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的公共支出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应对金融危机的公共支出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效果的一般均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支出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系统的波及程度到底多大?特别是如何应对以及政策措施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如何?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正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由于问题涉及面广且经济体系结构复杂,构筑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系统模型,并结合不同的汇率、利率机制,深入探讨应对金融危机所采用的公共支出政策产生的综合效果,为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现阶段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相统合的经济系统模型——可计算性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主要从产业和宏观层面分析应对金融危机的公共支出政策对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1 金融CGE模型的结构框架及模型数据

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构建了一个动态的中国金融CGE模型。本模型以Devarajan et a1.(1997)开发的静态CGE模型为出发点,把生产行业概括为16个行业①,追加了商品的供给(生产函数、劳动力和资本的供求)以及资本存量的动态积累的部分。同时也参考了江崎等(2002)、Hertel(1997)的模型结构。模型包括6个模块:生产模块、贸易模块、国民收入分配模块、居民消费模块、要素供求及其均衡模块和递推动态模块。

关于金融CGE模型的数据编制②,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及本文构建金融CGE模型实证分析的需要,根据模型的基本结构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与资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资料,构建并编制一个反映中国经济的金融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这个金融SAM包括16个生产部门、两种劳动力类型(技术型和非技术型)。同时,实物SAM被扩展成包含金融资产和交易,具体包括7类资产:货币、银行存款和国外资产等。

2 模型的模拟分析

2.1 情景方案设计

首先设计的是基准情景(Business As Usual,BAU)方案,基准情景的仿真结果用于提供对照情景的参照系。随后评价公共支出政策对实物部门和金融部门影响,为此本文设计6种动态变动的模拟情景(S1~S3a)以及作为参照系的比较基准情景(S0)。具体如下所示:

S0 基准值。

S1 增加10%公共消费;假定汇率、利率完全浮动。

S2 增加10%公共投资;假定汇率、利率完全浮动。假定公共投资对TFP没有影响。

S3 增加10%公共投资;假定汇率、利率完全浮动。假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部分对TFP有影响。

S1a 增加10%公共消费;假定汇率完全浮动,利率固定。

S2a 增加10%公共投资;假定汇率完全浮动,利率固定。假定公共投资对TFP没有影响。

S3a 增加10%公共投资;假定汇率完全浮动,利率固定。假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部分对TFP有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资本市场自由流动。

2.2 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一个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相统合的动态CGE模型,定量公共支出政策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影响。

(模拟情景S1—S3)分析汇率、利率完全自由浮动下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模拟情景(S1)表示增加10%公共消费支出所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果。财政赤字增加,而新增的财政赤字部分通过商业银行借款进行融资,因此政府在商业银行的负债第一年增加7.6%,最后一年增加24.4%;较高的政府借款会减少私人部门的资金供给,导致国内利率第一年上升13.3%,最后一年上升13.4%;同时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显著地提高国内价格,在第一年上升1%,最后一年上升4.8%;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导致实际币值升值;同时较高的利率水平导致企业利息支付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并引发企业股票的回报率下降。在实物部门中,增加10%公共消费支出对总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国内利率上升提高资金的借入成本,从而减少投资需求,在第一年下降1.7%,最后一年下降2.4%。由于实际汇率上升,从而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影响经常项目账户。可见,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政策产生的正效果会部分被私人投资减少和净出口下降所抵消;实际GDP上升,但是GDP的增长率下降。另外,由于居民收入上升,居民消费和储蓄增加。

模拟情景(S2)表示增加10%公共投资所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果,与模拟情景(S1)相似的是:财政赤字上升,国内利率上升;同时国内价格由于需求增加而上升;实际汇率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股票的回报率降低。国内利率上升提高国内资金的借人成本,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减少国外贷款的借入成本;但由于最终的平均借入成本上升,导致私人投资下降,并且下降的幅度大于模拟情景(S1)。而公共投资的增加会部分抵消私人投资的下降,因此总投资额的下降率减缓,在第一年下降率为1.6%,最后一年下降率为0.6%。区别于公共消费,公共投资提高经济的供给能力。公共投资增加不仅会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本存量,还会对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模拟情景(S3)假定政府将公共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道路、电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最初的两年里,增加10%公共投资所引发的经济效果与模拟情景(S2)中的效果相似,较高的政府借款导致国内利率上升,提高资金借入成本,私人投资需求下降。公共投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第三年产生效果,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实际GDP增长,使总供给增加,导致国内价格和汇率相对下降;同时总产出增加还提高了居民收入和储蓄。由于银行存款等金融资产的增加使居民财富提高,部分抵消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利率上升的幅度减小,实际私人投资在最后一年的下降率为2.4%。

以上情景(S1~S3)是假定国内汇率、利率自由浮动下,模拟公共支出政策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影响。下面3个情景(S1a~S3a)将模拟在信贷配额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果(如表2、3所示)。在这3个情景(S1a~S3a)中,假定国内利率固定,并且中央银行设定最高信贷额度。如果信贷需求超过最高信贷额度,个人投资所需将按信贷配额实施。

在信贷配额约束下,扩张性的公共支出政策将直接影响私人投资。模拟情景(S1a)表示增加10%公共消费支出所引发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果。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明显影响政府预算,财政赤字增加,而新增的财政赤字将部分通过商业银行借款进行融资,因此政府在商业银行的负债(如表3所示)第一年增加7.4%,最后一年增加23.4%;并直接减少私人部门的信贷供给,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以及总投资的下降。

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引发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在最后一年提高5.7%;并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但升值的幅度小于第一个模拟情景(S1)。通货膨胀降低了国内借款的实际成本,并提高了企业利润,引发企业股票的回报率提高。同时,实际利率下降,促使居民将手中的有价证券从银行存款形式向股票形式或国外债券形式的金融资产转换。实际的私人投资下降,在第一年下降5.2%,最后一年下降2.3%。可见,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政策产生的正效果大部分被投资减少所抵消;实际GDP上升,但是GDP的增长率下降。同时,由于居民收入上升,居民消费和储蓄增加。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下降,但由于投资减少而最终导致进口下降,从而使经常项目账户状况好于模拟情景(S1)。

模拟情景(S2a)考察了增加10%公共投资所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果,与模拟情景(S1a)相似的是:公共支出政策导致了“挤出效应”。在模拟情景(S2a)中,增加公共投资直接“挤出”私人投资。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下降,促使居民进一步将手中的有价证券从银行存款形式向国外债券形式的金融资产转换,实际的私人投资与第4个模拟情景(S1a)相比较下降得更快。由此导致实际GDP下降0.1%,居民收入增长率下降,从而居民消费和储蓄增长率也出现下降。

模拟情景(S3a):公共投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在第三年产生效果。从第三年开始,生产率的提高改变了居民收入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收入增加使居民消费和储蓄也出现上升。居民财富的增加部分抵消了金融资产向国外转移所引发的不利影响。因此,私人投资下降的幅度减小。实际GDP从第一年开始一直下降,但从第三年开始增加。增加公共消费和投资政策对产业部门产出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如表4所示。其中,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关系到要素收入的变化,而要素收入又受到不同经济政策所导致的部门产出和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在第一个模拟情景(S1)中,由于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导致公共服务部门的扩张,而其他大多数产业部门遭受损失。其中遭受损失最大的部门是与投资相关的产业,如建筑业;另外,人民币汇率上升还抑制了出口导向型产业,如纺织、服装产业等。功能性收入的分配情况根据部门产出的变化而变化,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收入在第一年增加1.4%,但最后一年下降到1%。

依照5类居民组收入情况看,其中第5组(最富裕阶层)以及正规部门人员收益最大,第2组居民收入在第一年增加,而在最后一年下降。第3组和第4组的居民收入因为政府转移支付下降的影响而出现明显下降。消费根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第5组居民在消费和福利上增加幅度最大。模拟情景(S2)中,出口导向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而与投资相关的产业部门产出下降。在非农产业部门要素收入增加,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收入出现下降。依照不同居民组收入情况看,5类居民组实际收入在第一年都出现增长,但是前3组居民在最后一年出现下降,第4组居民全期收入增加,而第5组居民收益最大。在第3个模拟情景(S3)中,由于生产率提高导致所有产业产出扩大,所有居民组的收入增加。5组居民的收益状况与S2相似,第5组(最富裕阶层)居民的收益最大。在最后3个模拟情景(S1a~S3a)中,部门产出的状况与利率自由浮动条件下的前3个模拟情景(S1~S3)不同的是:与投资相关的产业部门收缩,但出口导向型产业由于实际汇率下降而受益。

3 结束语及政策含义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以及政策措施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如何?本文构建了一个可计算性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结合不同的利率机制,深入探讨应对金融危机所采用的公共支出政策产生的综合效果。主要从公共支出政策对中间品及相关产品价格、产量、宏观经济指标、金融指标及居民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从比较动态的模拟(S1~S3a)结果看:(1)在实物部门中,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导致公共服务部门的扩张,而其他大多数产业部门遭受损失,其中遭受损失最大的部门是与投资相关的产业,如建筑和房地产业;这种情况与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廉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性政策的逐步落实导致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步入调整的情形类似。(2)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对总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利率上升提高资金的借入成本,国内投资需求下降;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下降;因此,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政策产生的正效果会部分被私人投资减少和净出口下降所抵消;这种情况与中国目前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一致。同时模拟结果还显示,最终实际GDP上升,但是GDP的上升幅度减弱并且长期增长率下降。结合当前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这一结果暗示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策支撑中国经济2009年初可能走出谷底,但如果目前经济模式不转变,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速度将更多依赖于外部经济的状况。(3)区别于公共消费支出政策,公共投资政策提高经济体的供给能力:公共投资增加能提高经济体的资本存量,而且对生产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导致总供给增加,国内价格和汇率相对下降;同时总产出增加还提高了居民收入和储蓄,增加私人消费支出,导致部门扩张。这一结果暗示,通过以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为中心公共投资政策能有效地缩短经济调整期,促进经济复苏。根据目前经济结构,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效果开始显现,并在未来持续放大积累效果。从不同利率政策的模拟结果看:(1)在利率自由浮动条件下(模拟情景S1~S3),模拟公共支出政策的结果表明:要素收入相对增加,但收入分配趋于恶化。这是因为根据目前的经济结构,金融自由化不利于农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结果暗示着在当前经济结构背景下,金融自由化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2)利率固定条件下(模拟情景S1a~S3a),模拟公共支出政策的结果表明:与投资相关的产业部门收缩,但出口导向型产业由于实际汇率下降而受益。这一结果暗示目前国内的利率、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注释:

①16个行业分别为谷物、其他农作物、其他农业、采矿业、原油和天然气、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印刷、化学和非金属、金属和机械加工、其他制造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金融和保险、公共服务、其他服务业。

②李猛(2009)

③世界银行(2009.4)《东亚经济半年报》

标签:;  ;  ;  ;  ;  ;  ;  ;  

应对金融危机的公共支出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