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因地制宜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论文_旷伟明

浅谈如何因地制宜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论文_旷伟明

——嵊泗县中心福利院设计

(舟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 要】因地制宜,实现建筑与环境融合。建筑形态根据现有山地地形的特点,局部作逐渐退让之势,使得整个建筑更好的与地势契合,达到浑然天成。将场地中的古树完整保留,继承场所的记忆,增添建筑的历史感。

【关键词】因地制宜;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1.项目背景与工程概况

嵊泗县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西与上海芦潮港隔海相望,南邻普陀山,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接黄海,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美誉。该县目前60周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达到21.08%,为了改变社会机构养老床位严重不足的情况,嵊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嵊泗县中心福利院。

本项目位于嵊泗县青沙四村,原为一所当地的小学,斗争路沿着基地由西向东环绕而下。基地内有明显的高差,由东至西依次抬高,一条城镇道路从东到西沿着基地周边穿过,也呈现由低到高的态势,总用地面积6164㎡,总建筑面积约8145平方米。

2.设计理念与构思

2.1设计理念

秉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老年人休闲养老和护理需求。充分关注场地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打造真正符合老年人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空间和建筑场地设计。

因地制宜,实现建筑与环境融合。建筑形态根据现有山地地形的特点,局部作逐渐退让之势,使得整个建筑更好的与地势契合,达到浑然天成;新建筑利用当地建筑的构造特点,来构筑体量和形式,使得其能融入到整体建筑群落之中。

2.2 设计构思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建筑的形式也应从城市的观念出发,寻找建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创造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式。充分考虑项目用地的实际环境,现代风格是本设计的整体基调。但对现代、新颖的追求又不等同于一味的求新、求异,唯有使建筑兼具典雅、精致的内在品质,才能取得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一致,并凸显该建筑特有的身份和地位。基于对嵊泗海洋文化的定位,我们以渔村村落的构成型态为设计切入点,对各幢建筑依地势高低错落布置,并用廊道连接,形成最终方案。

3.场地设计

本项目基地以山地为主,形状不规则,坡度较大,设计根据现有的基地标高,把基地分为三个高差来处理,最低一块标高为黄海高程29.10m;较高一块标高为黄海高程32.70m,最高的那块则为36.30m,建筑因地制宜,分台布置,减少了土地的大开大挖,最大化节约后期道路及建筑施工中的土方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设计将一个U字形的疗养楼及接待中心布置在地块的东北角,根据地形高差设置为2~4层,其主要房间的朝向为东南向,与当地民居的朝向保持一致,疗养楼既可以从广场直接进入,也可以通过台阶或无障碍坡道从下沉庭院进入;将一个U形的护理及后勤楼布置在地块的南面,护理单元主要朝向东南,有利于争取日照和采光,建筑布局在实现充分日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海滨景观的渗透性,以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连廊有机衔接,使建筑主体围合成优质的内庭院,结合室外活动场地和室内活动空间,在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同时,还增加了个体之间的生活交集,体现了建筑良好的聚居型。

场地中间有两颗百年以上的古树,设计想方设法让建筑避开它,将古树完整的保留下来,这样既能继承场所的记忆,也为新建筑增添了几分历史感。

4.功能与流线

(1)疗养及接待中心

一层主要为入口门厅、双人疗养、健身兼阅览室、储藏室等;二层主要为大堂、接待兼消控室、健康评估室、双人疗养、棋牌室兼娱乐室、心理评估室、值班管理等;三层主要为办公、双人疗养、棋牌室兼娱乐室、值班管理等;四层主要为6间单人疗养室。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老人疗养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卧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m;每一间应配置独立式的卫生间,其面积不宜小于5㎡,而且应设置净进深不小于1.50m的阳台。根据要求,设计需要提供适合三人居住的疗养间,可能现阶段为双人居住。基于上述两点,可以大约算出每一间疗养室的面积应不小于26㎡,结合舒适性,设计考虑每一间疗养室控制在30~35㎡较为适合。

(2)护理及后勤区

一层主要为入口门厅、公共洗衣房、公共活动空间、电信交接间、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门卫兼警务室、临终关怀、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等用房;二层主要为厨房、餐厅及护理单元等用房;三层主要为护理单元、亲情网络室、健身房兼阅览室、值班管理等用房;四~五层主要为护理单元、亲情网络室、值班管理等用房。

根据嵊泗县中心福利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设置90座左右的餐厅较为合适,设计把餐厅和厨房面积控制在有400㎡左右,能满足使用要求。

5.立面造型与建筑性格

建筑主体风格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与现代化的材料及精致的细部处理,创造出稳健典雅、简洁大方的建筑形态。建筑形态结合坡屋顶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通过局部降层的方法,形成楼层的高低错落,使建筑轮廓更趋丰富生动,营造出低山流水间轻松、质朴、和谐的村落街区。细节上的处理细腻精巧,包括阳台、窗间柱子、屋顶形式等,形态上采用柱廊式的结构形式;选材方面:外墙涂料主要采用暖灰色仿面砖涂料,主要柱廊采用暖黄色涂料,底层采用当地暖色石材。屋顶采用灰黑色的瓦屋面。所有材料的合理运用营造与当地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总体造型简洁明快,局部点缀古建设计手法,使嵊泗县中心福利院建筑风格古典优雅柔美,通过传统手法与现代工艺的合理运用鲜明营造出江南建筑的特征,使之从周围的建筑中凸显出来。将海岸与民居的意向融入现代化的建筑中,用石、木、墙的材质勾勒出江南海岛水乡风情,使建筑兼有舒适品质和历史风韵。

参考文献:

[1]温秀.创造老年人的居住环境[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5):65-72.

[2]周燕珉.陈星.养老设施调研分析及设计建议[J]建筑学报,2014(5):65~69

作者简介:

旷伟明,男,湖南人,在舟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已有十余年。

论文作者:旷伟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因地制宜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论文_旷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