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论文_田堰

田堰(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400037)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合理翻身时间间隔对于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期间翻身时间间隔的不同将所有患者资料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每隔2h进行1次翻身,B组每隔3h进行1次翻身,C组每隔4h进行1次翻身,统计对比三组患者的压疮发生几率。结果:C组相比于A与B组,压疮的发生机率显著提高(P<0.05),而A、B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基本上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合理时长间隔的翻身,能够对其压疮发生几率有效控制,不仅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而且是人性化护理的完善体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合理翻身时间间隔;临床护理;脑卒中;压疮【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44-01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压疮与肺部感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十分常见,而为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为患者做好翻身拍背效果较好。

在临床医学上,压疮是由于身体某个组织在长期的压力下,缺乏组织营养、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皮肤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若干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脑卒中患者,对翻身时间间隔对压疮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资料,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75-82岁,平均年龄为(76.8±4.5)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7例。按照翻身时间间隔的不同分为A(2h每次)、B(3h每次)、C(4h每次)三组。经检测,三组患者基本信息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P>0.05)。

1.2 评价标准患者在入院时未产生压疮,在入院治疗与护理相同时长后,按照Braden压疮评估表和PU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压疮情况进行评分。压疮程度共分为4级,其中,Ⅰ期为局部组织持续泛红甚至有红斑,属于淤血红润期;Ⅱ期为表性溃疡,主要的组织损伤位于表皮及真皮层,属于炎性浸润期;Ⅲ期伤口已经侵入到皮下组织,属于浅度溃疡期;Ⅳ期存在组织、关节囊、骨、肌肉等坏死,属于坏死溃疡期[1]。

1.3 方法第一,采用气垫床实现对于患者的日常翻身。气垫床床垫由20根直管所组成,奇数气管组成气室1,偶数气管组成气室2,定时对于气管进行充、放气操作,并利用波浪式气垫交替进行充放气,使得气室间形成轮流的充气与放气,从而进行人工按摩。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着床的身体部位、皮肤各处的受力情况能够发生改变,血液循环可以得到促进。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首先对气垫床、气泵及导气管道进行常规检查,按照有标识气垫床方向朝上进行放置,给气口置于床尾。在进行气泵安装时,要远离床头并置于稳固、干净处,以防对患者休息产生影响,确保气泵和气垫间连接管紧密,并保证管道畅通以有效工作。

然后将电源接通,并根据患者需要将气垫软硬度进行调节,同时按照手掌下压能够感受到硬感为适中[2]。最后,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证气泵正常工作。

第二,采用交替喷气床垫对三组患者展开翻身护理。以洁净、大小适宜、干燥的床单铺于气垫床上,以常规方法铺大单、中单铺于患者臀部。对各组患者均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其中A组患者每隔2h进行1次翻身,B组患者每隔3h进行1次翻身,C组患者每隔4h进行1次翻身。在进行翻身时,切忌拉、拽、拖等,防止出现组织损伤。在每次为患者翻身时,由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左右髋部、骶尾部及足部、踝部是否压疮情况进行观测。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表格对三组患者翻身时间间隔及相对应的压疮情况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以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患者基本信息展开显著性分析,差异较小,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患者临床翻身时间间隔与压疮关系数据展开显著性分析,差异较大,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2 结果

将三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显著性分析,可以看出,A组与B组压疮发生率几乎一致,差异较小(P>0.05),而C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比A组及B组高(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在脑卒中患者日常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压疮的发生机率较高,且能够引发此并发症的因素也很多。通过降低压力,患者压疮发生机率能够显著减小,而有效的翻身操作则是首选方法。鉴于脑卒中患者当中,较多存在偏瘫、意识障碍、翻身困难、肌肉萎缩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翻身往往难度较大,而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合理翻身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当患者以某一姿势侧卧、仰卧时间过长,很容易因剪切力的存在,而产生皮肤破裂的情况,同时,患者组织血液循环能力较差,若持续缺血,加之破损,很容易出现水泡,并随之引发发炎、糜烂等。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若干脑卒中患者资料,并根据卧床期间翻身间隔的不同分为A、B、C组。通过对比三组患者压疮的产生情况能够看出,每隔2h和3h为患者进行翻身(A、B组),其压疮情况基本不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每隔4h相比于2h、3h,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从总体来讲,对于脑卒中接受卧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提供适当时间间隔的翻身,能够有效改善其压疮问题。

参考文献[1] 吴玉琴,金磊磊,卢姝姝,陈慧珍.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疮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3(03)[2] 王芳,韩美玲,张淑琴,胡苗苗. 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的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2(22)

论文作者:田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论文_田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