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中医特色护理体会论文_周吕霞,王月珣

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中医特色护理体会论文_周吕霞,王月珣

周吕霞 王月珣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45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具体包括中医定向仪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及足底艾灸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满意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中医护理技术能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现总结中医特色护理体会如下。

关键词:中风;偏瘫;恢复期;中医护理技术;护理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扑而仅以?僻不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而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是指发病两个星期或一个月至半年以内[1]。中医护理技术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我科开展了中医定向仪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及足底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并根据中风护理方案,辩证施护,得到患者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3月~2018年06月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6~89岁,中医辨证分型:风痰瘀阻型36例,气虚血瘀型9 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有关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并经CT及脑彩超确诊。

2.治疗和护理

2.1 治疗方法

45例患者均予中西医结合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并辅以中医定向仪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足底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

2.2 中医护理技术

2.2.1 中医定向仪器护理技术 该仪器通过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快速的进入人体。方法:作用于偏瘫侧肢体,选穴:上肢肩髃、曲池,下肢足三里、丰隆穴位予贴上中药电极片,开启仪器,根据患者证属选择特定模式,时间20min,每日一次。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经通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

2.2.2 中药熏洗护理技术 中药组方由本院老中医经验方(当归、赤芍、红花、桑枝、鸡血藤、络石藤各20g,木瓜、川穹、豨莶草各15g)疏通经络中药汤剂对中风偏瘫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中药足浴。中药通过本院中心药房煎煮后装入真空小包装,每包约含180ml。将足浴盆连接电源,盆内加温水至刻度线,取足浴袋放入盆内左右脚各一,取中药两包分别倒入足浴袋内,再加适量温水以没过脚踝为宜。患者取坐位,将双足分别放入足浴袋并收口。以病人的健侧肢体能耐受温度作为参考,调节加温键至40~45摄氏度,微微出汗最佳,每次足浴时间为30分钟,每日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耳穴压豆护理技术 是根据人体脏腑经络与穴位分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 阳、疏通经络等功效。耳穴压豆法可根据病情选用肝点、肾点、脑干点交替刺激,也可刺激神门、降压沟起到预防作用。耳穴辨证施治贴压对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3-5]。

2.2.4足底艾灸护理技术 艾灸是通过艾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祛邪气、通脉络,对偏瘫恢复有很好效果,主灸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方法:使用足艾盒,盒内放入点燃的三柱艾绒(艾绒长度2—3cm为宜),燃烧头朝上,盖上盒盖,盒盖上垫2—3层纱布,以防烫伤,将双足放置在纱布上,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艾灸过程中注意患者安全。

3护理

3.1一般护理

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避免噪声,通风良好。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康复功能锻炼指导,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进行,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2情志护理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思悲忧恐,五志化五脏,五志过极损伤五脏……”说明情志的变化与脏腑气机功能有密切关系,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中风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而处世消极,多生忧思恼怒,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主疏泄,调理气机,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因此,情志失调会对患者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生情绪异常,要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辩证施膳

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会使病情加重和复发[6]。在恢复期要加强滋养肝肾、固本的调养,要辨证饮食,达到机体阴阳平衡:(1)风痰瘀阻证,宜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方: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2)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赤小籽等。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4)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鼻饲喂食,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3.4 施行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指导患者集中思想,身心放松,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操作者要注意取穴准确,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要立即停止,静卧休息。对中药过敏者慎用。

4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和中医特色护理康复后,明显改善患者偏瘫侧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均希望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满意度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从而减轻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技术,如中医定向仪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足底艾灸、饮食调护、情志疏导等,达到益气养血、祛风化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目的,能加速患者肢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得禄,蔡淦. 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7.

[2]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皮衍玲,王翔宇,杨震,等. 耳穴辨证施治贴压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2012,27(1):37-38.

[4]刘章宇.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8):305.

[5]郑玉红,程海英,李伯华.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 全科护理,2010,8(19):1704-1705.

[6]蔚晓慧. 《老老恒言》论老年养生[J]. 山东中医杂志,2003,10(23):33.

论文作者:周吕霞,王月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中医特色护理体会论文_周吕霞,王月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