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孟祥贤[1]2001年在《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利用菌种分离技术、紫外吸收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氨基酸组成分析技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技术、电镜技术、原生质体技术和脉冲电泳核型分析技术对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尼虫草菌种分离及生长曲线的测定、古尼虫草的扫描电镜观察、古尼虫草原生质体制备、脉冲电泳核型分析和古尼虫草的虫草氨基酸、虫草多糖、核苷类物质含量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优化筛选出了古尼虫草菌种分离的最佳部位及方法。 2、首次测定了古尼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曲线,并根据其生长规律,将其分为四个典型的生长时期:生长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衰老期。 3、研究发现:古尼虫草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虫草多糖、氨基酸及核苷类物质,其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其中虫草多糖含量为28.2mg/g干菌丝,氨基酸含量为28.62mg/100mg干菌丝,胞苷、尿苷、腺苷、脱氧腺苷含量分别为:620.3μg/g、3784.32μg/g、2588.17μg/g、420.10μg/g,脱氧鸟苷、胸苷、虫草素微量,所测定的7种核苷类物质其总量为7402.4μg/g,是冬虫夏草的含量(1150.1μg/g)的6倍多。在氨基酸组成分析中,首次测得了古尼虫草中含有组氨酸和脯氨酸等17种氨基酸。 4、本研究探索出了古尼虫草菌丝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在改良沙氏培养液中25℃,120rpm培养5天的菌丝体,最适于制备古尼虫草原生质体,2%的溶壁酶,30℃,120rpm酶解2小时为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 5、首次利用脉冲电泳技术研究了虫草的电泳核型,这也是首次利用该技术对虫草属真菌的核型研究。原生质体包埋块最适宜浓度为4.3×10~8个/mL,古尼虫草染色体DNA在电泳过程中迁移形成6条带,最大的染色体DNA分子量约为2100Kb,最小的约为600Kb。由此可以确认古尼虫草有6条染色体。

张永明[2]2007年在《古尼虫草益智作用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总的目标是:确定古尼虫草提高学习记忆的功能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筛选评价不同古尼虫草提取液对提高学习记忆力的影响;2.论证古尼虫草活性物质——多糖与黄酮在改善学习记忆中的作用;3.探明古尼虫草多糖与黄酮提高学习记忆力的机理;4.确定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的理化特性及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30%乙醇与石油醚处理古尼虫草分别得到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液,采用动物模型——记忆巩固障碍模型与记忆再现障碍模型确定有促进学习记忆作用的物质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在确定为水溶性物质后,选择性提取多糖与黄酮类物质,以便进一步证实其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利用昆明小鼠随机分组,用灌胃方式,采用亚硝酸钠和乙醇建立记忆巩固和再现障碍模型后,分别用跳台和避暗仪测量小鼠的记忆行为学指标(错误率和潜伏期),同时检测相关的大脑生理生化指标(蛋白质、SOD、MDA)及病理学指标(病理学切片、HE和尼氏染色),比较用药前后的指标变化,探明相关活性物质提高学习记忆的机理。利用微波,超声波及传统萃取技术,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和紫外等测定方法确定相关物质的理化特性。结果:1)古尼虫草水溶性组,虫草多糖组和黄酮组分别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错误率明显降低(P<0.05),潜伏期显着缩短(P<0.05);2)与模型组比较,多糖组和黄酮组的相关大脑生理生化指标:蛋白质和SOD含量提高,MDA含量降低。其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出现退化,衰退和坏死等病例现象;3)叁种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提取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的效果最佳。其多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60℃),时间(20min),次数(3次),测得多糖含量为11.52%。其黄酮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80℃),时间(10min),次数(1次),测得黄酮含量为6.56%。通过气相色谱证明古尼虫草多糖是由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一种未知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古尼虫草黄酮化合物可能为双氢黄酮或异黄酮。结论:古尼虫草水溶性提取液、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均有改善和提高小鼠学习记忆的功能,这与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能够减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供血量、提高大脑蛋白质与SOD含量、降低脑中MDA含量及抗氧作用有关。各项指标与脑复康比较显示:古尼虫草多糖和黄酮在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效果与脑复康相似,进一步论证了古尼虫草改善提高学习记忆的功能与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同时鉴定了古尼虫草多糖系杂多糖,古尼虫草黄酮化合物可能为双氢黄酮或异黄酮,有关古尼虫草多糖与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也得到了确定。

陈小荣[3]2009年在《古尼虫草活性部位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古尼虫草为研究材料,对其活性成分开展研究工作,试图从中发现一个较好的镇痛活性部位,及其中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单体成分。围绕这个目的,本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较好的结果。1从施秉等采集到的野生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 (Berk.)Berk)通过子囊孢子弹射、组织块分离技术进行菌种分离,得到8个古尼虫草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菌株。2这些菌株经培养后得到的菌丝体通过水和95%乙醇回流提取,结合秀丽隐杆线虫热敏感模型筛选,发现菌株C. gunnii GZAAS 5007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2种疼痛模型试验,发现菌丝体水提物和醇提物都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前者比后者效果要好一些,但差异不显着。3对菌株C. gunnii GZAAS 5007通过深层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再进行醇提和水提,然后对醇提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发现,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7.293%,是小极性分子的主要成分,其中又以亚油酸(46.44%)为主。4利用多种层析手段和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对醇提物分离纯化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个单体化合物: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和D-甘露糖醇。这是首次从古尼虫草中分离出单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上述不饱和脂肪酸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同时对古尼虫草其他活性成分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电[4]2011年在《古尼虫草液体发酵和多糖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先应用古尼虫草菌丝体产量为评价指标,在筛选出合适的碳氮源及金属阳离子的基础之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法对古尼虫草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分及其配比:24.34 g/L的葡萄糖,22.14 g/L的蛋白胨,7.25 g/L的尿素,0.20 g/L的磷酸二氢钾,0.30 g/L的硫酸镁,0.01 mg/L的氯化钙,0.005 mg/L的氯化钠以及100mg/L的维生素B1,以及得到最大的菌丝体产量2.9082 g/L。然后,在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的基础之上,分别对影响显着的几个摇瓶发酵单因素条件进行探索,然后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古尼虫草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摇瓶发酵条件:pH值5.6、温度26.6℃、发酵时间5.72天、转速156.6 r/min、种龄4天、接种量7%、装液量100 ml,以及最大的菌丝体产量14.12 g/L。随后进行验证实验,采用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发酵条件进行叁次平行实验,得到真实测定值与理论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误差为1.13%。最后,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的方法对古尼虫草的胞内多糖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超声时间214.4 s,超声功率413.7 W,物液比为1:46.9,以及多糖得率的最大预测值2.2263%,然后进行验证实验对实际测定值与理论预测间的误差,得到相对误差为1.8%,并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考察了古尼虫草胞内多糖对各种人源肿瘤细胞在体外增殖的影响,胞内多糖对Hela细胞、MCF-7细胞和SMMC7721细胞具有有效地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ela细胞和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显着的浓度依赖性。

傅岚[5]2004年在《古尼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及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产于湖南浏阳市的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 (Berk.)Berk.]及深层发酵的古尼虫草菌丝体为实验材料,利用菌种分离技术,液体深层发酵、PCR、柱层析、纸层析、紫外、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反应等手段,对古尼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尼虫草液体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筛选,发酵罐深层发酵生长曲线的测定,古尼虫草子座和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ITS序列的分析,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古尼虫草的碱溶性多糖、甘露醇的提取方法及含量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 1.优化筛选出了古尼虫草菌丝体最适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配方为:土豆汁20%、蛋白胨1%、葡萄糖2%、硫酸镁1‰、磷酸二氢钾0.5%0、磷酸氢二钾1‰;用叁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其最佳培养条件:26℃,转速150 r/min,pH 6.5,时间以5d为宜。 2.测定了古尼虫草菌丝体发酵罐深层发酵的生长曲线,确定发酵周期以66h为宜,并根据其生长规律,将其分为四个典型生长时期:生长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衰老期。 3.运用PCR技术研究了古尼虫草子座和菌丝体的完整的ITS区(ITS1+5.8S+ITS2),两者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及整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ITS1为207bp,5.8S为157 bp,ITS2为202 bp,可证明本文分离得到的古尼虫草菌丝体,确为古尼虫草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比较了古尼虫草子座、菌丝与冬虫夏草的rrs序列,并认为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4.古尼虫草菌丝体经热水浸提、醇析、脱蛋白,得到粗多糖,再经D王AE一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多糖CG-1,经紫外光谱,柱层析等证明其为单一成分,纸层析表明其单糖组分为葡萄糖,用高碘酸反应证明其糖基是以(1。6)位糖若键型缩合,红外光谱结果显示CG-1具多糖特征吸收峰,为Q一毗喃型葡聚糖。 5.用四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以35℃,加5倍量的0 75mol几的NaOH溶液浸泡提取古尼虫草菌丝体sh,为碱溶性多糖的最适提取方法,从每克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最高可含41 .92mg。 6古尼虫草发酵菌丝体含有丰富的甘露醇,在每克干菌粉中含量为60mg,每克古尼虫草子座中含量为61mg,每克僵虫体含量达105mg。

参考文献:

[1]. 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D]. 孟祥贤. 湖南师范大学. 2001

[2]. 古尼虫草益智作用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D]. 张永明. 贵州大学. 2007

[3]. 古尼虫草活性部位成分研究[D]. 陈小荣. 贵州大学. 2009

[4]. 古尼虫草液体发酵和多糖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 李电. 吉林大学. 2011

[5]. 古尼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及化学成分的研究[D]. 傅岚.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