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曹庆娥

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讨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查质量的原因。方法:特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份微生物检查报告进行研究。结果: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采集标本自身的质量、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责任心和综合能力,规范标本的采集以及运输,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检验,加强对仪器的检测以及保障实验室的无菌环境。结论:由于微生物检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所以在相关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以及检查环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标本的失误,确保了检测结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提供准确数据的一种科学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的蔓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检验质量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1]。而在临床检验中,往往由于很多因素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研究影响检验质量的具体因素,特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份微生物检查报告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200份微生物检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误差的报告为106份,发生率为53%,其中采集标本方式不正确的为31例,标本存放时间过长的为24例,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的为21份,检验试剂出现异常的为18份,仪器使用失误的为12份。见表1.

2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2.1采集的标本质量,标本的采集、运输以及处理方式,这些均能影响检查质量,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前,没有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导致患者在进行采集标本前服用其他药物,而药物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另外护理人员在采集时,操作不规范,使标本收到污染,导致结果出现误差。采集标本的量没有达到标准,采集时间不正确,并且在标本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送检,导致标本失效。或者采集标本后,环境温度不正确,保存的时间过长,导致标本出现变化,最终引起误差。

2.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在进行采集时,没有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缺乏责任心,在采集前并没有与患者及时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应的工作经验较少,不具备熟练的操作手法,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够,稳定性较差。同时,有些护理人员针对与新仪器以及新设备的掌握知识不够,操作水平较差,相应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在标本采集到送检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进而造成结果不准确[2]。

2.3标本的采集不规范,相应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采集时,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患者的采集标本没有及时的贴上标签。并且在进行检验之前,没有对试剂的质量进行核查,如试剂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溶血现象、是否出现细菌污染以及是否出现气泡等,同时在鉴定时,没有正确的查看相应检查物品的质量,导致标本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3]。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检测记录仪器的操作方式,对相关仪器没有做到定期校对,记录工作不到位,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无菌隔离系统,使标本出现污染现象。

3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3.1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护理人员的采集方式直接影响到标本的检查结果,所以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进行培训,并考核,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通过网络讲课、集体授课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更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责任意识以及控制意识。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的疾病知识。微生物的检测方式、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输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及理论知识,使其正确的填写相应的检查报告,纠正工作人员的手法。另外,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减少标本出现误差的情况[4]。

3.2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的方式,医护人员在进行采集前,应及时的询问患者的相关病情,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在检测前服用一些影响结果的药物或食物。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的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采集方案及时间,掌握正确的采集方式,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标本出现污染。控制采集量,避免由于采集量太多或太少而引起的失误。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在采集后,应在2h内及时送检,如果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标本无法及时送检,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存放,且存放时间不得超过5h,避免存放时间太长,导致标本出现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而对于存放时间过长的标本,工作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并重新采集标本。

3.3规范检验方法,在标本进行检验时,应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实验室内应确保无菌,并且严格使用无菌隔离系统进行隔离,相关的检测仪器也应确保无菌[5]。在进行检验前,应对相关检验仪器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校对,确保仪器可以正常工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失误。并且在检验前,应严格观察试剂的颜色及厚度,观察试剂是否出现溶血现象、是否出现气泡以及污染等情况。

3.4加强对仪器的检测,工作人员在使用前后,应加大检查力度,并且定时校对,严格记录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期限以及使用范围。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并做好记录,如仪器出现故障,应及时的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6]。定期更换鉴定板,并且在每次更换后,应予以相应的菌株操作。针对于细菌检定仪,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前,一定要进行校对。而在使用高压湿热灭菌器时,应使用化学剂纸片进行灭菌控制。对所有检测试剂和培养基进行登记,明确其信息。在使用前应严格观察试剂的有效期,确保试剂没有失效,并且要确保试剂的包装无出现破损[7]。

3.5加强室内的其他质量控制,工作人员应每天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杀菌。确保实验室永远处于无菌的状态,在杀菌时,应使用紫外线灯进行全屋照射,时间为30min。实验室内严禁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用品,并且在每次检验后,应及时的处理废弃物,保障检测台的整洁。对检查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杀菌,保障工具的无菌。

4结果

实施相应的措施后,在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35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出现失误的为31份,发生率为8.85。检验报告失误的情况明显好转。见表2

5讨论

由于微生物检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而微生物本身种类就比较繁多,并且体积比较小,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结果出现失误[8],所以通过本研究可得出,应从相关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以及检查环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的失误,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仪器、环境导致误差,确保了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贾红兵,李爽,鄢盛恺.医学实验室认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实践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04:339-34

[2] 贡树基,周伟,计惠民,等.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探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120-4121

[3] 黄瑾.试析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21(11):42-43

[4] 李滨.浅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66-167

[5] 刘绪刚.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控制结果评价研究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103,1106

[6] 王文凯.临床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720-1721

[7] 夏各敏,张超.控制与改进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策略研究 [J].现代妇女(下旬),2014,07:327-328

[8] 徐超.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2015(14):41,50.

论文作者:曹庆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曹庆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