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及其内化机制_内部创业论文

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及其内部化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业精神论文,机制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05)06-0021-06

一、企业理论及其基本内涵的拓展

自从科斯于1937年提出“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尝试提供了若干 企业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即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为什么存在着对企业这种制度安排 的需求。大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各种企业理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完善,但总的来 说,它们都在试图回答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企业为什么存在;以及什么因素决定它们 的规模和范围。这些理论都将节约成本这一需求作为企业存在的标准,如交易费用、代 理成本以及管理和监督成本等。它们都预先假定某一项交易或者活动要么通过市场来完 成,要么通过一家企业来完成,而且决定这些活动将在哪里被有效完成的因素仅仅是成 本节约因素,尽管成本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同时,这些理论仍然以成本的大小来分析企 业的规模和范围。当通过企业来开展某一项活动的成本超过通过市场来开展这项活动的 成本时,它就应采取市场机制而不是企业内部层级机制。因此,企业规模和范围的扩张 可能由于成本的上升而停止。

但是,目前的企业理论所做的前提假设还不够完善,它们只是简单地将活动实现的方 式分为市场和企业两种。实际上,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新企业和现存企业。这 两类企业的活动过程存在差异,尤其对于本文重点探讨的创业活动而言。现有的企业理 论还没有对企业活动做出深入详细的分析。而且,创业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活动成 本的准确计算基本上不太可能。由于创业活动起始于创业机会,因此,我们以创业机会 为切入点,来探讨在引入创业活动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分析新企业的产生,以及创业活 动在现存组织内部实施的条件。

当某一个体识别到一个创业机会时,首先需要决定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发这个 创业机会,将它转变为有利可图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新市场,从而实现该机会的资本化。 一般来说,该个体面临着4种选择,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Shane,S.,2004,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the

Individual-opportunity Nexus.London:Edwart Elgar.

如果识别到创业机会的个体是独立于现存组织的个体,他可以自己创建一个新企业, 即独立创业,来开发该机会。同时,他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如收购或许可证方式)将这 个机会卖给现存企业,由企业内部的组织成员通过创业活动来完成。当然,在这种情况 下,该个体的创业精神并没有实际表现出来。如果识别到创业机会的个体是现存企业内 部的组织成员,那么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认为现有组织内部不适宜创业的情况下, 选择离开现存企业而独自或同其他独立个体共同创业,这会导致企业的裂变;二是决定 在现存企业内部,通过支配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资源,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组织 内部创造性地建立生产函数,以开发这个创业机会,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内部创业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精神的价值就不是以创建新企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现存 企业内部的创业活动表现出来。

由于本文着重解决的是创业精神在组织边界以内的价值实现问题,而且根据一些学者 们的观察,在创业实践中,大多数识别到创业机会的个体都是现存企业内部的组织成员 (Audretsch,2001;Christensen,1997),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图1中的右边部分,即当组 织成员识别到创业机会时,他是离开公司创建一家新企业,还是在现存企业内部来开发 这个机会?根据企业理论的基本内涵,这个问题在把企业细分为新企业和现存企业以后 ,不仅涉及到新企业的产生,而且更主要的是试图解决,在开展创业活动时,什么因素 影响到企业的规模与范围。在这种意义上,该问题的探讨是对现存企业理论基本内涵的 进一步拓展。

二、知识特性与异质性预期

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代理人,内创业家与其他组织成员之间之所以存在较大的行为差 别,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内创业家所拥有的知识更具有创业特性,因而更善于识别、创 造和开发潜在的市场机会。这种知识特性之间的差异又来源于知识在组织内外部的分散 性。在知识分散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组织内外的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很可能是异 质性的,从而形成不同的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方式。

最早提出知识分散性概念的学者是Hayek(1945),他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分布着不 同的异质性知识,只有拥有该知识的个体才能判断出它的价值。根据他的理论逻辑,同 样可以发现,在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以及组织成员与组织外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分散知 识的现象。但在企业的创业活动中的这种知识的分散性还很少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企业 组织的存在可以降低活动或交易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该活动或交易的成本。但是,在 创业背景下,知识分散性可能反而导致组织内部的不确定性增加,有经济学家称之为“ 企业层级机制的失灵”(米勒,1992)。其实,这也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即有效解决 企业内部开展创业活动时可能形成的层级机制失灵问题,从而使得创业精神的价值在组 织内部得以实现。

知识可以在个体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分散性,从而可能造成两种不确定性。第一 种不确立性是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分散所形成的横向不确定性(Cross-Sectional

Uncertainty)。假定将组织成员分为创业家和非创业家两类,创业家所拥有知识的创业 属性使得他们的潜在市场价值更高,而非创业家所拥有知识的潜在市场价值相对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家能否在组织内部充分实现他的知识价值呢?从理论上说,由于组 织成员之间存在的信息非对称,这种价值实现过程可能会受阻。首先,如果非创业家是 高层管理者,由于他们低估了创业家知识的价值,因而在针对创业项目制定相应的报酬 和激励安排时,通常会低于创业家对自身知识价值的判断。另外,如果高层管理者同时 也无法准确判断其他非创业家的知识价值,甚至将它们误认为也是创业家知识的话,那 么高层管理者就可能对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定价,这个价格可能处于创业家知识价值和 非创业家知识价值之间。其次,如果非创业家是一般组织成员,如创业家的同事或下级 ,他们可能由于这种信息非对称而不愿意向创业家提供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支持。在 这样的情形下,创业家可能会放弃在组织内部供给具有创业属性的知识,转而提供其他 的与非创业家知识类似的具有管理属性的一般知识。对创业家来说,这是一种“逆向选 择”,但却是理性的,因为提供一般知识反而可以获得“溢价”收益。如果这个过程一 直持续下去,那么组织内部的创业家知识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而非创业家知识的比例将 逐渐上升。极端情况就是整个组织完全丧失创业动机与活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劣币驱 逐良币”现象,Akerlof(1970)将其视为“柠檬效应”。

第二种不确定性是由于知识在不同时间上的分散所带来的纵向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 性具有时间依赖特性,类似于Kight(1921)所提出的不确定性问题。他认为在一个经济 系统中,没有谁能够拥有关于未来的准确知识,这主要是因为有关预测未来的知识还没 有被经济代理人创造出来,它们不仅是未知的,而且可能是不可知的。就企业的创业活 动而言,纵向不确定性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不能预期。创业并不是一个短暂 现象,而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过程,这种过程性使得个体在创业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创业活动的内容才可能逐渐被个体所认知。但在活动发生以前,对创业活动的内容进 行预期是很困难的;二是创业活动开始的时间不能预期。创业活动并非完全的计划性活 动,因而组织成员无法准确预期未来的创业活动在什么时候出现;三是创业活动的结果 不能预期。它不仅受到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制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 的是,在创业过程中逐渐累积的新知识也会对创业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知识在时间上的 分散性导致对创业结果的预期通常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横向不确定性反映出不同个体对市场机会的价值预期不同,表现为创业家 知识供给的不确定性,而纵向不确定性反映出对开发创业机会的未来创业活动的预期也 存在差异。个体间对创业机会以及开发机会的创业活动的异质性预期,最终影响到创业 精神的价值实现方式。

三、基于主体间一致性的创业精神价值实现

本文运用“主体间一致性”原则来分析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尽管个体对于创业机会 以及开发机会的创业活动的预期存在差异,但还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当异质性程度较 大时,可以称之为主体间一致性较低;当异质性程度较小时,可以称之为主体间一致性 较高。另外,如果把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方式主要分为新企业和现存企业,那么还必须 考虑到内部的组织成员与外部的独立个体之间在创业机会与活动上的预期差异。这通常 也来自于知识的分散性,因此不再赘述。组织成员之间的预期差异是内部的主体间一致 性问题,而组织成员与外部独立个体之间的预期差异是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问题。图2 针对的问题是,当组织成员识别到创业机会时,他(们)是创建一家新企业,还是在现存 企业内部来开发这个机会?该图反映了在主体间一致性原则下的创业精神价值实现。为 分析的方便,本文把主体间一致性程度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形。

资料来源:根据Dew,N.,Velamuri,S.R.,Venkataraman,S.,2004,Dispersed Knowledge and an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修改 。

象限1表示内部的主体间一致性低,而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高。这说明在现存企业内部 ,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组织成员识别到创业机会并愿意采取行动来开发该机会。对整个 组织来说,它觉得该机会的价值并不大,而机会成本较高,因而倾向于选择将注意力集 中在提高现有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上。Mosakowski(1998)将这种情形称为企业只拥有 个体性创业资源(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虽然这些成员得不到所在 组织的支持,但由于外部的独立个体具有与他们类似的预期,因而可以脱离原企业,并 从具有类似预期的独立个体那里获得要素投入,形成独立创业,从而通过建立新企业来 实现他们的创业精神价值。

象限2表示内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都高。表明该机会很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 ,不仅组织成员对机会的预期一致,而且外部独立个体也觉察到它的价值。比如,在产 品或要素市场上所存在的“套利”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发该机会;另一方 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该机会的价值,比如利用许可证或出售的方式将机 会的开发权转让给外部个体或组织。这类似于图1左下角的情形,只是识别出机会的主 体处于不同的地点。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机会的性质所隐含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象限3表示内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高,而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低。这说明在现存企业内部 ,较多组织成员识别到该机会,并愿意采取行动或对行动提供支持。但组织外部的个体 没有识别到这个机会。Mosakowski(1998)将这种情形称为企业拥有了团队性创业资源。 显然,该情形最容易形成企业内部的创业活动。当创业资源广泛存在于组织内部时,通 过现存企业的内部层级机制来实现创业精神价值是可行的。

象限4表示内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都低。通常的结果是新企业的产生。但与象限1不同 的是,该创业不能得到外部个体的认同,无法通过要素市场来获得必要的要素投入,因 为与机会相关的高不确定性可能外溢到要素市场,要素拥有者将要求过高的溢价而使得 这些组织成员失去了兴趣。除非组织成员拥有很高的资源禀赋,否则只能采用“步步为 营”的方法,如使用家庭、朋友等关系网络来代替要素市场,直到机会的不确定程度足 够地低,使得创业家能够进入要素市场。但在该象限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即识别到 机会的个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可以利用自身对组织的影响力,来推动内部的创 业活动。在类型上,它们多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创业活动。

四、创业精神价值实现的内部化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由于知识的分散性所带来的横向和纵向不确定性,组织成员 之间以及成员与外部独立个体之间会形成异质性预期。知识的分散程度越高,主体间的 一致性程度就越低。在内外部主体间一致性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内部创业与独立创业所 适用的各种情形。那么,如果要让企业成长所需的内部创业活动得以持续,就必须提高 创业精神价值实现内部化的可能性,这种内部化机制该如何构建呢?毫无疑问,首先需 要考虑的应是缩减组织内部的不确定性及其所造成的组织成员间的预期差异。

1.横向不确定性缩减

横向不确定性来源于知识在不同个体间的分散,这种不确定性的缩减受到知识可转移 性的影响。如果知识是显形的,可转移程度高,那么个体间的预期差异就比较容易消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组织内部建立了有利于创业家与其他组织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 通的机制,横向不确定性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缩减。但如果知识是隐性的,可转移 度较低,那么高层管理者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从本质上说,个体对创业机会预期价值 的判断是主观的,它首先建立在个体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但在影响这种主观预 期方面,组织并非无能为力。高层管理者在自身做出对创业活动的承诺时,可以通过构 建有助于强化组织成员的创业家偏好的组织环境,来实现非创业家对创业机会价值的乐 观预期,使得创业家所提出的创业要求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支持,甚至将一些非创业家转 化为创业家,形成团队性创业资源。比如,实施创业型领导,并调整相关的薪酬制度和 人力资源政策,让组织成员认识到创业活动将获得足够的管理支持,形成对创业活动的 直接激励(Morris & Kuratko,2002);建立促进内部创业的组织机制,如新业务开发部 门、内部创业基金、创业孵化器、企业风险投资等,从而有助于增加创业活动的预期收 益;营造创业型文化,使创业精神成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谭新生、张玉 利,2004)等。

2.纵向不确定性缩减

知识在不同时间上的分散带来对创业活动的内容、发生时机以及结果的异质性预期, 使得很多企业在面临创业决策时显得犹豫不决,担心不确定的创业活动可能会侵蚀企业 现有的能力优势。因此,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现有能力的强化上。但是,这些企业 在尽力避免能力破坏型创业机会的同时,却忽视了可能存在的“能力陷阱”问题,表现 为能力很强的企业并非总擅长于新机会的识别和开发。例如,华为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中国公司之一,但它却与小灵通和CDMA两个新兴业务市场失之交臂。 而其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则成功抓住了这两个重要的市场机会。两家公司不同的战略取向 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中兴采取的是“先期跟踪,弹性投入”的原则,即在先期 技术发展方向不确定的情况下,只进行少量的分期投资,通过一定程度的市场参与来学 习跟踪潜在机会的走向,在机会逐渐明朗时全力投入。中兴所运用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 借助学习机制来缩减纵向不确定性。这种学习机制不是建立在对现有能力的强化上,而 是致力于新能力的构建和新知识的获取。学者们称之为“探索式”学习(March,1991), 即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侧重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与实验,而不是对原来的确定性的开发 或最优化。

然而,在缩减组织内部的横向和纵向不确定性时,可能由于“信息泄露”问题而使得 组织成员与外部独立成员间的预期差异也逐渐缩小,降低了创业精神价值实现内部化的 可能性。同时,虽然主体间一致性是选择创业精神价值实现方式的首要因素,但它并非 完全的充分条件。在缩减内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还有其他因素能够对内部化起到强化 作用,并弱化因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增加可能形成的威胁。首先,机会类型。如果机会 存续期是短暂的,那么就要求迅速建立起用来开发该机会的活动价值链。而创建新企业 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该机会可能不足以持续到未来,以保证识别到它的个体能够离开企 业来开发它。如果创业机会根植于现存企业系统内部,那么组织成员创建新企业的动机 将大大下降,因为机会的开发需要对整个企业系统的复制。当机会所依赖的资源基础具 有资产专属性时,由于企业特定资产的流动性差,使得机会开发内部化的可能性增加。 其次,组织基础。组织柔性可以赋予组织成员以行动自由,减小官僚组织可能产生的结 构和制度压力,克服组织惰性,提高组织成员在识别和开发机会方面的快速行动能力(

Holmstrom,1989)。心理上的隔离机制可能让意欲独立创业的组织成员感到来自现存企 业的竞争威慑。面向创业激励的“分成合约”可以向从事创业活动的成员提供足够的强 激励,因为它允许组织成员与企业共享剩余索取权。

五、结语

本文将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方式分为现存企业和新企业两种,从知识分散的角度出发 ,分析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异质性预期。横向不确定性反映出不同个体对市场机会的价值 预期不同,而纵向不确定性反映出对开发创业机会的未来创业活动的预期也存在差异。 本文认为,在异质性预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主体间一致性程度最终影响到创业精神的价 值实现方式。当内部的主体间一致性高,而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低时,最容易形成企业 内部的创业活动。若要提高创业精神价值实现内部化的可能性,必须缩减组织内部的不 确定性及其所造成的组织成员间的预期差异,包括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化创业家偏好的 组织环境、“探索式”学习机制等,而机会类型与组织基础能够对内部化起到强化作用 ,并弱化因外部的主体间一致性增加可能形成的威胁。

收稿日期:2005-01-01

标签:;  ;  ;  

创业精神的价值实现及其内化机制_内部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