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总结论文_陆炜青

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总结论文_陆炜青

陆炜青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作者简介:陆炜青(1971.2-),男,1989~1994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毕业后于常州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目前为副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同时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摘要】申春悌教授为常州孟河医派名家,研究孟河医派医案多年,对肺系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形成了自己特色。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认为在补肺健脾,清热化痰的同时,还需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瘀阻中焦,治以活血祛瘀,辅以健脾、制酸、养阴。瘀阻心脉,治以活血通脉,益气通阳,辅以化痰利水。标本兼顾,攻补同施,往往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化瘀

【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90-01

孟河医派是近现代著名的中医流派,自清道光、咸丰以来,名家林立,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尤以费、马、巢、丁四医家最为著名,其中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其对于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到的理论与疗效。申春悌教授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是常州孟河医派名家,早年师从费家传人徐迪华,后又研究孟河医派医案多年,对肺系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形成了自己特色。笔者有幸成为申春悌教授学术经验传承者,并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关经验简介如下:

1理论依据

 《内经》有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全面而精练的概括了肺脏的生理功能:①肺主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排出体内浊气;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③辅心行血:肺朝百脉,辅助心主,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④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肺脏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脉道通利;肺失宣降,气机失司或呼吸不调,则气机阻滞,痰浊内生,甚则影响血行,以致血流滞涩不畅。慢性阻塞性肺病由于肺的功能受损,或夹痰、火病理因素,导致瘀血内阻,因此其治疗不仅需注重原发病机,在把握本虚与标实平衡的同时,还需运用活血祛瘀的治法。

2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大法为标本兼顾,辅以活血祛瘀。

2.1本虚者温补、纳气、养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表现。久咳伤肺,肺气亏虚,同时痰为阴邪,易伤阳气,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温补为主。方选生脉饮与补肺汤加减,常用药包括黄芪、党参、五味子、山茱萸、炙甘草、麦冬、玉竹等,有条件者可加用蛤蚧、虫草。黄芪、党参、山茱萸益气补肺,陪土生金。五味子甘酸养阴,既有敛肺之功,合麦冬、玉竹又可达阴中求阳之妙。肺病及肾,气失摄纳,则呼吸表浅,动则气喘,治以补肾纳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常用药如山茱萸、熟地、紫河车、肉桂、附子、人参、蛤蚧等。附子、肉桂补火助阳,熟地、河车、人参、蛤蚧补肾纳气,少佐熟地阴阳两生。另有患者久病耗伤肺阴,表现为干咳、潮热、盗汗,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包括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合、葛根、五味子、乌梅等。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合、葛根养阴生津,五味子、乌梅滋阴敛肺,诸药同用,恰合肺脏喜润恶燥之性。

2.2标实者祛火、化痰: 火和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火分虚实,实火宜清火、降火,方选加减泻白散,常用药包括桑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粳米。桑皮、地骨皮、知母、黄芩清上焦热邪,甘草、粳米和中健脾,以防子病犯母。虚火宜滋阴降火,方选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包括百合、生地、熟地、玄参、贝母、麦冬、桔梗。百合、生地、熟地、玄参、贝母、麦冬既养肺阴又清肺热,桔梗引药归经。痰有寒热之分,寒痰宜温肺化痰,方选真武汤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包括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熟附子、生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附子温阳,合生姜温肺化痰。热痰宜清化,方选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包括瓜蒌皮、黄芩、栀子、知母、贝母、茯苓、桑皮、竹茹。

2.3久病者辅以化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久,累及肺络,气滞血瘀,不仅可生痰化热,也因气、痰、瘀、火相互搏结出现相应症状。瘀阻中焦,常导致腹胀、泛酸、消化道出血[1]。治以培土生金,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腹胀者,加枳壳、枳实、厚朴,行气消痞,木瓜、鸡内金和中消食。泛酸者常用乌贝散、煅瓦楞,降逆止酸。消化道出血者,需在制酸的基础上,补气养血,方选归脾汤加减。若痰热中阻,灼伤津液,可导致口干、口苦,在化瘀健脾的基础上需配合养阴生津。加用玉竹、沙参、石斛等清养之品,但慎用麦冬、熟地,以防滋腻碍胃。

 更有患者,瘀血内阻,气滞不行,导致心脉痹阻,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治以活血通脉,益气通阳,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畏冷肢凉,舌淡胖者加熟附子、桂枝。痰多,苔白腻者,加半夏、瓜蒌。水肿者,加黄芪、茯苓、泽泻以利水。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肺系疾病,病情迁延难愈,逐渐加重,继而致使肺脾肾诸脏俱虚、功能失调,形成痰、热、瘀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多为补肺纳气,清热化痰。综观费氏医案,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2],并秉承“和缓为宗,纠偏归醇”的治疗思想,“和”则无峻猛之剂,“缓”则无急切之功。费氏治疗咳喘,首重宣肺止咳、清热化痰,认为痰与火为其两大病理因素,当宣肺、清热化痰两者并重,治标缓解症状;其次注重养阴清肺,因痰、火久恋于肺,恐耗伤肺阴,致咳嗽缠绵难愈;同时兼顾他脏,“脾为后天之本”,脾为肺母,故善用培土生金法,一杜生痰之源,二使水谷精微上输养肺,气得化津,则肺复宣发肃降,咳喘自平,此为治本。然则瘀血停滞于内,虽痰热之疾暂缓,亦可因气滞血瘀生变,以致去而复来。因此,申春悌教授认为在补肺健脾,清热化痰的同时,还需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瘀阻中焦,治以活血祛瘀,辅以健脾、制酸、养阴。瘀阻心脉,治以活血通脉,益气通阳,辅以化痰利水。标本兼顾,攻补同施,往往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4临床案例

李某,男,58岁,因“咳嗽、胸闷、心悸、浮肿1周”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心功能IV级”住院。患者有咳喘史近10年,每遇冬季症状加重,1周前因受凉而诱发咳喘、心悸、不能平卧、咯白色粘痰、面色青紫、浮肿、舌暗边有瘀点、苔滑润、脉沉细。体温36.3°C,HR90次/min,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广泛湿性啰音,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胸片示:肺气肿,肺心病;心电图提示:肺型P波,右心室肥厚。辨证属肺肾气虚,瘀血内结,治以活血祛瘀,纳气平喘,用金匮肾气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加减,药物组方:黄芪30g、茯苓2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熟附子5g、桂枝6g、葶苈子10g、甘草3g、1剂/日,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5d后,尿量增多,水肿渐退,心悸,咳喘明显减轻,可平卧休息,继续服用前方10剂,诸症基本消失。

张某,女,62岁,因“慢性咳嗽、气喘10年,加重一周伴腹胀”入院,表现咳嗽、咳黄痰量多、气喘、泛酸、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偶有呕吐,为胃内容物,腹胀难忍。查体:颜面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肠鸣音减弱,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辨证属痰热蕴肺,痰瘀内阻,治从清热化痰,祛瘀制酸。方选清金化痰汤合左金丸加减,药物组方:瓜蒌皮15g、黄芩10g、栀子10g、桔梗10g、黄连6g、吴茱萸10g、茯苓15g、浙贝母15g,配合西药常规治疗一周后腹胀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隋雅清,宋淑静.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消化系统表现[J].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8,8:2627.

[2]朱雄华,蔡忠新,等.孟河四家医集[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陆炜青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申春悌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总结论文_陆炜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