,除了给FGIDs患者提供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还应针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根据相应症状使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抑郁障碍,这对FGIDs患者的症状改善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并逐渐在FGIDs治疗中应用。临床上虽然使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取得了治疗FGIDs的进展,但还要医务人员继续研究抗抑郁药物在治疗FGIDs的效果,并能够研制出治疗FGIDs的依从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李向玮,梁仲惠.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现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12):157-158.

[2]傅敏,张陆弟,吴敏生,翁晖亮.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2):129-130.

[3]陈园纯,王承党.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2(7):106-107.

[4]李良,张丽.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和有效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4(7):154-155.

[5]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杨富英.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2(3):195-196.

[6]岳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调查及抗抑郁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9):137-138.

[7]朱晓玲,王铁辉,李颖.浅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155-156.

论文作者:付忠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付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