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亨达:德育化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论文,德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青岛市道德大讲堂”的具体承办方,亨达股份公司调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热情投入,活动举办的四天里,热烈有序的氛围充斥着亨达工业园。
送走参加论坛的客人,亨达股份董事长王吉万即致电给记者急于分享他关于此次活动的感受。
民企的社会责任感
刚刚走出道德大讲堂现场的王吉万依然有些沉浸在现场生动分享的情绪里,他对记者直抒胸臆: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单单从商业模式从企业广告的角度来考虑,我不会来做这个传统文化的大讲堂,因为这需要巨大的投入,人力物力精力财力。
按照王吉万所言,亨达之所以如此投入的来做“道德大讲堂”,是源于一个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财富积累了,但是道德滑坡了”现状的社会责任感与危机感,他认为,一个有信仰的、有责任心的、有境界的企业家,就应该大张旗鼓地推广这种重塑道德的社会责任。他的亨达要做的其实很单纯,就是企业在经营好产品依法纳税的同时,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并且积极地刻不容缓甚至迫不及待地向全社会推广道德教育的价值观,这不叫包装,这是一个企业在做实实在在的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人的终极价值观,王吉万说。
在王吉万看来,作为一个企业,亨达能承办青岛市道德大讲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亨达本身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践行的样本,亨达团队为传统文化贡献了生动宝贵的案例。
王吉万解读道德文化大讲堂的一个细节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道德大讲堂中,社会各界有四百多义工参与到活动中来,年纪最大的义工接近七十岁,年纪最小的是正在上四年级的小义工,他们每个人都对人九十度鞠躬来招呼致意。王吉万说,对义工你们会怎么描述?在道德大讲堂中,我们一律称呼义工为义工老师,为什么如此称呼?因为台上老师在讲,用语言分享,而台下的义工老师在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其作用一点不亚于台上老师,听和看,二者在讲堂现场共同构筑起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善、爱、恭敬和感恩的氛围,这就是所以义工为什么要称呼为老师,而不能把义工当成简单的免费服务人员,一定要从道德和信仰的境界来定义并要求我们的义工,王吉万在内部总结时说。
尊重每一个个体,即便这个个体是以最琐碎的劳作方式在付出,这或许正是道德育人的朴素意义所在。真正的道德育人绝非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别人,而正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恩别人的每一种付出。
传统文化践行样本
作为一个崛起于即墨的民营企业家,王吉万将自己归到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时间序列,随着时空的推移转换,他越来越意识到,置身于当今这个复杂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管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一种内在的支撑力来使自己得到持久的发展。
创建于28年前的亨达,自创建之日起,即在不自觉中践行着传统文化,从2010年末更加明确地开启了在企业内推广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灵魂、以道德育人再造企业的企业文化自觉与实践历程。从自觉不自觉间地践行到深刻发现传统文化教人育人的魅力,王吉万有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想到就做 从2011年在企业内部大张旗鼓地提出践行传统文化,亨达体现了强大的执行力。因为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坚定的认识和决心,不遗余力的执行力,亨达打造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传统文化践行样本:
环境育人 投入巨资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圣贤园。圣贤园内塑高9.5米、重千吨的孔子圣像、道德墙、《论语》《弟子规》等彰显古圣先贤经典石书;建有可容纳3160人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容纳1760人同时就餐的职工餐厅,生产车间、员工公寓等所有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饰有为人处事的经典格言,播放善音雅乐,教唱孝亲歌曲,为员工营造了一个温馨、亲善的学习氛围;
教育化心 成立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每月举行一次,全员参加,邀请国内著名传统文化老师进行授课;创新班前会形式,每天早上进行半小时传统文化学习,长时熏修;成立亨达义工团,定期在企业内外进行义工活动,就像青岛微尘精神一样,成为一座无形的道德丰碑,影响着、改变着更多的人;
典型示范 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亨达股份涌现出许多优秀典型:昔日网吧少年变十大孝子的迟升杰、流浪七年转变回家的浪子刘常爱、爱心使者肖爱连以及由落后线变标杆线的成型H科、产量翻番的成型A科等,共计538个典型个人与团队,将这些典型组成宣讲团在员工中进行宣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目标落地 亨达股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推行作为一把手工程,公司董事长亲自抓,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规划制定了《亨达中华传统文化五年规划》,将传统文化学习与经营业绩有机结合,每月进行评选与激励,保障目标落实。
践行传统文化的效果让发起人王吉万惊喜地称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员工转变这么大,不少的问题青年有了天壤之别的转变,道德教育有这么大的魅力!
但王吉万深知这场文化转型能走多远要先看这个企业领头人自身的决心和行动。在企业内部,王吉万提出了一个自我鞭策的口号:践行传统文化,董事长不让一名员工掉队,董事长自己首先不能掉队。王吉万的妻子,亨达股份技术研发中心顾问单玉萍更是积极去各地义务讲课,弘扬传统文化,面对道德滑坡,她感到十分痛心,紧迫感与责任感使她将义务的道德宣讲作为她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亨达成立27周年庆典上,王吉万自掏腰包拿出500万元成立爱心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力行学道有爱心的员工。
王吉万自己还非常投入地挖掘了多个传统文化践行的典型。比如他给记者讲述的“10斤鸡蛋和1000斤鸡蛋”的案例。亨达某车间主管谭启艳,为了赶制一批外销货物,员工们晚上通宵加班,主管谭启艳自己花钱买了十斤鸡蛋,回家煮熟了,每个员工分两个鸡蛋,王吉万知道后,在会议上高度评价她的用心与责任,奖励给她的团队1000斤鸡蛋,并让文化中心和工会专车送到,并送去两个小节目。王吉万说就是应该大张旗鼓地奖励那些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员工,树立典型。
践行传统文化让亨达自创业伊始的“家文化”体系更加趋于完善:构建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并且把这三家的概念外延到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己爱家爱企业。王吉万尤其提出要帮助员工发展成为兼具四种素质的人: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助员工为能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员工为贤人。他说,亨达的理念或者梦想就是:让员工在企业享受家庭般的温暖,学校般的教育,公务员般的待遇。
(原文标题:一个企业家的道德忧思,摄影/田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