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

高学宝[1]2004年在《水溶液电沉积Fe-Nd-P、Fe-Ce-P稀土合金薄膜》文中研究指明稀土薄膜已广泛地应用在磁学、光学、电催化和超导器件等领域。这类稀土薄膜功能材料已引起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的性质和应用,阐述了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理论原理,并分析了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出稀土合金的可行性。 其次,本文对水溶液电沉积Fe-Nd-P和Fe-Ce-P稀土合金薄膜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在Cu基体上电沉积出厚度达5μm以上的黑色的稀土合金薄膜。镀液主要组分为:氯化钕(或氯化铈),氯化亚铁,亚磷酸,柠檬酸,氯化铵。研究发现:柠檬酸络合剂和Cu基体能使稀土元素的还原电位正移,使稀土元素电沉积成为可能。研究了金属盐浓度比、络合剂浓度、镀液pH值、温度和施镀时间对镀层沉积速率及成分的影响,得出了能实现Fe、Nd、P叁种元素共沉积且镀层稀土元素Nd含量高、镀层质最好的工艺因素。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发现镀态样品表面平整、光滑。 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发现:稀土合金镀层的硬度比基体Cu的硬度大,Fe-Nd-P镀层硬度比不含稀土的镀层硬度大,稀土元素Ce含量高的Fe-Ce-P镀层硬度比不含稀土的镀层硬度大。在300℃到600℃热处理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镀层硬度值降低。 研究了Fe-Nd-P和Fe-Ce-P合金镀层的磁性能,经测量发现Fe-Nd-P、Fe-Ce-P合金镀态样品与没有加稀土的Fe-P合金镀态样品相比,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要高。

彭军[2]2004年在《脉冲电镀Ni-Nd-P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文中认为稀土薄膜已广泛地应用在磁学、光学、电催化和超导器件等领域。这类稀土薄膜功能材料已引起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的性质和应用,阐述了采用脉冲电流在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理论原理,并分析了其相对于直流电镀的优势。 其次,本文对采用脉冲电流在水溶液中电沉积Ni-Nd-P稀土合金薄膜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在Cu基体上电沉积出厚度达5μm以上的灰白色的稀土合金薄膜。研究了脉冲电流、脉冲频率和脉冲占空比等电参数对镀层沉积速率、形貌、力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能实现Ni-Nd-P叁种元素共沉积且镀层质量好的脉冲电参数。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发现采用脉冲电流得到的镀态样品质量明显好于直流,表面更平整光滑,结晶更致密。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发现:稀土合金镀层的硬度比基体铜的硬度大,脉冲镀层比直流镀层的硬度大;在300℃到600℃热处理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镀层硬度值降低。 针对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的困难,本文还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镀液组成中的混合配体柠檬酸和氯化铵对稀土元素和镍还原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配体使稀土元素的还原电位正移,使稀土元素电沉积成为可能;使镍的还原电位负移,从而实现这两种还原电位相差较大的金属的共沉积。

唐黎明[3]2003年在《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文中认为稀土薄膜已广泛地应用在磁学、光学、电催化、和超导器件等领域。这类稀土薄膜功能材料已引起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合金薄膜的制备、性质和应用,分析了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 其次,本文对水溶液电沉积Ni-Nd-P、Ni-Ce-P和Fe-Nd-Ni-P稀土合金薄膜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在Cu基体上电沉积出厚度达5μm以上的灰白色的稀土合金薄膜。研究发现:柠檬配体和Cu基体能使稀土元素的还原电位正移,使稀土元素电沉积成为可能。本文对电沉积Ni-Nd-P时,金属盐浓度和工艺条件对镀层成分及镀层形貌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了能实现Ni、Nd、P叁种元素共沉积且镀层稀土元素Nd含量高、镀层质量好的金属盐浓度和工艺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稀土合金镀层的力学、热学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杨氏模量发现:镀层的硬度值较低、应力很大。采用差动热分析法研究了镀层的热稳定性并结合镀层的结构分析发现:此类合金是热稳定性较好的非晶材料。测试Ni-Nd-P合金的磁性发现:合金的磁性能不好,但比不含稀土的Ni-P的磁性能要好,并且合金的磁性能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张金方[4]2011年在《水溶液中Sm-Co薄膜的电化学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m-Co合金薄膜具有高居里温度、高矫顽力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等优异的磁性能,在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讨论了Sm3+离子和Co2+离子在氯化物型和氨基磺酸盐型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在室温下,通过恒电位方法分别在这两种电解液体系中电沉积制备出了Sm-Co合金薄膜。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了Sm3+离子和Co2+离子在氯化物型电解液体系中的共沉积。从循环伏安曲线和对沉积膜的EDS检测,说明Sm3+离子和Co2+离子在该体系中实现了诱导共沉积。应用恒电位法,从氯化物型电解液中在Cu衬底上制备Sm-Co薄膜。利用SEM.EDS及XRD分别对薄膜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呈银灰色,结构致密、均一;薄膜由Sm和Co及少量杂质元素组成;薄膜为非晶态。并研究了沉积电位对Sm-Co薄膜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电位的负移,Sm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薄膜形貌逐渐变差。2.研究了Sm3+离子和Co2+离子在氨基磺酸盐型电解液中的共沉积。从循环伏安曲线和对沉积膜的EDS检测,说明Sm3+离子和Co2+离子在该体系中实现了诱导共沉积。从氨基磺酸盐型电解液中,采用恒电位技术在不同衬底上制备出了Sm-Co薄膜。SEM、EDS和XRD的表征说明,薄膜呈银灰色,结构致密;薄膜由Sm和Co及少量杂质元素组成;薄膜为非晶态;与氯化物型电解液相比,氨基磺酸盐型电解液更有利于提高薄膜中稀土Sm的含量。并研究了沉积电位对Sm-Co薄膜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电位区间时,随着沉积电位的负移,Sm含量呈递增趋势;相对Cu衬底,在玻璃和硅片上得到的薄膜的形貌较好。3.研究了热处理对Sm-Co薄膜(Si片衬底)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薄膜呈晶态;结构更加致密,有晶粒析出;薄膜表现的磁性明显增强。

张兴国[5]2017年在《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钕铁硼薄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稀土合金磁性薄膜材料因具有优良的磁记录、磁存储、高磁能的特征,成为了新材料的研究热点。研制兼具优良磁性能和耐蚀性能的稀土合金薄膜,并开发制备条件温和且低能耗的制备技术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稀土合金磁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真空蒸镀法、电沉积法等。在本工作中,重点讨论了电沉积制备NdFeB磁性薄膜主要工艺参数(包括镀液成分、施镀条件等)对合金组成、结构和性能(磁性能和抗蚀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取得如下研究结果:采用水溶液电沉积法制备NdFeB薄膜。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NdFeB薄膜沉积工艺条件,包括pH、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电沉积时间等。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 A/dm2,pH为3.30,温度50℃,电沉积时间为20 min。其次,通过做正交试验确定NdFeB薄膜的镀液成分。得出镀液组分的最佳组成为:氯化亚铁22 g/L,氯化钕8 g/L,氯化铵25 g/L,硼酸20 g/L,柠檬酸与甘氨酸均为15 g/L。采用SEM、Tafel、VSM等技术对镀层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NdFeB薄膜具有纳米晶结构,与传统烧结法制备的NdFeB材料相比,自腐蚀电位更正,腐蚀电流更小,耐蚀性更好。VSM结果显示,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分别为52.67 emu/g和18.22 Oe,可作为优良性能的软磁薄膜。采用超声波氛围下电沉积法制备NdFeB薄膜。分别研究了溶液pH值、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超声频率等因素对NdFeB薄膜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所得最优镀层的条件为:pH为2.4,电流密度2 A/dm2,电镀时间为10 min,超声频率为45 kHz。采用SEM、EDS、XRD等技术对镀层材料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薄膜具有纳米晶结构,结晶度较非超声氛围下制备的样品有较大提高,稀土Nd的含量明显增长。薄膜的矫顽力减小到8.05 Oe,饱和磁化强度提升至68.67 emu/g,软磁性能显着增强。将NdFeB薄膜放在3.0%的中性NaCl溶液中进行Tafel及EIS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氛围下制备的材料自腐蚀电位正移43 mV,自腐蚀电流降低叁个数量级。此外,EIS复平面图呈现两个时间常数的特征,界面电阻Rc和电荷转移电阻Rt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说明薄膜的耐蚀性进一步提升。

李正元[6]2012年在《电沉积La-Mg-Ni合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储氢合金材料不仅有效地改善了镍氢电池的性能,而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提高镍氢电池的容量,使之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就变得非常紧迫。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传统的Ni/MH电池的阴极材料基础上加入稀土元素,可使电池容量更高,寿命更长,使用成本更低。其中La-Mg-Ni系储氢合金材料,因其储氢容量高,活化性能好,作为Ni/MH电池的阴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制备La-Mg-Ni系储氢合金材料的主要方法有熔炼法、机械化合金法以及烧结法等,这些方法设备复杂,成本较高,且只能获得粉末状和块状的合金材料,而电沉积法具有设备简单,能直接成膜作为电极使用等优点。本文在对国内外稀土系储氢合金研究基础上,分别在乙酰胺、脲和溴化钠的体系中采用熔盐恒电位沉积法;在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恒电流和脉冲等方法制备了La-Mg-Ni合金膜。应用循环伏安(CV)、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等方法研究了合金膜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沉积层的表面形貌、组成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电沉积合金薄膜的XRD图谱中可以看出,电沉积的合金薄膜有较强的LaMg2Ni9特征峰;熔盐电沉积中,随着阴极电位负移的增大,镧和镁的含量增加,合金膜的表面越来越平整,储氢性能逐步增强;当沉积电位为~(-1).0V时,合金膜表面的表观活化自由能最小(△G≠=22.51kJ·mol~(-1)),说明具有很高的析氢活性,在EIS中的吸附程度Q为7.98μF·cm~(-2),表明其具有很高的储氢能力。在水溶液中进行恒电位电沉积时,在合金膜还原峰值电位附近,随着阴极电位负移的增大以及沉积电流的增加,合金膜表面裂纹增大;当沉积电位负于-0.5V时,合金膜上有单独的镍被还原出来;当沉积电位为-0.7V时的,合金膜表面的表观活化自由能最小( G≠=22.25 kJ·mol~(-1)),说明具有很高的析氢活性。在水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法制备La-Mg-Ni合金膜时,当沉积电流密度为30A·dm~(-2)时沉积出的薄膜的表观活化自由能最低为31.88 kJ·mol~(-1),说明其良好的析氢活性。当在水溶液中进行脉冲电沉积时,平均电流密度为33A·dm~(-2),占空比为25%,频率为150Hz时所获合金膜较为致密,循环储氢最好,其G≠=23.15 kJ·mol~(-1),Q值达到8.08μF·cm~(-2)。

苏彩娜[7]2011年在《离子液体电沉积稀土—铁族合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铁族(RE-IG)合金薄膜因具有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较大的矫顽力,其作为高密度磁记录介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稀土-铁族合金薄膜主要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获得,为克服这些方法的缺陷,人们试图采用电沉积方法来制备。但由于稀土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较负,很难在水溶液中进行电沉积,有机溶剂又存在污染及溶解性低等缺点,而室温熔融盐(离子液体)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和低蒸汽压等优点可作为电沉积电极电势较负的稀土金属的溶剂。本文采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来电沉积制备RE-IG合金薄膜,为制备RE-IG合金磁记录材料提供一种新方法。以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溶剂,采用叁电极恒电势法进行电沉积金属钴的工艺研究。确定了电沉积金属钴的最优电解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o(BF_4)2浓度0.5~1.5mol/L,沉积电势-1.2~-1.8V,电解液温度30~60℃。XRD分析表明,当电解液温度为60℃时,金属钴的结晶出现了明显地择优取向。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对金属钴的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钴在铂电极上的扩散系数D0为1.76×10-8cm2/s;金属钴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电沉积遵循了叁维瞬时成核且受扩散控制的生长机理。采用恒电流方式研究了电沉积Sm-Co合金工艺,确定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Sm~(3+)]/[CO~(2+)]摩尔浓度比0.5:1.0~2.0:1.0,LiClO4浓度60g/L,1,4-丁炔二醇浓度1.5g/L,电解液温度40~80℃,电流密度0.6~0.8A/dm2。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得到Sm质量分数在0~55%之间可控的Sm-Co合金镀层。当合金镀层中Sm的质量分数大于23%时,开始形成非晶态的Sm-Co合金。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Sm~(3+)不能单独电沉积,但可以在CO~(2+)的诱导下实现Sm-Co合金的共沉积。当沉积电势为-0.92~ -1.51V时有利于钴的沉积,当沉积电势低于-1.51V时主要是Sm-Co合金的电沉积。分别采用恒电势和脉冲电势方式来电沉积制备Tb-Fe-Co合金。研究发现,采用脉冲电沉积可以得到外观较好且铽含量较高的合金镀层。结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工艺条件对镀层组成和外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电压增大、脉冲占空比降低、脉冲频率适中、电解液温度升高以及搅拌速度降低都有利于提高Tb-Fe-Co合金镀层中铽的含量,镀层中铽的质量分数可高达50%。XRD分析表明,合金镀层可能含有Tb2Co17、Fe-Co相及非晶态Tb-Fe-Co合金相。添加剂1,4-丁炔二醇可以提高合金镀层中铽的含量和外观形貌。循环伏安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1,4-丁炔二醇能够增大阴极极化,消除铁族金属的欠电势沉积,使镀层结晶更细致,有利于电势较负的金属的电沉积。采用恒电势法电沉积制备的金属钴镀层具有明显的磁各向异性,当电解液温度为60℃时,在铜基体上电沉积得到的金属钴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其值为248.1Oe。采用恒电流电沉积制备的Sm-Co合金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明显的平行磁各向异性,可作为纵向磁记录介质,当镀层中Sm的质量分数为12.6%时,Sm-Co合金镀层具有较优的磁性能,其矫顽力为243.7Oe,矩形比为0.413。当合金镀层中钐含量较大时,合金镀层呈现非晶态,使得Sm-Co合金薄膜的矫顽力和矩形比降低,由硬磁性转为软磁性。脉冲电沉积制备的Tb-Fe-Co合金薄膜具有较明显的平行磁各向异性和较高的垂直矫顽力,矩形比为0.568,矫顽力为1522Oe,可作为纵向磁记录介质材料。当脉冲占空比为60%,脉冲频率为3.0kHz时,电沉积制备的Tb-Fe-Co合金薄膜具有较优的磁性能。

王玲玲, 唐黎明, 彭军, 黄桂芳, 黄维清[8]2004年在《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及合金膜的工艺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电沉积制备稀土合金膜主要有非水有机溶液及水溶液方法 ;沉积机理主要有欠电位沉积、诱导共沉积以及元素的电负性原理等。稀土合金膜具有优异的化学性质及其磁学、光学与俘获热中子等性能 ,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唐娟[9]2013年在《磁性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由于含有性能优异的纳米微粒,因而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耐蚀、磁性和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并且稀土元素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已经成为诸多优异功能材料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元素。被誉为磁王的NdFeB永磁材料,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磁性材料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国内外科学家已对其制造工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有关水溶液中制备NdFeB永磁薄膜的相关报道却知之甚少。因此开展NdFeB永磁薄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出了CoNiFe-SiC纳米复合薄膜,综合探讨了主要工艺参数如沉积终止电位、镀液中SiC的添加量、pH值的大小及搅拌速度等对复合薄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优化工艺。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oNiFe-SiC纳米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耐蚀性和硬度分别采用SEM、 EDS、 XRD、 Tafel极化曲线等技术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薄膜由精细致密的纳米粒子组成,表面平整、光滑,同时其兼具较CoNiFe合金薄膜优良的耐蚀性和硬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循环伏安、计时安培、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技术对CoNiFe合金薄膜与CoNiFe-SiC纳米复合薄膜的电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添加纳米SiC颗粒使CoNiFe合金的沉积电位发生正移;纳米SiC颗粒吸附在阴极表面还增大了阴极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在-0.9VSCE左右较低电位下,CoNiFe-SiC以及CoNiFe合金体系的沉积形核均遵循3D瞬时形核/长大机制;电位进一步负移,两者的形核模式偏离3D瞬时形核/长大机制;阶跃电位越负,形核诱导时间越短,形核速率越快。论文也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铜电极上进行了NdFeB稀土永磁薄膜电沉积的初步探索。镀液组成为:FeCl240g/L, H3BO336g/L,抗坏血酸1.2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g/L,配位剂(30g/L甘氨酸+30g/L氯化铵),NdCl38~16g/L。探讨了配位剂对该体系镀液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镀液中NdCl3含量和电沉积终止电位对镀层形貌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配位剂后,Fe2+起始沉积电位负移,而Nd3+的还原电位正移。Fe元素能诱导Nd元素进行共沉积,实现在水溶液中电沉积制备稀土永磁薄膜。循环伏安沉积的终止电位和镀液中NdCl3的含量对NdFeB薄膜的形貌和外观影响较大。镀液中NdCl3为8g/L、终止电位-1.7VSCE时,可制得Nd的质量分数高达5.69%、较光亮致密的NdFeB薄膜。

徐加民[10]2009年在《离子液体电沉积Tb-Fe-Co叁元合金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光记录光盘普遍使用的介质是稀土(RE)-过渡族金属(TM)合金非晶薄膜,其代表性材料为Tb-Fe-Co合金,并已获得实用化。Tb-Fe-Co合金薄膜由于具有大的磁各向异性Ku,其在磁光存储方面的应用被深入的研究。目前Tb-Fe-Co合金薄膜主要采用真空蒸镀和磁控溅射等物理方法制备,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沉积层组成不易控制等缺点。本文通过对多种离子液体电解液体系的对比,选定离子液体[BMIM]BF4做为电解液,在其中单独加入Fe(BF4)2和同时加入Fe(BF4)2和Co(BF4)2得到了镀层均匀细致的金属铁及Fe-Co合金镀层。然后选定[BMIM] BF4-Fe(BF4)2- Co(BF4)2-Tb(BF4)3电解液体系,结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电沉积Tb-Fe-Co合金的较优的镀液组成:在离子液体[BMIM] BF4,加入1.0mol·L-1 Tb(BF4)3、1.0mol·L-1 Fe(BF4)2和0.5mol·L-1 Co(BF4)2,并选定了合适的添加剂1,4-丁炔二醇,其优化含量为1.5g·L-1。采用脉冲方式进行电沉积,考察了脉宽、频率、平均电压、温度、搅拌速度等对镀层外观及合金组成的影响,在脉宽30%,电压7.0V,频率3.0kHz,温度50℃,搅拌速度500 rpm条件下得到了外观光亮、结晶致密、镀层含铽量较高的Tb-Fe-Co叁元合金镀层。镀层主要由非晶态的Tb-Fe-Co合金、Fe-Co合金化合物、Co5Tb等组成,镀层中Tb、Fe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5%~50%、40%~30%和25%~20%。与真空蒸镀和磁控溅射等物理方法相比,本实验方法效率高,镀层组成比较容易控制。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Tb-Fe-Co叁元合金镀层外观的影响,发现加入丁炔二醇可得到均匀光亮的Tb-Fe-Co叁元合金镀层。EDS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丁炔二醇含量上升可以提高合金镀层中铽的含量;阴极极化曲线测试表明:丁炔二醇能够增大阴极极化,消除活泼离子的欠电位沉积,使镀层结晶更细致。丁炔二醇能够吸附在阴极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吸附层,阻碍金属离子的放电,因而提高了阴极极化,从而有利于电势较负的金属的电沉积。通过对电解液进行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等测试,确定了铁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沉积过程的控制步骤。循环伏安曲线测试表明:铁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沉积是扩散控制下的非可逆过程。Fe-Co合金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的电沉积是受扩散控制的非可逆过程;不同温度下的阴极极化曲线表明,在-1.2~-1.8V之间,随着电极电势的负移,Fe-Co合金共沉积所需要的活化能逐渐降低,说明控制步骤由电化学控制转向扩散控制;分析对比镀液组成与镀层组成的关系发现,Fe-Co合金的共沉积类型为异常共沉积。循环伏安测试和阴极极化测试表明:Tb-Fe-Co叁元合金的共沉积类型为诱导共沉积,电解液中活泼的Fe2+、Co2+诱导了不活泼的Tb3+在阴极表面还原从而实现共沉积。

参考文献:

[1]. 水溶液电沉积Fe-Nd-P、Fe-Ce-P稀土合金薄膜[D]. 高学宝. 湖南大学. 2004

[2]. 脉冲电镀Ni-Nd-P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D]. 彭军. 湖南大学. 2004

[3].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D]. 唐黎明. 湖南大学. 2003

[4]. 水溶液中Sm-Co薄膜的电化学制备研究[D]. 张金方. 中南大学. 2011

[5]. 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钕铁硼薄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研究[D]. 张兴国. 长春理工大学. 2017

[6]. 电沉积La-Mg-Ni合金研究[D]. 李正元. 沈阳工业大学. 2012

[7]. 离子液体电沉积稀土—铁族合金的研究[D]. 苏彩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8]. 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研究现状[J]. 王玲玲, 唐黎明, 彭军, 黄桂芳, 黄维清. 材料保护. 2004

[9]. 磁性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唐娟. 中南大学. 2013

[10]. 离子液体电沉积Tb-Fe-Co叁元合金的研究[D]. 徐加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标签:;  ;  ;  ;  ;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