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求解化学问题的数学建模_石墨论文

难题化易 功在建模——谈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模论文,难题论文,数学模型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多化学试题看似很难,但只要你认真分析,借助合理的思维模型,最难的题也能柳暗花明,善于构建解题的思维模型,特别是利用数学模型,是解决化学难题的主要方法。

一、构建几何模型

例1 (1)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1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一个六方晶胞。

图1

①试确定该晶胞的碳原子个数。

②已知石墨的层间距为3.348×10[-8]cm。C—C键长为1.42×10[-8]cm,计算石墨晶体的密度。

(2)石墨可用作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充电时发生下述反应,Li[,1-x]C[,6]+xLi[+]+xe[-]→LiC[,6]。其结果是,Li[+]嵌入石墨的A、B层间,导致石墨的层堆积方式发生改变,形成化学式为LiC[,6]嵌入化合物。

①图2给出了一个Li[+]投影在A层上的位置,试在图上标出与该离子临近的其他六个Li[+]的投影位置。

图2

②某石墨嵌入化合物每个六元环结构都对应一个Li[+],写出它的化学式。

(3)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层状结构的LiNiO[,2]。已知LiNiO[,2]中Li[+]和Ni[3+]均处于氧离子组成的正八面体体心位置,但处于不同层中。

①将化学计量的NiO和LiOH在空气中加热到700℃可得LiNiO[,2],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②完成LiNiO[,2]正极的充电反应的方程式:LiNiO[,2]=_________e[-]+_______+xLi[+]

图3

图4

解析:(1)①石墨晶胞内有一个C原子,完全为该晶胞所有;8个顶点上有8个为晶胞所共用,属于该晶胞的有8×1/8=1个,晶胞上下底面上各有一个C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用,属于该晶胞的有2×1/2=1个,晶胞的棱上共有4个C原子,为4个晶胞所共用,属于该晶胞的有4×1/4=1个。所以石墨晶体有4个C原子。②晶胞底面为一菱形,晶胞底面边长与C—C键键长的关系如图2。图中AB=BC=1.42×10[-8]cm,AC为晶胞底面边长,连接BE交AC于D点,BE⊥AC。易求得AD=ABcos30°,AC=2AD=2ABcos30°。研究直角三角形ADE,求得DE=AEcos30°=ACcos30°=2AB(cos30°)[2]。晶胞底面的面积=AC·DE=2ABcos30°×2AB(cos30°)[2]=×(1.42×10[-8]cm)[2]。晶胞的体积=底面积×高=×(1.42×10[-8]cm)[2]×2×3.348×10[-8]cm=3.508×10[-23]cm[3]。石墨密度

=2.27g·cm[-3]。

(2)①从化学式LiC[,6]可看出,1个Li[+]拥有6个C原子。图中Li[+]位于的六元环上的C原子不能与其他Li[+]共用,所以两个Li[+]不能处于相邻的两个六元环中。

②此种情况可图示为图2,每个C原子为3个环所共用,属于每个六元环即属于1个的C原子数为6×1/3=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C[,2]。

(3)①由题意可得NiO+LiOH→LiNiO[,2],反应前后Ni的化合价由+2→+3,需要氧化剂,根据题中在空气中加热可知氧化剂为O[,2],可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为NiO+LiOH+O[,2]→LiNiO[,2]+H[,2]O,用观察法或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即可。

②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所填物质为Li[,1-x]NiO[,2],失去电子数为x。

故答案为(1)①4个;②2.27g·cm[-3];(2)①如图4;②LiC2;(3)①4NiO+4LiOH+O[,2]=4LiNiO[,2]+2H[,2]O;②LiNiO[,2]=Li[,1-x]NiO[,2]+xLi[+]+xe[-]。

二、构建函数模型

例2 电解方法不仅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1)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0.01mol·L[-1]BaI[,2]、0.01mol·L[-1]BaBr[,2]、0.02mol·L[-1]SO[,2]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时,阳极上和阴极附近会发生哪些反应_______。

(2)含Cr(Ⅵ)的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工业生产中处理Cr(Ⅵ)的废水时,常用电解方法把含Cr(Ⅵ)转化为Cr(Ⅲ)的化合物。电解时,要在待处理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用铁做电极。试写出这个过程有关“Cr(Ⅵ)转化为Cr(Ⅲ)”的化学方程式。

(3)通入硫酸铜溶液的电流强度与时间的关系是:I=(10-0.02t)(时间单位:s,电流强度:A)①画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②求通电200s可析出的铜的质量。

解析:三个小题都与电解有关,但考查有明显的差异。对于(1),由于涉及卤素、硫的化合物、电解反应等多方面知识,要求解题者能同时考虑多种因素,主要考查思维的缜密性。发生的反应和现象主要有:第一阶段:阳极上I[-]离子先被氧化(2I[-]-2e[-]=I[,2]),但生成的I[,2]立刻跟SO[,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I[,2]+SO[,2]+2H[,2]O=2HI+H[,2]SO[,4]),硫酸根离子跟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直到SO[,2]消耗完。

第二阶段:阳极上I[-]离子被氧化,生成I[,2]跟淀粉作用显蓝色,直到I[-]离子反应完。

第三阶段:阳极上Br[-]被氧化(2Br[-]-2e[-]=Br[,2])。

(1)这是以一个实际问题为题材,主要考查了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以铁作为电极,阳极上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Fe-2e[-]=Fe[2+]),生成的Fe[2+]易跟Cr[,2]O[2-][,7]反应生成Cr[3+]:6Fe[2+]+Cr[,2]O[2-][,7]+14H[+]=6Fe[3+]+2Cr[3+]+7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减弱、碱性增强,Fe[3+]+3OH[-]=Fe(OH)[,3]↓,Cr[3+]+3OH[-]=Cr(OH)[,3]↓。对于(3),要求用题给信息及关系作图并计算,主要考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从数学角度分析,题给的关系式“I=(10-0.02t)”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式,所以据此画出的必定是一条直线,用数学作图方法可绘出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5所示。②思路转到分析所作图像的物理意义可得出,由I-t图像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应该是200s内通过硫酸铜溶液的电量,所以有:Q=((10-6/2)+6)×200C=1600C,由于铜的化合价+2价,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3.55,通电200s后可得铜的质量:m=(Q/2eN[,A])×63.55=

图5

三、构建数列模型

例3 HNO[,3]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制备HNO[,3]采用NH[,3]催化氧化法,将中间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多次循环用水吸收制备的。

(1)工业上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产硝酸,生成的气体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中无其他损失)。

①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设循环操作的次数为n,试写出NO[,2]→HNO[,3]转化率与循环操作的次数n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③计算一定量的二氧化氮气体要经过多少次循环操作,才能使95%的二氧化氮转变为硝酸?

(2)上述方法制备的HNO[,3]为稀HNO[,3],将它用水稀释或蒸馏、浓缩可制得不同浓度的HNO[,3]。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的HNO[,3]与同一金属反应可生成不同的还原产物。例如,镁与硝酸反应实验中,测得其气相产物有H[,2]、N[,2]、NO、NO[,2],液相产物有Mg(NO[,3])[,2],NH[,4]NO[,3]和H[,2]O。生成这些产物的HNO[,3]浓度范围为:H2:c<6.6mol/L;N[,2]和NH[+][,4]:c<10mol/L;NO:0.1mol/L<c<10mol/L;NO[,2]:c>0.1mol/L。各气相产物成分及含量随HNO[,3]浓度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④写出Mg与11mol/L的HNO[,3]反应的方程式;

⑤960mgMg与1L4mol/L的HNO[,3]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224mL气体(S.T.P)气体,试通过计算写出反应方程式。

解析:该题是一道十分典型的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试题,要求学生能善于构建数列模型,利用数列公式来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使复杂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地解决化学问题,第(1)题的第①问是很基础的问题,其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2NO+P[,2]=2NO[,2]。第②问则应该应用数列知识来进行计算:设起始时NO[,2]物质的量为1mol,经过n次循环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S[,n]=2/3+2/3×1/3+2/3X(1/3)[2]+2/3×(1/3)[3]+……+2/3×(1/3)(n-1),经等比数列求和得S[,n]=1-(1/3)[n]。因此,NO[,2]→HNO[,3]转化率为[1-(1/3)[n]]/1×100%。③[1-(1/3)[n]]/1×100%=95%,因此,n=2.6≈3,要经过3次循环操作才能使95%的NO[,2]转化HNO[,3]。

(2)④当c[,HNO[,3]]>10mol·L[-1]时,还原产物只有N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4HNO[,3]=Mg(NO[,3])[,2]+2NO[,2]↑+2H[,2]O。⑤由于HNO[,3]溶液大大过量,可视做HNO[,3]溶液的浓度保持4mol·L[-1]。由图像可知:n[,NO]∶n[,N[,2]]∶n[,NO[,2]]∶n[,H[,2]]=5∶3∶1∶1,同时还原产物还有NH[+][,4],由于n[,Mg]∶n[,气体]=4∶1,结合电子得失相等可写出反应方程式:40Mg+100HNO[,3]=5NO↑+H[,2]↑+NO[,2]↑+3N[,2]↑+4NH[,4]NO[,3]+40Mg(NO[,3])[,2]+41H[,2]O。

总之,善于构建解题的模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当然构建合理的思维模型应因“题”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产生负迁移。

标签:;  ;  ;  

数学模型求解化学问题的数学建模_石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