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研学问题设计例谈论文_许少仪

小学五年级研学问题设计例谈论文_许少仪

“学贵有疑”,设计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的产生,培养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而研学问题则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因此,在探究学习课堂、自主开放式学习的课堂,研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和科学非常重要。 下面谈谈自己对研学问题设计的思考,并且通过几个课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确研学问题与教学问题的区别。

研学问题与教学问题之间不能画上等号,语文学科的研学问题是基于语文科核心知识和学科素养的教学问题,包含语言文字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运用,它具有导学功能,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

二、设计研学问题要考虑体现探究性和学科性。

设计研学问题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基于语文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而设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设计研学问题时要基于语文学科知识,体现语文味。 此外还要考虑此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探究性,是否通过品读、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能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钓鱼的启示》可设计下面研学问题:

从钓鱼到放鱼过程,“我”的心情发生哪些变化?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静心阅读,边读边思考,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才能有所理解和感受。 此问题体现了学科性,也有一定的探究性。

三、设计研学问题的途径。

1、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研学问题。

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以读懂句中含义,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为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以下研学问题让学生探究:

读句子: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研学问题:爸爸是在表白着什么?为什么要说白杨的特点?

2、从作者表情达意方面入手设计研学问题。

《清平乐村居》是宁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 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学习,学生是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我设计了以下研学问题:

词中“醉里吴音相媚好。”谁醉了?他们为何醉了?

请细读句子,想象画面,把你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以研学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初读(读准 读出节奏)——再读(明意)——品味、想象(悟情)。

3、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提示设计研学问题。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常常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体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很有价值。 如《桥》,这篇课文课后练习题: “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 我以此为研学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老汉品格的句子划出来,再联系当时的环境用心体会。课堂上学生主动研究、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 “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学习方式。

4、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研学问题。

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承载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如《草原》的研学问题设计: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草原景美和人美的风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设定研学问题为:作者怎样把美丽的草原风光展现的我们眼前?

通过此研学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把理解、感悟,学习表达方法融进去,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因此,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5、抓住课文的矛盾点设计研学问题。

有些课文经过深入研读后,你会发现课文内容有看似矛盾处。 如《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扁鹊药术高明,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中作者写的是同一首诗 ,却得到完全相反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直接指向课文内容的“矛盾处”,需要学生经过深度的阅读探究才能做出合适的解读,且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问题可以作为研学问题。

6、抓住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设计研学问题

人物描写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在设计研学问题时,可以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点睛之处进行提练。例如:

语言描写:

《将相和》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就爬到他头上了。

研学问题:蔺相如封为上卿,就靠一张嘴吗?

《草船借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研学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

动作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研学问题设计:

严监生临死的三次摇头有什么不同?你从他每次摇头猜想到他是怎样想的?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中想到他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7、从课文的导读入手提练研学问题。

每组课文的导读部分都分别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和读写训练点,我们可以根据此提示,再分别结合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研学问题。如在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可设计以下研学问题:

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画面,请找出你印象深刻的,抓住重点词句,想想这些词句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鼓励学生质疑, 以学定教。

设计研学问题应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的地位。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使他们主动质疑。研学问题的设计由教师的行为变为师生共同的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实践、反思,本人对“研学后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把握了“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思维,较为实在地对“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理念进行自身的教学对接,产生了自身的课堂教学思考,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特点、学段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设计有导学功能,体现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科素养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为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思维奠定了较为稳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番禺区教育局,2012年9月17日。

论文作者:许少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五年级研学问题设计例谈论文_许少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