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时期首都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与管理的调查报告_数字校园论文

雾霾期间首都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与管理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调研报告论文,首都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对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市教委宣布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停课期间,各校根据市教委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原则,利用信息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保障了停课期间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总结各学校先进经验,我们利用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访问监测服务”分析了24所学校的104个应用在停课期间的监测数据,并向49所数字校园实验校、51所非实验校发放问卷,组织29所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召开现场会,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数据,梳理典型做法,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学校实践做法

       一是利用信息应用平台,及时制定应急教学方案,合理设计雾霾期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积极应对雾霾影响。如房山区良乡小学等多所学校利用本校排课平台,在停课期间进行个性化的在线排课,为学生合理细致地安排了学习任务。

       二是利用网络视频课程技术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打造线上课堂。如怀柔五中组织学生利用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北京数字学校等服务渠道开展网络视频学习,芳草地国际学校也利用移动终端、电视机顶盒等方式开展远程视频教学。

       三是利用家校互动和即时通讯平台开展在线沟通,确保停课期间联络通畅,各类信息高效及时发布。如怀柔二中、石景山实验小学等学校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教学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保障计划顺畅实施。

       四是通过各类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开展个性化、自主化学习,保障教育教学活动不间断。如北师大二附中利用Moodle及微课平台、燕山星城小学利用“养正教育自主学习平台”、北京八中利用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开展了网上学习。

       五是借助在线管理平台开展日常事务办公,支撑停课期间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如七一小学、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在停课期间充分利用OA系统完成服务的预约办理,安排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确保停课期间管理工作不间断。

       六是非实验校充分利用市、区两级及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昌平二毛学校等利用北京数字学校、培育100、微信、“一起作业”等市教委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年级、多学科的课业自主互动学习。

       数据分析

       1.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大幅加强

       雾霾停课期间,接受调研的100所学校全部借助信息化手段系统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如图1),说明教师、学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大幅加强。

      

       图1 100所受访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率及类型分布

       2.信息化应用访问量持续攀升,学习类应用反超管理类应用

       雾霾停课期间,24所被监测学校应用页面访问共计6万多人次,日均访问量由之前的1万人次/日攀升至2.7万人次/日(如图2)。这表明,使用在线软件平台成为停课期间教师、学生的首选。

      

       图2 24个抽样监测系统访问量在7日至10日达到峰值

       (取自教委云服务平台“访问监测系统”)

       雾霾之前,市级数字校园云平台监测到,全市访问量排名前列的主要是以管理类、门户类应用为主。但在停课期间,排名前三的应用系统均为在线教育教学类应用,反超管理类应用。

       3.家校互动工具成为信息沟通的重要途径和优先选择

       在雾霾期间,各类家校互动类应用为打通家庭和学校沟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共有82所学校使用微信、QQ、飞信、邮件、“班级微空间”等工具,进行通知发布、即时沟通、群组讨论、资料分发等应用。

       以北京市教委数字校园云服务“班级微空间”为例,由于具备群组通知同步发送手机短信、文件共享同步发送邮件等功能,因此利用系统发布信息资料成为一些学校的主要方式。12月7日当天,因发布停课安排相关通知信息,“班级微空间”达到访问量峰值(如图3)。

      

       图3 市教委“班级微空间”在7日达到访问量及用户数峰值

       (取自教委云服务平台“访问监测系统”)

       4.雾霾期间,应用时段分布双向扩展,用户转换率明显提升

       在雾霾之前,各类系统使用时间高峰一般出现在课后;在雾霾期间,系统访问情况一天内均衡分布(如图4)。这说明学生和教师一天中都在使用系统,系统应用深度明显加强。

      

       图4 访问量分布在各时段,且绝对访问量大幅增加

       (取自教委云服务平台“访问监测系统”)

       5.市教委云服务发挥着重要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北京市数字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班级微空间等市级服务此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市级资源在停课期间访问量超过380多万人次,仅12月8日当天,在线课程总点播节数就达到7,320节,在线课程访问时长达到48万分钟。数字校园实验校和非实验校都积极利用市教委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应对雾霾。

       6.数字校园实验校的信息化应用范围更广、自主学习类应用程度更深

       此次接受调研的49所数字校园实验校的自主学习等平台的应用率达到65.3%。51所非实验校中学习类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仅18.52%(如图5),表明数字校园实验校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相对更广、程度相对更深。此次停课也再次激发了非实验校的信息化应用热情。在调研反馈中,多所信息化水平相对薄弱的非数字校园实验校表达了尽快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迫切愿望。

      

       图5 49所实验校和51所非实验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应用率

       7.互联网应用服务在应对雾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微信的作用尤为明显

       微信、QQ、网盘、“一起作业”等一批普及度高的互联网产品在各学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微信平台,为停课期间的家校互动、信息发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考与展望

       通过对此次雾霾停课期间各学校实践做法及特点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极大提升了教育工作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本次应对雾霾中,在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下,各学校能够沉着应对,师生、家长广泛配合参与,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衔接顺畅、收效显著,说明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信息化参与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具备较高水准。

       二是数字校园实验校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凸显。全市100所实验校在信息化应用广度、应用深度以及常态化机制方面都较为成熟。在本次调研中,做法比较先进的大多来自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校,主要原因是第一批实验校相关系统已投入运行。可以预期,第二批和第三批实验校上线后,将进一步带动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

       三是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学校借助市级资源满足了大量基础性应用需求,特别是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非实验校,停课期间积极利用北京市提供的公共云服务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弥补了自身建设的短板。

       四是市级“访问监测服务”成为总览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情况的重要窗口和“仪表盘”。市级“访问监测服务”虽然上线不到两个月,只有24所实验校的104个应用纳入监测,但在此次停课期间,各学校及市教委利用“访问监测服务”密切关注系统动态,为决策、分析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和灵活直观的分析展示。作为重要的监测评估量尺,“访问监测服务”将在今后日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市级数字校园云服务建设推广,巩固和拓展优质数字资源常态化服务。结合此次调研中各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障工作,扩大市级公共服务与资源的覆盖面。通过后续数字校园工程引领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应用向纵深发展,引导更多非实验校投身信息化实践,进一步提升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急支撑能力。

标签:;  ;  ;  ;  ;  

雾霾时期首都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与管理的调查报告_数字校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