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教学体会论文_陈立伟,石瑞芳,吴金叶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266731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体会

在医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专业课之一就是《诊断学》,而此学科中的心电图部分则是最难学的。如何把难而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使之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在形象的教学当中学会、学懂,这是当前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普通中专学校层次低,基础差,并且学生就业去向基本面向农村的基层医院。而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心电图检查在各层次的医院均已列为常规检查,临床上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主要根据心电图检查来确定诊断,因此做为教师,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心电图的应用,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 强调心电图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威协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冠心病。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塞可靠而实用的方法。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也具有肯定价值,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替代心电图在这方面的作用。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药物和电解质紊乱等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还未接触心电图之前就先从思想上意识到学好心电图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二 在教学中体现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1 心电图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因此讲心电图之前,在实验室先为每位学生做一份心电图,保证每人手中一份图,这份心电图是其它任何教学辅助工具及现代教学课件所不能代替的。在做心电图过程中,现场直观讲解心电图导联的位置、导联的连接方法、顺序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连接肢体导联、胸导联及心图机的操作方法;同时告知学生,在以后的心电图授课过程中要以每名学生的心电图做为教学工具,通过十几年的教学观察发现,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使心电图教学达到以下效果:

(1)使学生学会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法、连接的顺序及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2)使学生知道了心电图导联的种类、名称以及各导联在心电图纸显示图形的序顺,为以后教学中标示导联奠定基础。

(3)通过学生自已做心电图,很容易记住心电图图纸的的起始端方向及了解标准电压、走纸的速度。

(4)操作期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换看心电图,发现他们的心电图图形没有完全一样的,激起学生发问“这是为什么?”的好奇心,并且激发学生看心电图的兴趣和学习如何看心电图的欲望。

(5)学生最想知道一个内容:“我”的心电图是否正常?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心电图的兴趣提高到最高点,让学生们带着很迫切的心情想学习心电图知识,渴望着尽快知道答案的结果。这种潜在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方式,远比老师枯燥的去强调学习心电图如何重要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这种兴致是无法抵挡的。

2 理论课与”图”的结合

心电图的学习本身是很抽象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教学。中专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十多年的诊断学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心电图的理论教学主要以“图”说话,将理论教学与学生手中的心电图紧密结合起来,便能使心电图教学变为最简捷、最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好。

(1)首先在心电图上按顺序标出心电图导联。课堂上“心电图导联”部分讲完后,立即让学生将其手中的心电图按序标出导联,并逐个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在心电图中标出各波、段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心电图的基础。心电图各波段命名的理论讲完之后,立即让学生在手中的心电图上每一个导联分别找一组完整的图形,并在该图上准确无误的标出所有的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其中QRS波群的图形变化比较复杂,学生对QRS波群的命名最容易出错误。此时,许多同学会问相同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每一个导联的图形都不相同?怎样才能知道“我”的心电图是否正常?教师要对这些问题针对每一位同学做以回答。

(3)在心电图中准确测量各波段的时间和电压。心电图时间和电压的测量强调“精确”,测量过程中,将所测得的结果与正常值相比校。

(4)判断心电轴。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心电图,先目测法判断心电轴有无偏移,然后再用振幅法判断自已的心电图是否有心电轴偏移及测出偏移的度数。部分同学会发现自已的心电轴有“问题”,此时教师及时向学生讲解正常心电轴的度数及左偏、右偏度数,了解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普通中专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应该非常清楚自己讲授哪些内容,学生更易理解、更易接受、临床上应用更直接。因此老师在异常心电图讲解过程中,对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做以总结和归纳,以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比如:

1 理解性记忆。例如左、右心房增大的心电图特点,看似很简单,但是初学者对于这两种心房增大的心电图表现,具体哪种心房增大是表现时间延长或是电压增高很容易混淆,如果课堂上讲清楚P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P波的形成机理,对于记住左、右心房增大的心电图特点就变得容易得多了,即主要指“二尖瓣型P波”和“肺型P波”的特点,掌握这点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2 连线式记忆。教学中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点是重点内容,比较好记,也容易理解,但是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学生一时很难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将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以划线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具体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用线分别将“II、III、avF”三组、“I、avL、V5V6”三组、“V1V2、V3 V4、V5V6”三组连在一起。不难看出,如果梗死图形出现在上述三条连线上,分别是下壁、侧壁(高侧壁、前侧壁)、前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心梗的定位诊断。这种连线式的记忆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非常简单明了,比教材中的表格容易多了,学生容易掌握,并且不易忘记。

3 遵循导联的位置记忆。如左心室增大的心电图表现特点,主要观察I、AvL、V5、V6的R波振幅增加(导联面向左心室),而面向右心室的导联(V1 V2)则出现较深的S波。特别要指出的是能反映左心室增大的R波振幅增加的这几个导联,导联的正极分别连接在左上肢、左侧腋前线及左腋中线与V4在同一水平线,学习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左心室肥大时R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某某导联,而忽略了遵循导联的位置去理解性记忆,一方面很难记住,另一方面既使记住了,忘掉也快。

4 结合形成机理记忆。如心电图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因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主要观察P-R间期时间及P波之后是否有QRS波群的脱落。简单理解就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仅表现为P-R间期时间延长;二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之后有部分QRS波群的脱落,说明房室传导部分中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说明房室传导完全中断。

总之,心电图的形成原理抽象复杂,涉及物理学、电学等知识,图形变化较多。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上相关探索。尽管如此,心电图做为《诊断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今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谢来燕,杨迅,孟凡冬.《心电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体会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151-152.

论文作者:陈立伟,石瑞芳,吴金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临床心电图教学体会论文_陈立伟,石瑞芳,吴金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