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建设策略研究

●房宏君 李 妍

摘 要: 组织行为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作为一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科学分析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深入探讨了课程建设的策略,为今后高校组织行为学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课程 组织行为学建设 策略

目前,随着国内对经济管理类课程应用性、实践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内大多数院校正在积极开展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组织行为学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其在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人才课程培育体系中至关重要,地位较高。结合多年来组织行为学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经验,发现加强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尤其有利于提升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检查表法简便、易于掌握,是常用的分析风险的方法之一,目前也有打分的检查表法。可实现半定量评价。该检查方法的计分方法是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对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分别赋予“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不同的定性等级,同时对相关等级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权重进行累计求和,得到实际评价值。然查询预先设定好的安全级别表,确定评价值在安全级别表中的位置,得到安全等级。检查表的内容在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依据以下三点制定安全检查表[5]:

一、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大多数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研究组织管理问题的重要基础课程。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的模式下,通过加强课程的应用性教学,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能够综合运用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行为、激励、组织承诺、组织文化及领导行为等重要理论来解决组织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此外,通过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的建设,还可以对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管理品质,顺利地融入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中,关心并参与组织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的建设策略

加强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拓展实践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力争实现课程团队成员百分之百具有双师资格。教师队伍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于相关行业领域的技能精通,具备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指导学生的能力。通过加强双师队伍结构建设,帮助教师通过一些有国家相关机构如人社部等认定的专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获取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培训师、会计师等资格,确保教师具有除本身专业知识外的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升应用型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以水资源实时监测的建设和完善为基础,以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应用为核心,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考核为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实时掌握全市规模以上取用水户取用水情况、动态掌握重要水功能区及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动态掌握全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信息;在线监督全市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计划用水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水资源调配,逐步增强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要取水口实行体系化控制的能力;动态掌握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反应和及时处置。

(1)开展校外团队拓展训练教学。鉴于应用型课程特征,在校外拓展实践基地开展团队精神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在明确该课程教学标准后,首先,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教学特征,设计组织行为学的完整教学体系与框架,如包括导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文化、领导理论等;其次,进一步界定各章教学具体内容,并融入组织行为前沿、热点理论与当前企业管理实践案例,实现组织前沿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统一。

2.开发应用型课程教学标准,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组织行为学作为应用型课程,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首先,应科学界定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标准,具体包括明确教学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框架,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要求。其次,明确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标准,如建立应用型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确定学生应用性或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课时比例,明确应用性或实践教学在学生整个培养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以及加强学生课程的实习、实训管理措施,明确课程整体实践教学任务与要求等。

3.深化应用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体现组织行为学课程应用型特征,需要做好以下教学方法改革工作:

其次,执法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手段各式各样,花样不断翻新,但是执法部门却没有被赋予调查权,执法手段单一,只能凭借群众的举报、新闻线索来被动地开展执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业贿赂行为不能被及时查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往往会错过了打击商业贿赂的最佳时机,使得商业贿赂行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在拓展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方面,应与相关企业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建立至少3个以上的校外人才专业培养基地,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实践和行业需求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在实践基地内创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或者聘请实践基地优秀管理人员为课程校外讲师,承担部分学时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任务,辅助高校教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做好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工作。教师应该重视、完善校内上机、实训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同时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实践,探索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的实践教学方法。

评价系统研究中的关键原则 ……………………………………………………Monika Bednarek 郇昌鹏(1.39)

(3)加强网络学堂建设。教师应从组织行为学应用型课程特征出发,借助BB网络学堂、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上传应用型课程教学大纲、课件、视频、微课、企业案例等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并在网络上进行案例分析、作业、习题等检查、评价与反馈,实现应用型课程的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应用实践教学效果。

(4)开展学生企业调研工作,并结合调研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汇报,深入分析、讨论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深化应用型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为体现组织行为学应用型课程特征,还应该积极探索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相匹配的课程考核模式,如重视学生企业应用实习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实习项目结果考核在课程总体考核中的比例等,尤其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同时,科学制定课程实践考核方案,细化实践考核量化指标,包括明确考核具体形式,如实习报告、实习证明、实习总结、实现评价等,并充分量化评分考核标准,实现可操作、可测量,以进一步提升应用型课程教学效果。

5.带领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建设。作为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任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建设,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当前行业或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企业中的人、物、技术以及信息管理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有效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小结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在全面、系统学习重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明确应用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行为学课程也要及时吸收国内外理论前沿和实践热点,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和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丁爱贤,郭婷.基于95后本科生需求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7)

[2] 闫向连,张凤霞.组织行为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

[3] 张雪荣.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3)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05-176-02

[基金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J2017Y009)成果之一;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2018)建设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100023)

[作者简介: 房宏君(通讯作者),博士,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创新人才培养。]

(责编:贾伟)

标签:;  ;  ;  ;  

应用型课程组织行为学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