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培育:我国地方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创新之道论文

工匠培育:我国地方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创新之道论文

工匠培育:我国地方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创新之道*

胡晓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工会都在积极开展培育工匠的活动,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培育工匠的“中国工会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为了进一步做好工匠培育,地方工会应该做好如下工作: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构建“双通道”培育机制,加强对工匠的全方位激励制度的宣传。

[关键词] 地方工会;工匠培育;教育职能;职工队伍建设

在我国,以工会为主导,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组织机制正在孕育着“准工匠”“工匠”“大国工匠”的发展成长,培育工匠的“中国工会模式”正在形成。

一、基于工匠精神的工匠培育

金碚认为工匠精神的发扬需要具有求异的思维,应独特专注,精益求精。[1]而郑大发认为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2]吴晓波从美学角度给以概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次审美的本土化回归”。[3]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强调中国的崛起,赶超世界制造强国,重要的路径就是塑造“工匠精神”,以此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4]习近平在中国科技大学、山西考察时都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习近平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指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他同时提出,要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5]王东明2018年在山东调研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会十七大强调要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深化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中办在2017年发文,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工会培育工匠的最高规格的文件,要求“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出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青年质量控制小组实践等活动”。

“说得对。”我摸了摸刚才因为生气还发烫的双颊。我不想再纠结皮特这个事儿,于是换了个话题。“你跟威尔说话吗?在那事之后……”我悄声说。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需要,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6]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此,《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并要求创新工会工作,改进工会组织体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夏国忠心情振奋地来到师部的时候,师长胡琏正在和几位参谋在研究反攻宜昌的作战方案。见夏国忠来了,胡琏忙把他叫到跟前,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军用地图,给他讲刚刚研究制定的作战意图。

医院和病区基础设施老化,改造和添置不及时。如病区走廊、病室地面、卫生间地板不防滑,无扶手;电路、中心吸氧、负压吸引管道的老化,可能造成火灾、氧气及负压压力达不到;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病床等保养、维修不及时,不能保证功能状态,这些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4]。

目前,我国职工队伍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创建以工匠引领的产业工人队伍。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7]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89%和142%。可以看出,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供需矛盾等问题。我国长期以来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偏窄、待遇不高,社会上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和弘扬工匠精神,而工会培育工匠将成为构建工匠引领的产业工人队伍新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三个关键环节,即确定工匠和“准工匠”标准;选拔工匠和“准工匠”;培育工匠和“准工匠”,其中,培育工匠和“准工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我国工匠培育的实践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会主导,二是地区差异,三是梯队培养,四是破除“四唯”。第一,工会主导。国家赋予了工会培育工匠的职责,工匠培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作职责的履行。第二,地区差异。目前地方各级工会对工匠的培育呈现出各地不同的差异性,每个地区都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打造具有文化基因、人文气息、满足需求的产业文化,以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状态。[8]第三,梯队培养。地方工会根据其所在行政序列的级别将“工匠”分为企业级工匠、乡镇(街道)级工匠、区级工匠、市级工匠、省级工匠以及大国工匠等六级工匠。第四,破除“四唯”。工匠的评选要打破“唯条件、唯资历、唯学历、唯身份”等用人观,建立重技能、重技术、重能力和重素质的新用人观,真正做到有利于一线技能高手和民间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工匠选拔在工匠培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工匠培育的理论创新

2015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展示特色和作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工会要服务职工,服务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从本质上来看,教育职能是中国工会四大主要职能之一,即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教育职工,培训职工。在新时代,用“工匠精神”来塑造职工队伍,则是工会的职责所在。工会开展教育职能,主要目标在于团结和带领职工,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掌握劳动中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明白法律对自身的保护以及职业道德和管理知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质量。工会教育的多目标性决定了教育职能履行的多形式,工会教育职能履行的形式主要有:座谈会、师带徒、岗位培训、专题讲座、职工技能学校、职工书屋、创建“学习型组织”、职工技能比赛等,其内容主要涉及: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专业技能和管理科学等。从我国工会对“工匠”培养的模式来看,开拓和创新了工会理论。

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关键在于提高职工技能。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该项目工作。全国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起草,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2018),以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2018);中央组织部重视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强化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国家发改委助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升产业工人待遇,将技能人才激励计划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部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参与《职业教育法》(2018)的修订,出台职业教育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助力作用,成立产业工人“网络学习平台”专项工作小组;财政部提供财力保障,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促进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第一,工会教育理论。工会教育有别于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培训,工会教育更具有对员工从思想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工会教育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一是,企业培训多着重于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其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赢得利润,抢占市场;工会教育多着重于员工政治站位、思想道德、技能能力等多方面教育。二是,企业培训更多体现的是企业对利润的关怀,而非对人的关心;工会教育考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企业培训的结果是员工掌握了技能,赢得了利润,员工多为体现自身价值选择“跳槽”追求;工会教育的结果是员工掌握技能后,在为企业赢得利润的同时,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

第四,榜样理论。榜样是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能够影响和激励人们产生好的效果,好的榜样具有创造力,特别是当榜样包含着自我牺牲成分时更是如此。我国工会对“工匠”的培育首先通过一定的选拔标准评选出不同级别的“工匠”,让这些“工匠”去影响或带领其他职工组成团队,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创造精品,在“工匠”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团队成员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梯队理论。工会教育职能体现在对工匠的选拔管理中,体现在对“未来工匠”的培养中,体现在将“工匠精神”引入职工队伍的建设中。我国工会采取了“传帮带”“成体系”“大教育”的模式,从“工匠”覆盖的范围来看,我国目前形成了两大“工匠”梯队,第一梯队:先选拔一批“工匠”,再让这些“工匠”去影响或带领普通职工成为“新工匠”,让“新工匠”再去影响或带领其他职工成为“工匠”,这样前仆后继,形成“工匠大军”。第二梯队:以地区区划级别为层次的“工匠梯队”,如企业工匠、街道工匠、区级工匠、市级工匠、升级工匠和大国工匠。这些“工匠”成就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生产制造储备大量可用之才。

本文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导出的近十年武术文化研究的文献记录进行分析,形成了机构分布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第二,工会服务理论。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9]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大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各行各业的“工匠”。而“工匠”本身作为一名职工,有着成长的需求,知识的需求和技能需求,这些职工的合理需求都需要工会提供满足,也是工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中国工会十七大提出,工会要竭诚为职工服务,服务的出发点就是职工的合理需求,服务的归宿点就是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在“工匠”或职工对知识和技能的合理需求,工会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职工的知识和技能。

三、我国工匠培育的地方工会实践模式

首先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向患者宣传2型糖尿病疾病知识,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管理干预治疗。具体管理细则如下。具体包括:①饮食指导:禁止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少食糖分高的瓜果类食物等。通过饮食合理控制体重。②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日常生活中通过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我国各级地方工会承担着工匠培育的重要职责,因为“工匠”多产生于地方,产生于基层,产生于企业。近年来,地方工会紧紧围绕各地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从工匠培育的模式来看,很多学者提出了研究看法,冯飞提出了五点做法,即国家要弘扬工匠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工业文明结合起来;形成尊重技工、工匠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制度层面要解决两个发展环境的问题;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要有系统性的设计。[10]徐耀强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四条路径: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畅通职业培养机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激励保障制度。[11]从实践来看,从2016年开始逐渐形成的广西模式,使“柳州工匠”“桂林工匠”“梧州工匠”“玉林工匠”等地市级工匠,以及因技艺精湛而在企业或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带头人的“南网工匠”“柳钢工匠”等企业工匠不断涌现,在产业工人中影响深远;2016年江阴市总工会联合多个部门出台了《江阴市职工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每年评选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职工创新合理化建议奖、职工技能比赛奖及优秀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浙江宁波的鄞州形成“百千万工程”培育模式;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率先成立工匠联合工会,以促进工匠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一)地方工会培育工匠的特点

1)这次暴雨天气是南下的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造成的;低空急流为暴雨输送水汽和能量,切变线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低层辐合上升条件。

1.目标明确,范围宽泛。从全国地方工会的实践来看,其目标在于选拔在职在岗职工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技能含量高、绝技绝活特色明显、影响力大的高技能人才。选拔范围不受年龄、学历、职级、性别、技能等级、职称、荣誉基础、工作年限等条件限制。并且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工艺为重点培养选树领域,以德才兼备、注重技能、业内公认、突出专长为重点培养选树标准,以基层一线、操作岗位员工为重点培养选树对象。

1.工会与“培育工匠”。国家赋予了工会培育工匠的职责,这与工会天然与职工的血脉联系决定的,也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但在培育工匠实践中,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存在职责的交叉与重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者即可评为“大国工匠”;第二,是否评为“大国工匠”之前需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大国工匠”与“职业技能大赛”是分开进行,还是合并进行。例如,我国很多地方工会规定,在同一时期,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工匠的评选。但有的地方工会对于大国工匠的评选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性条件。

3.步骤严谨,公开奖励。按照组织推荐、资格审核、群众投票、专家评议、实地现场技能展示(实地考察)、小组审定、社会公示、批准通过。对评选为“工匠”的人选,由当地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和一次性奖金,对符合条件的,分别授予“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选拔提升并举,培养后备。有的地方工会加大对“工匠”的再培养、再锻炼和再提升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推动所在单位进一步发掘潜力,激发潜能,发挥作用,为其提供各类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展示技能、提升素质、培训锻炼和研修深造等培训交流机会,帮助其获得更好、更长足、更全面的发展,为单位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还有的工会形成以“工匠”为主的攻关梯队,形成“传帮带”的效果,帮助普通职工进步提升,体现“工匠精神”。

(二)地方工会培育工匠存在的问题

2.路径多通道,条件明确。多通道的选拔路径包括:单位推荐、行业(协会)推荐、个人自荐。选拔条件体现在:第一,具有工艺专长。在从事的岗位和职业中,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技高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实施工艺、技术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地位。第二,掌握高超技能。所具备的技能技艺在本行业、本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三,体现领军作用。善于解决疑难杂症、善于攻坚克难,运用个人技能、技艺带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并屡建战功;热心带教徒弟,善于向职工普及知识、传授技艺、传播理念、传承精神,乐于帮助并带动身边的职工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第四,作出突出贡献。以自己的技能活动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要成果。

通过对工会培育工匠的研究来看,工匠培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2.企业与“工匠培育”。企业本是工匠培育的承担主体,也是工匠培育的受益者,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却对工匠培育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有的企业不想纳入工会的工匠培育体系,因为企业原本将自己的优秀员工评为“星级员工”,工会要求评为工匠,打乱了企业评优奖先规则。因此,企业积极性不高。第二,企业不愿意推选优秀的人才参选“工匠”评级,因为职工一旦进入工匠序列,则需要按照行政级别纳入晋升机制,周期长,对工匠的激励不足。第三,企业担心“工匠”流失。在实践中,有的企业反映,被评上各级“工匠”的职工,会进入猎头公司的名单,很快,猎头会主动找到“工匠”谈条件,挖墙脚。

3.员工与“工匠培育”。根据“人的欲望成长”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获得的奖励、晋升或其它激励因素产生消减,这时企业不得不提出新的激励因素以增强对员工的激励力。在实践中,当职工成长为各级工匠后,需要企业给予数量更多的、程度更深的激励,但企业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因素,无法及时提供给职工激励,长期下去,职工萌生“跳巢”念头,寻求更好的发展。

(三)地方工会培育工匠的建议

工匠的培育除了有国家的支持之外,还需要制度的约束来保证。连辑强调,工匠精神是内在的自觉,需通过外在的制度约束来实现。[12]联系到我国工匠培育的实践来看,我国地方工会应在以下方面加大改进力度。

1.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从工匠培育的实践来看,工匠培育需要工会、政府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齐抓共管。工会负责设立各级工匠的培育机制,而政府的人社部门负责工匠的评选机制,人社部门的职工技能学校负责工匠培养机制。

2.工会构建工匠的“双通道”培育机制。地方各级工会可以设计工匠培育的“双通道”培育机制,即任何一名技能型职工即可以通过行政隶属关系,由企业,街道、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工匠阶梯晋升,也可以由职工自行申报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匠等级进行申报。这样,就会打破工匠晋升的行政化限制,势必提高工匠的申报积极性。

3.工会宣传对工匠的全方位激励制度。从现在职工的诉求来看,对工匠的激励不仅仅是薪酬,还包括晋升、培训、福利、住房、企业的关怀,甚至孩子的教育等。因此,地方各级工会在着重构建工匠培育机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工匠全方位激励的宣传,使企业明白对工匠全方位的激励,将对留住员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产生积极作用。

在入院后6 h之内完成治疗,首先是在C臂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踝关节做骨折复位,其手术切口应在外侧或后外侧,当复位完成并确认复位效果良好后,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做内固定,然后做应力外旋、外翻试验,如由下胫腓不稳定情况,或有内踝间隙增宽的骨折患者,则应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手术完成后的第2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8][10][12]王翠娟.以制度培育工匠精神[N].学习时报,2016-08-01.

[2]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08-30.

[3]吴晓波.工匠精神,是一次审美的本土化回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6][9]姜浩峰.中国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J].新民周刊,2016(22):8-15.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7)[2019-01-20].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7]王利中,魏顺庆.新知新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17-08-07(7).

[1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25-27.

On Craftsmen Cultivation: An Innovative Way for China's Local Trade Unions to Promote Craftsman Spirit

HU Xiaodong
(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 Beijing 100048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de unions in many parts of China are actively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of cultivating craftsmen, providing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hinese trade unions model of cultivating craftsmen, thus, is gradually taking shap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en, local trade unions should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building a "two-channel"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of craftsmen's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system.

Key words: local trade unions; craftsmen cultivation; educational function; construction of staff and workers team

[中图分类号] F246;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375(2019)05-0043-05

*[收稿日期] 2019-05-08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于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以《政府与公务员绩效管理实验实训教程》的研发为视角”(项目编号:JG16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胡晓东(1976—),男,管理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绩效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与公务员绩效管理。

[责任编辑:升 华]

标签:;  ;  ;  ;  ;  

工匠培育:我国地方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创新之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