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变通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张顺丽

用变通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张顺丽

◆ 张顺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中学 311118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恐怕是说明文。这除了说明文本身语言平实、情感缺乏之外,教师在教法上的千篇一律,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但是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重视。笔者以为,变通说明文教学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从而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猜想教学法、以写促思法和拓展激趣法这四方面对说明文教学方法进行变通,希望能与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一起商讨。

关键词:变通法 说明文 趣味性

一、说明文教学的现状

大多语文教师一直认为,说明文教学是最简单的,不外乎三大方面的教学:一是找出说明对象;二是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三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始终将说明文教学处于弱化地位,长此以往,教者无味、学者无趣,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艺术性就处于尴尬状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采用了变通法。何为“变通”?《周易﹒系辞下》曰:“变通者,趣时者也。”即针对说明文的特点,打破常规,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四种变通法。

二、变通法的策略

1.情境教学法。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直观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较之于抽象教学所留印象要深得多。在说明文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这种直观教学法,于是我想到了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再现课文中所描写、说明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核舟记》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核舟记》中最适宜情境教学法的是说明舟头和舟尾的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采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生动地介绍了舟头和舟尾五个人的神情姿态,这就为情境教学法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这两节内容时,我布置五个学生分别扮演舟头的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和舟尾的两个“舟子”,让他们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摆出不同的姿态。他们一上场,同学们都乐了。扮演苏东坡的同学头上戴了一顶高起的瓜皮帽,嘴上装了小胡子,这正应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一句,他们还带了一张横幅画,用来表现“苏、黄共阅一手卷”,扮演佛印的同学敞开外套以此代“袒胸露乳”,手臂上还真挂了一串念珠,正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相吻合。扮演“舟子”的两位同学找来一根竹竿作船桨,用纸折了一个水壶,手里拿了一把扇子,这些都是根据文中“舟尾横卧一楫”“居左者手执一蒲葵扇”“炉上有壶”等句子准备的。在他们摆好姿态后,我要求其余的同学到书中去寻找台上表演者各种情态的根据,同时还要找出不合课文内容的情态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同学们边提,表演者边改,课文的知识就是在这提提改改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生的脑海中。

2.猜想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明创造,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我在板书课题后,不允许学生看书,而是让他们先倚题猜想:如果我是作者,这个题目我将如何安排结构?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再打开课文,与作者的思路是否一致。这就是猜想教学法。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我要学生猜想一下作者会怎样安排层次,同学们猜想说,应该先说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怎么样向沙漠进军。当同学们打开书发现自己推想的竟然与作者的思路一样,其欣喜之情难以言表,此刻再进行教学,学生怎不兴趣盎然呢?

3.以写促思法。在一般的教学程序中,我们总是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写,以写来促进和巩固所学知识。能否改变一下方法,将读与写的顺序换一下呢?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先把学生带到了附近的一座石拱桥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写一篇介绍此座桥的说明文。学生感到不知怎样说明,有的学生虽然写了,但是层次凌乱。当学生希望老师能进行指点时,教师出示此篇课文,开始介绍文中是怎样写桥的,是怎样安排结构的。这时的教学正是最佳时机,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是最强的时候。

4.拓展激趣法。为了改变说明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教师应注意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笔者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出发点,印发关于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求“活”、求“新”的创造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东《有思想地教阅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3方范智 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4]邓干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1995年,第10期,第57页。

论文作者:张顺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用变通法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张顺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