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科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8-025-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在小学的科学科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愈发显得重要。
一、品读教材,优化处理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中必须使用的教材,教师应该进行合适的处理,避免一味照本宣科。首先,通过多次阅读教材并且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确定好教学内容,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及其在各个章节的分布情况,并深入研究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其次,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明确教材内部的知识体系逻辑以及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再者,通过多次阅读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的结构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认知,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讲解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关注优秀教材,最根本的就是抓住重点,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重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便是运用符合学生特点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教师的创新思维。就拿科学课来讲,最为复杂繁多的便是自然或者人为的一些现象。然而这么繁多的现象根本不可能通过一本小学教材简单表示出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已经存在的内容,更多地学会创新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实现知识的有效过渡,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识时产生的大跨越高难度的问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一定要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生,往往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凭兴趣。而"玩"则以其兴趣而吸引着学生。通过"玩"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激发他们创造思维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三、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发展不同的创新思维
?我国一直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就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其中创新能力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只有有了创新思维,才会促使我们产生创新的行动。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进行增加宽度广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探求同一个问题的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思维特长充分发挥出来,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四、立足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必将闪耀出灿烂的光芒!
五、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的发散。如在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时,由于蚂蚁是活的动物,一刻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体又小,很难让它静下来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锐意开拓,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要善于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05
[2] 张月英.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刍议[J].《青海教育》.2011.06.
论文作者:韦先昆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创新思维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科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