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功能锻炼论文_艾文娟

浅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功能锻炼论文_艾文娟

无为县人民医院骨科 238300

【摘要】目的解除髋部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调节双下肢长度,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早日康复.方法本文介绍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包括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态训练。掌握适当的方法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可帮助患者尽快、尽完善的恢复关节功能,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活动。结论鼓励患者正确看待及加强功能锻炼。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58-01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方法】

术后肌力训练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但是必须在家属或医务人员陪同下进行,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

(1)术后当天: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

①踝关节的伸屈: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2)术后第一天:

①指导患者继续加强股四头肌静态舒缩及踝泵运动,还可进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性收缩练习,保持收缩 6~10s,休息 6~10s,重复 10 次 /组,2~3组/天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并保持肌肉张力增加肌力。

②上肢做屈伸、外展及深呼吸运动,预防并发症发生

③指导病人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也可以利用牵引架拉手上拉抬起臀部,侧卧时将患肢用软垫抬高,仍需保持外展位。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伸直外旋位。

④股四头肌训练:让患者大腿肌肉收紧,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伸直5s,再放松5s。

⑤臀大肌训练:臀部收紧5s,放松5s。

(3)术后第二天

①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活动。可摇床 30~40o,髋关节屈曲 5~10o,并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度,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的疼痛为度,活动幅度逐渐增大。

②髋关节训练: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③运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术后第三、四天,

①开始外展练习:卧位到坐位的转移。

②利用双上肢和健腿支撑力向侧方移动身体,并与床边成一定角度。患侧下肢抬离床面与身体同时移动,使得双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然后双上肢及健腿用力支撑半坐起。半坐起后可在背部用支持垫稳住。

(5)术后第五、六天

①开始外展练习:坐-站转换练习

②患者在高床边,坐位下健腿着地,患腿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和旋转),利用健腿的蹬力和双上肢在身体两侧的支撑下挺起臀并借助他人的拉力站起;注意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向两侧转动,站立位下健腿完全负重,患腿可不负重触地。

(6)术后两到三周: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行步态训练。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20-30 次,患髋屈曲度数在 90o以内,每 10 次为 1组中间休息 10min,这样即改善了下肢诸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训练了股四头肌的肌力。

(7)关节功能训练

①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限,加强髋腰肌肌力。

②伸膝训练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

③髋外展训练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为限,加强臀中肌肌力。

(8)其他辅助锻炼

1)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被动练习训练常用CPM机辅助完成。其活动范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大的活动角度定为40°,此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45°,以后每日增加5°~10°。每日可训练3~4h。至术后1周左右,CPM机最大活动角度为90°,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85°,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

2)坐位训练:

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

3)站立训练:

①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②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术侧髋外旋。

③健侧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

4)助行器的训练:助行器摆在身前20cm,先迈术侧腿,再将健侧腿跟上。

5)功能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应告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屈髋不能超过9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2)髋关节的内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3)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4)术后三个月内,以下“六禁一防”应尽量牢记,一 禁止任何形式的双腿交叉,如跷二郎腿;二禁止坐低矮板凳,包括蹲便;三禁止从高处跳落;四 禁止过度剧烈的运动;五 禁止内收内旋髋关节;六禁止弯腰屈胯捡拾物品;一防摔倒,以上禁忌的解除因人而异,解除时间应和医生讨论.

【讨论】

1.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2.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把握好最佳锻炼时机,过早或过迟都过不到预期目标;注意区分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辨别肌肉障碍疼痛还是运动不当引起的髋关节疼痛。

论文作者:艾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浅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功能锻炼论文_艾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